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今年8月,一部《以家人之名》可以说是火爆全网。

谭松韵饰演的李尖尖也被大众称赞。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以家人之名》中的谭松韵

可惜以烂尾告终,让不少人失望透顶。

近期她的新剧再次上线。

搭档许魏洲牛骏峰两位顶流美男。

再加上是一部发生在广州的年代戏。

让人早早地就将期待值拉满。

结果刷完前六集。

看得我这个广东人真是尴尬到脚趾扣地,怒火中烧。


《亲爱的麻洋街》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故事发生在80年代广州的麻洋街。

住在其中的6户人家体贴友爱。

几家的孩子也相互成为了好朋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故事在他们之间,徐徐展开。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先来看一下这部剧的设定。

一个人见人爱的女主马晓晓(谭松韵饰)。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一个在黑帮卧底的男主欧小剑(许魏洲饰)。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还有一个默默关心爱护女主的男二易东东(牛骏峰饰)。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整部剧讲述了三人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的奋斗史。

简单来说就是《请回答1988》+《无间道》+《奋斗》

这样的设定让我顿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回归剧本身。

开头塑造的年代感很到位。

从大家伙搬着板凳围在街边一起看奥运的场景。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到绿皮卡车,小跳蛙,小人书。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都让人仿佛回到了80年代。

但是也仅限于此。

接下来的剧情,就开始无限放飞。

编剧和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他们臆想中的广州


80年代的广州,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广州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1983年的广州街头

可是与剧中的画面相对比,你会感觉到大不相同。

拿掉整部剧的设定。

你说这拍的是上海、是北京。

我都觉得毫不违和。

剧中各种细节的错漏。

更让人觉得这个“广州”十分虚假。


一、令人生气的塑料粤语

剧中大部分演员都操着一口儿化音。

讲得都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孙隼母亲陈莉莉(田岷饰)

虽说让人十分出戏。

但是还可以忍。

毕竟这部剧是面向全国观众的。

要是真的演员讲着一口广普,满口说的都是粤语。

可能会让非广东地区的观众不太好接受。


不过剧中设定了一个情节。

身为广州人的梁小宝教易东东、易南南两兄弟学粤语。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梁小宝一出口。

这一股塑料味的粤语,差点让我一口老血喷出来。

哪个广州人会把粤语说的这么生硬的?

还教别人把舌头捋直来。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你能不能先自己回去纠正一下发音再回来说话?


最让人生气的是,制作团队对于粤语的理解非常片面。

片中不断出现“扑街”的字样。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它是一句粤语没错。

但它本身的意思是很不文明的。

你见过几个广东人会天天“扑街扑街”挂在嘴边的?


二、饮食上的“北方味”浓重

能体现一个地方特色的最好方式莫过于饮食。

片中也在食物上有所体现。

像大家排队买欧奶奶做的肠粉。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路边的凉茶摊等。

可是在家里吃的东西着实让我懵了半晌。

第一集里马晓晓母亲做的,居然是炸酱面?

而且不是普通的炸酱面。

是黄瓜丝和胡萝卜丝分装的那种炸酱面!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编剧你能不能告诉我。

到底是哪个广州人能做的这么正宗?

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马爸爸是北京人。

所以吃炸酱面并不奇怪。

但在全剧最重要的第一集中放上炸酱面做代表。

是不是忒不合适了?


三、剧中人生活的“伪广州”

麻洋街里的房子都是独门独院的类型。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麻洋街平面图

这确实是南方地区的房屋风格。

但它并不能代表广州特色的建筑群。

去过广州的朋友都知道。

最具有老广州特色的建筑。

北京路的骑楼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沙面岛内近现代欧式风格的建筑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这些才是最能够代表广州的建筑。


再有就是剧组对当年环境的考察不够严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广东作为第一批试验田。

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开始推行独卫文化。

就连粤北韶关地区,都已经在80年代初期开始普及独立卫生间。

更何况广州这个先进的都市?

而剧中的人物起夜还要走到家外面的公共卫生间上洗手间、冲凉。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不是说没有可能,只能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细节错漏多不是大问题。

只要剧情在线,观众们都可以视而不见。

可是这剧到底在讲些什么?

整部剧节奏拖沓,注水严重。

6集下来,总共就讲了3件事。

开头易家搬进芝麻街撞车;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欧小剑被流氓殴打住院;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高三的学生们填报志愿。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平均一个事件讲了2集多。

都赶上一部电影的时长了。


除开主要事件外。

其他剧情都是一些婆妈到不行的闹剧

像梁小宝的父母吵架。

梁母哭哭啼啼地向街坊诉苦。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然后梁母被街坊几位阿姨带去购物打扮。

再之后梁父离家出走。

梁母再一次向街坊诉苦。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看文字都很烦,更别说用画面来呈现了。


还有作为麻洋街第二学霸的曾行。

智商超高,年纪前二。

心机比海深,为了得到马晓晓不择手段

先是偷听到马晓晓与欧小剑的约定。

偷偷地将信息传递给马晓晓的母亲。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让她把马晓晓和欧小剑的恋情掐断。

再到马晓晓的父亲身边嚼舌根。

骗马父说马晓晓对建筑也感兴趣。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这样的趋利人设,除了招人恨,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意义。


肯定会有人说,看个剧为什么要纠结这么多细节。

只要好看不就行了。

关键这部剧是一部年代戏。

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

是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它会给没有真正认识过这个地方的观众留下初始印象。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而剧中所谓的“广州”。

是不真实的,是虚假的。

它套着广州的背景,却几乎和广州没有关联。

制作团队妄图用几句蹩脚的粤语和片面的地方特色来概括广州。

这样狭隘的表述,让人观感极为不适。

既然要选择广州作为故事的发生地。

那么就应该将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看看故事同样发生在广东湛江的《隐秘的角落》。

落墨无需很多,重在真实。

画面一出来,就能感受到那种海边咸湿的感觉。

潮湿的地面,捕鱼的场景,排排停靠拉鱼的卡车。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再到严良与张景林的会面时。

背景的早餐店牌上黑黢黢的油污,周围散乱的桌椅与食客。

谭松韵新剧上线,改革开放的主题很好,但还是差点“广东味”

《隐秘的角落》画面截图

都原原本本地还原着湛江人的生活状态。

反观《亲爱的麻洋街》,除了设定是在广东。

哪里还有一点广东的样子?


我能明白,近年的年代剧拍的都是北京、上海这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

制作方是想把步子跨大一点,将南方的风土人情也呈现一下。

这一步,迈得很大,横跨上千里。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