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如果將教育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

來進行分類,然後找尋各自存在的最大問題,那麼,楊老師發現,當前中國教育存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家庭教育中人格教育缺失的問題

這是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1】:2020年10月13日,大連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自殺身亡。

這是一個從小被誇聰明的孩子,因讀研過程中碰到了一系列的困難,學習成績比不過別人而選擇了自殺,令人惋惜而痛心!

【案例2】: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莊,五年級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被家長訓斥後跳樓自殺。

也許父母的一句訓斥是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壓力太大,抗壓能力太弱是孩子自殺的主要原因。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通過這樣一些案例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孩子自殺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普遍缺乏抗挫力,遇到困難不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勇敢面對,而是消極逃避,一死了之。

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楊老師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家庭教育。如果父母經常遇事樂觀豁達,勇於面對困難,那麼傳遞給孩子的也必是迎難而上,笑對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產生自殺念頭的。

“積極樂觀的心態”、“勇於擔當的責任”是人格的兩個重要特徵。顯然,前兩例中自殺的孩子是不具備這兩種人格特徵的,而要讓孩子具備這兩種人格特徵,我們家長必須作出榜樣。

其實,孩子需要塑造的人格特徵還有很多(參見我的專欄系列文章:《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許多悲劇的產生都是由於孩子不具備這些人格特徵而造成的,而想要讓孩子具備健全的人格特徵,家長的引領和英雄人物的榜樣至關重要。

因此,楊老師建議各位家長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同時,還可以將最近熱播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袁隆平、于敏、黃旭華等人的優秀事蹟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學有榜樣,幹有動力。

第二、學校教育中教育質量評價的問題

這是教育中的導向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

最近拜讀了一位好友的文章,題目是:《讓研究生多一些快樂是每一個導師的責任》,其主要觀點是“讓研究生順利畢業是導師的責任”。對此,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他展開了討論。(見如下截圖)

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討論的結果我們發現:這個問題與學校對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有關,而這種評價標準又與教育行政部門(教育局、教育廳、教育部)對學校辦學質量的評價相關聯。

如果學校將畢業率作為考核導師教學質量的指標之一,那麼,導師為了提高研究生的畢業率,將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當作自己的教學責任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無論是課程考試,還是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導師想方設法讓學生順利過關也就成了自然的事了。但這樣做必然會對學校的教育質量,人才的培養質量造成衝擊,顯然是不可取的。

我在討論中的觀點非常明確:導師對學生,在生活上可以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關心,但在學風上,在學術研究上必須嚴格要求,特別對天賦差又不努力的學生,更應該嚴把畢業關,把不合格的“東郭先生”剔掉。

然而,好友在討論中也顯得很無奈,畢竟當有自己的研究生畢不了業時,學校管理部門是要來問責的。

“窺一斑而知全豹”,結合自身三十多年的院校教育工作體會,楊老師認為:

當前學校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教育質量的評價問題,這種評價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辦學質量的評價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對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那種以畢業率、考研率、論文數以及基礎教育的升學率作為評價標準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質量評價是導向,尤如基礎教育的中考、高考,牽一髮而動全身,非常重要!

可喜的是: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對學校教育評價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開始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當然,這是一個宏觀的指導性的改革方案,如何細化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能希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多聽聽一線教師的聲音,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第一目標,切實制定好符合時代要求的、科學的、具有前瞻性的教育評價體系。

第三、社會教育中人才標準定位的問題

人才標準的定位也是一種教育導向,引領社會價值觀。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教育的人才標準常常是用“錢”來衡量定位的。能掙錢,掙錢多的人被認為聰明能幹,受到社會的推崇;不會掙錢,掙錢少的人受到冷遇,被人瞧不起,認為無能。

這種人才觀主導了社會教育幾十年,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在改革開放初期,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爭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改變中國的貧窮落後面貌。於是全民總動員,個個使出渾身解數掙錢。沒過多久,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社會的經濟總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這時候“錢”的人才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時至今日,如果再推崇“錢”的人才觀,鼓勵孩子們去追“一出場以百萬元計”的明星,人人都爭著去當影視歌星,不願坐科研冷板凳,甚至用手中的權力到處撈錢,那麼,社會將會出現:科技人才嚴重短缺、腐敗成風等不良現象,社會發展就會後勁不足,甚至倒退。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幾年黨和政府面對社會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在努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在人才標準的定位上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為社會教育指明瞭方向。

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持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觀;二是開展餐桌上的“光盤行動”,提倡勤儉節約;三是開展常態化的巡視反腐和打黑除惡專項行動;四是大力表彰先進典型人物,特別是“科技成果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抗疫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五是創立8.19“醫師節”,不斷強化9.10“教師節”等等。

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舉措,中華傳統美德得到了傳承,科技人才得到尊重,英雄人物得到了敬仰,社會上下逐漸形成了“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創新創造”、“樂於奉獻”,“珍愛生命”、“命運與共”的喜人景象,社會教育的新生態正在形成

第四、自我教育中孩子過度自我的問題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這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孩子成熟的標誌之一。但如果過度自我,就走向了反面。

過度自我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是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包括父母)。過度自我的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在意自己的想法,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只考慮眼前,不顧及長遠;只有小格局,沒有大視野。這方面的案例俯拾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溺愛所致,從小養成,要想扭轉難度很大。

二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過度自我的人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種精緻的利己表現主要體現在工作單位,常常見榮譽就上,遇困難就退;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所謂“眼高手低”。這類人常常學歷高,口才好,但喜歡鑽政策的空子,以謀取一己私利。

三是自我認知缺乏。過度自我的人往往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要麼極度自負,目空一切,尤如當今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什麼都懂;要麼極度自卑,缺乏自信,從而導致妒忌心理膨脹,行為扭曲。

具備以上三種表現之一的人要想實現自我教育,難度很大。這是自我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

我們知道,一切教育的落腳點都是自我教育,

如果一個人過度自我,過度自戀,必然存在著自我教育的缺失。如果自我教育缺失的是普通人,那麼其對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會破壞家庭和睦;如果自我教育缺失的是位高權重的人,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那麼其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其危害程度不可小覷。

反思4種教育類型,當前中國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綜上所述就是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四大問題。個人之見,供您參考。若您同意我的這些觀點或部分觀點,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努力,為解決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觀點,請提出您的看法,讓我們共同以主人翁的姿態探討中國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完善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