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教我認星星

“七夕”被多情的人美化為中國的情人節。可中國的老百姓卻不認這麼認為,他們說“七月七”是天上牛郎會織女的日子,也是下雨的日子,七夕下的雨就是牛郎和織女相見時哭掉的眼淚。他們隔著天河,一年才能見上一面,其分居之苦怎一個“哭”字了得?於是,國人並不喜歡這個長年分別的情人節。

今天是2010年的七夕。晨起,看天真的下雨了,且是中雨。看來牛郎、織女今天真的要見面了。提起牛郎織女,就想起了小時候母親教我認星星。

以前,農村沒有電,更沒有電扇、空調。每到夏季,人們都在外面乘涼露宿。母親搖著蒲扇,帶我睡在露天的涼床上看天上的星星,母親指著天空說:“那一顆是‘三星’那一窩是‘攢布星’,三星攆‘攢布’,攆上攢布吃饅頭。‘三星’對門,門口坐人。”我問:“這是什麼意思啊?”母親說:“等到三星攆上攢布星的時候就收麥子了,收麥就能吃上饅頭了。等到‘三星’正對門的時候,天就不冷了,門口就能坐人了啊!”母親又指著天上說:“那一條河是天河,河這邊的那顆星是牛郎星,他挑一個挑子,扁擔這頭的籮筐裡坐的是男孩,因為男孩重,你看牛郎的肩膀離盛男孩的那個籮筐就近,女孩坐在那頭的籮筐裡,她身子輕就離牛郎的肩膀遠。”我問:“牛郎挑兩個孩子去哪兒啊?”母親說:“他挑兩個孩子是去找織女的。織女是牛郎的妻子,是那兩個孩子的媽媽。你看,河那邊的一顆星是織女星。他們隔著天河一年才能見上一面。”我問“那他們兩口子為什麼要分開啊?”母親說“織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是仙女,她私自下凡,愛上了牛郎,他們結婚生下兩個孩子後,織女被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她弄到天庭了。為了不使他們再見面,玉皇大帝的老婆王母娘娘從頭上拔下金簪往天上一劃就劃成了那道天河,把牛郎和織女隔開了。天河水深浪急,河上沒橋,他們就只能隔河相望,度日如年。”我問:“那牛郎挑著兩個孩子,怎麼和媽媽見面啊?”母親說:“他們的分離之苦,感動了喜鵲,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這天就全部飛到天上去了,它們在天河上聚集,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就在這座鵲橋上見面,他們相見時激動而又傷心的淚水落下來就成了雨。所以每年的七月七日是下雨的日子。在這一天地上的所有喜鵲都不見了,他們全部飛到天上搭橋去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見面後又得分離,一個河東一個河西。”我問:“那他們平時想不想啊?”母親說:“怎麼能不想啊?牛郎想妻子,織女想丈夫想孩子。你看他們為了表示忠貞不二的愛情,他們相互投去信物。織女投個牛梭子,投在牛郎東北角。牛郎投個織布梭,投在織女懷抱著。你看織女星的跟前就有一個織布梭,牛郎星的東北角就有一個牛梭子。”我一看天上牛郎星的東北角還真的有三顆星形成牛梭,織女的懷裡還真的有星組成一個織布梭。

七夕是下雨的日子。一下雨,天空就陰雲密佈。人們說牛郎和織女見面是不能讓你看到的。可也有七夕不下雨的時候,有人問:“今天沒有下雨,怎麼沒看到牛郎織女見面啊?”有人就說:“你得晚上藏到棉花地裡才能看到。”可誰去啊?棉花地裡那麼熱,這不明顯是捉弄人嗎?

後來,我聽唱大鼓的藝人就唱到母親說的話“織女想郎投牛梭,投在牛郎東北角,牛郎思妻投布梭,投給織女懷抱著。為什麼,女孩打人手不準,只因為,天上有星在照著!”

長大了。我讀《沫若文集》就讀到了“天河涓涓水在流,隔河織女望牽牛,可憐身無雙飛翼,可憐河上無行舟……”再聯想到母親講的故事,總難免百感交集……

現代科學證明,牛郎和織女星是永遠不會見面的。牛郎織女的愛情只不過是文人演繹的悽美故事而已。儘管這樣,但它依然是人們世代談論愛情的永恆話題。

今年七夕,沒想到情人,也沒有情人。想到的是我至親至愛的母親,她雖然離我而去十年有餘,但她卻像教我數的天上星星一樣,永遠閃耀在我的心中。

轉念一想,中國人把七夕當作情人節,不免有些荒唐,有誰願意成為一年才能見上一面的情侶?!

寫於2010年七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