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墊底9家同行,淨利潤大幅下跌,好萊客模式暴露硬傷

富凱摘要:戰略轉型增長放緩,業務結構亟需優化,好萊客面對的不僅是行業競爭加劇,更有越來越冷的房地產市場。

作者|歐文,微信公眾號:富凱財經(ID:fukaicaijing)

“售前經銷商門店說30-45天安裝完成的,現在成了無稽之談。”一位好萊客北京用戶近日透露,他在7月初簽訂定製家居銷售合同經過四次上門安裝,到現在仍是問題重重。

就在北京,好萊客剛從上一家經銷商身上虧損了近千萬,而該經銷商也在今年1月份被吊銷了營業執照,上述用戶所說的經銷商應為後接手北京地區的經銷商。

作為以經銷商為主、直營店為輔經營模式的好萊客,2015年至2019年上半年經銷商專賣店收入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九成左右,經銷商管理必然成為其重中之重。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好萊客擁有經銷商門店累計1803家,直營門店僅剩15家,總計實體門店數量為1818家,但客流卻同比下降約10%。

增速墊底9家同行,淨利潤大幅下跌,好萊客模式暴露硬傷

經銷商管理之“殤”

招股說明書顯示,好萊客在北京地區的經銷商為宋志華。兩者於2014年簽訂資產轉讓協議,公司將北京地區10家直營門店及北京分公司相關資產轉讓給宋志華。

而據2015年年報,好萊客將北京信諾貿易貨款626.59萬元計提了80%的壞賬準備,同時宋志華的轉讓款也計提了80%的壞賬準備。信諾貿易正是宋志華在北京地區從事經銷業務的公司。

到了2016年,好萊客又將信諾貿易款項及宋志華的轉讓款剩餘的20%均計提了壞賬準備。今年初,信諾貿易也被吊銷了營業執照。

好萊客2017年年報稱,公司對大部分省會及其他城市進行了經銷商調整,部分經銷商因經營情況不佳被淘汰優化。

富凱財經查閱獲知,北京地區的經銷商也由此前的信諾貿易變為了如今的北京遠東神華。而文首提及的用戶正是同北京遠東神華簽署的合同。據該用戶反映,7月簽訂定製家居銷售合同後,上門安裝四次依然沒有安裝完成,遠超合同規定的45個工作日,且售前門店所說的30-45天安裝完成的承諾更是無稽之談。

增速墊底9家同行,淨利潤大幅下跌,好萊客模式暴露硬傷

富凱財經試圖通過好萊客客服電話瞭解相關情況,但均未接通。在與好萊客天貓客服對話中瞭解到,好萊客天貓店並沒有全網統一產品報價單,好萊客的經銷商門店擁有自主定價權,天貓店只是為線下門店引流的一種方式。這種定價權下放無疑給了經銷商更大的操作空間,也更考驗著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在家居消費網站和貼吧中可以看到,反映好萊客超期安裝、沒有售後、漫天要價的問題並不少見,甚至還有經銷商代理多個品牌。據公開消息,現在好萊客的北京經銷商便經營“法恩莎”衛浴、“箭牌”衛浴、“科勒”衛浴,“好萊客”定製衣櫃,“金牌”廚櫃、“夢天”木門等諸多國內外知名的建材品牌。

有分析稱,龐大的經銷商隊伍需要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在授權經銷商出現服務問題、質量問題時,公司能夠及時保障終端消費者的權益,成為品牌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市場競爭壓力之“重”

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背景下,家居產品的需求也在下降。然而僅上市公司中就有至少9家定製家居企業混戰其中,隨著瓷磚、地板等傳統傢俱製造企業轉型整體家居市場,競爭正在進一步加劇。

從9家定製家居上市公司公佈上半年業績來看,好萊客的情況並不樂觀。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都出現了增幅的大幅滑坡。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38億元,同比增長3.86%,增速墊底9家定製家居上市企業,而該數據在去年上半年高達25.69%;淨利潤方面,好萊客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49億元,同比下降17.86%,成為唯一一家同比增長率為負的公司,也是公司上市以來的首降。此外,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1.21億元,同比下滑37.02%。

增速墊底9家同行,淨利潤大幅下跌,好萊客模式暴露硬傷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9家公司中,彼此間營收差距相當懸殊。如排名第一的歐派家居高達55.10億元,比第二、三名的索菲亞和尚品宅配高出23億元至多。好萊客更是與歐派家居相差45.72億元。最後一名的頂固集創與第一名相差約50億元。

面對激烈的競爭市場,各家都在積極夯實根基,尋求突破。不過以衣櫃業務起家的好萊客,卻在老本行上面臨著巨大壓力。2019年上半年,整體衣櫃業務的營收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86%。對此,好萊客相關負責人對媒體也坦誠,從營業收入的結構上看,衣櫃的增長承壓較大。

對於公司一直積極推進的大家居戰略轉型,2018年並未完全體現出來。2018年年報顯示,好萊客營收佔比最高的業務是衣櫃及全屋產品,佔比95.03%,其餘如櫥櫃產品、木門產品、成品配套產品的營收分別為0.25億元、0.07億元、0.72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1.18%、0.34%、3.45%。

上述負責人稱,希望到2019年下半年乃至2020年,新品類能夠隨著大家居的成熟,為公司帶來更多增量業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多次一方面發債進行融資,一方面卻將大筆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其中一募投項目“定製家居智能生產建設項目”卻進展緩慢,該項目原定今年6月達到可使用狀態,但至今仍處於施工狀態。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