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不走的遊客與突然而至的“坨子雨”丨躲避峽山洪背後

8月4日晚6時許,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燕子鎮新寨村與容美鎮屏山村交叉處的躲避峽谷底,清可見底的河水頃刻間渾濁,猛獸般的山洪致13人遇難,61人被困。

這個還未被開發的自然景觀,4年前因“懸浮船”走紅網絡,被稱為中國的“仙本那”。

遊客漸多,儘管當地政府不斷髮布“嚴禁擅自進入”通告,但旅行者依舊不斷慕名而來。當地村民也做起了“引路行船”的生意。

鶴峰縣氣象局局長李駿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從屏山峽谷到躲避峽及其上游,峽谷呈西南往東北的走向,受地形抬升及峽谷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躲避峽上游容易形成地形雨,當地稱為“坨子雨”。

李駿表示,事發前,躲避峽上游幾公里外下了暴雨,當天15時到16時,1小時降雨量達22.5mm,達到了暴雨級別:“而從雷達監測看,上游木林子監測站範圍外,還有更強的降雨量,這對山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根本跑不及”

這是潘洪秋(化名)退休後的第一次遠行。並不喜歡旅行的他,決定陪妻子好好走一走。

7月31日出發那天,潘洪秋在錢包裡裝了厚厚的一沓現金,背上了相機,連同妻子及朋友,一行6人上了一輛7座的漢蘭達,從被譽為“火爐”的重慶到被稱為“涼城”的湖北恩施州利川市,一行人一路向東,開啟了這次計劃一個月的自駕遊之旅。

8月3日晚間,在利川遊玩幾天後,潘洪秋一行按照預定的計劃,駕車到鶴峰,並與躲避峽一名村民對接。

潘洪秋稱,他們出發之前擬定了大概的行車路線,且不趕時間,在與村民對接後,他們把車子放在縣城,乘坐了村民來接的車,大約於8月4日下午4點去往躲避峽。

一路上,潘洪秋只覺得山路不好走,但不知道危險正在來臨。下車之後,沿著山路徒步下到峽谷河道,乘船遊峽,潘洪秋揹著黑色的單肩包,跨著尼康,不斷拍照。

潘洪秋稱,大概下午5點多,他們乘坐一艘船在躲避峽的河道內遊覽,乘船前下了一點小雨,但船伕並未做提醒。

他們並不知道,就在躲避峽上游大概幾公里,一場短時強降雨,正在進行。

“聽到船伕喊,快跑。但根本跑不及。”潘洪秋稱,當時眼看著腳下清澈的水變得渾濁不堪,一股洪水朝他們衝來,而下船正在水中拍照的他們,也均未穿救生衣,妻子在恐懼中呼喊自己的名字,他下意識拉著妻子的手,但水流的力量超過他的想象,衝散了他和妻子。

“那個水不得了,拉不住,一瞬間就蓋過來。”會游泳的潘洪秋被洪水裹著衝向下游,他在水裡往上衝了3次,抓住一隻橡皮船,在岸上人的幫助下被救起,“要活這條命,求生慾望相當大。”

在躲避峽內,同樣遭遇了山洪的,還有陳和(化名)。

並不知道躲避峽是未開發景區的陳和,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進入躲避峽乘船,山洪來時,他跳到石壁上,得以避險,也目睹了多人從身邊被衝向下游的情形。

“石壁上都是青苔,很滑,連動都不敢動。我手上沒有竿子,只能看著他們被衝下去。”陳和稱,大概從5點30分到次日凌晨零點40分,他們在石壁上站了大概7個小時,等到了救援人員。

同樣上岸的潘洪秋並不敢停留,他的妻子不知被衝向何處。光著腳往下游尋人的潘洪秋,在一處河岸旁看到被困的人,他的妻子,剛剛被別人打撈上岸。

“當時我跟岸上的人,還一起給妻子做胸外按壓搶救,但都未能挽回妻子的生命。”在施救期間,洪水還在不斷逼近他們暫避的位置,潘洪秋還喊人幫忙,把妻子往高一點的地方抬,“怕一漲水又把人沖走了”。

8月6日晚間,在鶴峰縣人民醫院的病床上,潘洪秋提起此事依舊難掩悲傷。

他稱,妻子平時在照顧孫子之餘,喜歡到各地旅行,這次他終於有時間陪著妻子了,卻半路發生意外。同行的6人中,只有他和另一名朋友,僥倖逃離上岸。

勸不走的遊客與突然而至的“坨子雨”丨躲避峽山洪背後

8月6日,搜救隊找到最後一名失聯者遺體。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資深“驢友”不建議遊玩

此次山洪,共有61名被困人員獲救,13人遇難。其中,湖北省5人、湖南省4人、重慶市4人,年齡最大的62歲,來自重慶市九龍坡區;最小的22歲,來自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

鶴峰縣中心醫院黨組書記駱淵海稱,事發後,該院共收治了從躲避峽被救的傷者13人,其中多人軟組織損傷,2人骨折。截至8月6日下午,已有8人出院,5人仍留院觀察。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多個戶外旅行網站均有網友發佈的在躲避峽內涉水遊玩的照片,其中部分人員未穿著救生衣。

在某旅行網站,一個名為“躲避峽地接”的賬號發佈消息稱:“躲避峽被稱為中國的仙本那,不來真是太可惜了。”這一賬號發佈的文字及視頻顯示,遊客乘木船逆流而上,河內水清見底,木船行於水中猶如懸於空中。8月4日,這一賬號回覆網友信息稱,最近時間上有限制,每天進入峽谷內行船隻能早上一班,下午一班。

勸不走的遊客與突然而至的“坨子雨”丨躲避峽山洪背後

山洪過後,搜救隊通過水流湍急的狹窄區域進行救援。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8月7日,新京報記者聯繫到了這一賬號的運營者。

這名運營者表示,他是屏山村人。躲避峽兩側均有路可進入谷底。除了他們村有人做帶遊客行船的生意外,峽谷另一側的燕子鎮新寨村也有村民做同樣的生意。峽谷全長約18公里,下游為目前已開發完成的屏山峽谷景區,中游為躲避峽,目前尚未被開發。

這名運營者表示,躲避峽部分地段,峽谷兩側是數丈高的石壁,如果突發洪水,根本沒法上岸。他們帶遊客行船,都會讓穿上救生衣,但是一些遊客在拍照過程中,往往會脫掉救生衣。7月24日,官方發佈禁止遊客進入的消息後,他就沒有再帶遊客進入躲避峽,事發當天正在縣城的他,聽到有人被困的消息後,也很意外。

上述運營者表示,躲避峽從2015年開始逐漸有遊客進入,雖然也曾有漲水的情況,但這種山洪從未發生過。

一位恩施當地的資深“驢友”稱,他分別於2014年和2019年5月到過躲避峽,第一次還需要找人帶路,第二次再去,停了車就有村民上前詢問躲避峽遊玩、住宿等。

這位 驢友稱,他並不建議沒有經驗的人到躲避峽遊玩。

2019年6月,他看到一段在躲避峽拍攝的視頻,谷底的水因為下雨,一部分已經變得渾濁不堪,但還有很多遊客在清水處拍照:“水渾了說明不斷有雨水進入,在狹窄的河道里很容易遇險,但是視頻中好像無人意識到。”

不聽勸告的“遊客”,勸導站也沒有辦法

一位在燕子鎮新寨村做農家樂生意的老闆告訴新京報記者,2014年之前,村裡基本都是老弱婦孺,青壯年在外打工,一年能賺5、6萬。2014年,躲避峽突然走紅網絡,很多人慕名而來,村民們看到了商機,紛紛回村搞起了農家樂和躲避峽“導遊”的活計。

這名老闆介紹,自己2015年回村創業。每年5月到10月1日前後是躲避峽旅遊的黃金時段,生意好的時候每天可以接待700到1000名遊客,可以淨賺7萬餘元。近年來,當地政府對進入躲避峽的路段,管控的越來越嚴。但是當地的村民還是會在值班人員下班後帶遊客進入躲避峽,一般都是早上九點之前帶一批,下午五點之後帶一批。

屏山村一位村民介紹,新寨村和屏山村均能進入躲避峽。當地政府下達禁止遊客進入的禁令後,去往兩村的道路上均設有安全勸導點。除了村民會以親戚、朋友的名義帶客進入外,外地遊客若說在村裡的農家樂居住,有時也會被放行。

新京報記者探訪躲避峽過程中看到的一處勸導點外,還張貼有7月24日,鶴峰縣6個政府部門聯合下達的“禁止遊客進入未開發區域”的告知書。勸導站工作人員蔣立(化名)稱,躲避峽沒什麼安保措施,交通不方便,告知書除了張貼外,還會對進入車輛進行查問,並口頭告知。

蔣立工作日誌記錄顯示,5月3日,勸導站口頭勸返29輛車共116人。7月24日,90多名遊客簽了告知書並進入峽谷。

蔣立解釋,不聽勸告的遊客,勸導站也沒有辦法,他們進入之前要籤告知書,告知書上寫有躲避峽尚未對外開放,如不聽勸告進入,一切後果自行承擔等字樣:“但遊客堅持要下去我們也沒辦法,那就要籤告知書,自己負責,這是最後的唯一辦法。”

蔣立透露,除了遊客自駕進入,還有村民帶遊客進峽谷。據蔣立估計,大概有15戶村民做帶客進峽谷的生意。村民通常以“帶自家親友回家”的理由將遊客帶入躲避峽,勸導站對此毫無辦法,但是所有外來人員進入的前提是要籤告知書。

新寨村農家樂的丁姓老闆介紹稱,上述措施執行後,每天進入躲避峽的遊客縮減至200到300人。但因為有利可圖,還是會有不少當地村民帶客進躲避峽:“有的收一百塊一個人,分划船的船伕三成,自己拿七成,有的可能會收一個人二三百元。”

來勢洶洶的“坨子雨”

勸不走的遊客與突然而至的“坨子雨”丨躲避峽山洪背後

8月6日下午,鶴峰縣政府召開發佈會通報躲避峽山洪災害情況。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8月6日下午,鶴峰縣多個部門對躲避峽突發山洪情況進行通報。通報稱,2015年以來,因前往躲避峽的路途崎嶇險要、谷深陡且狹窄、其上游又位於暴雨帶等因素,為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縣委常委會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先後46次專題研究躲避峽等重點區域的安全工作,採取多種措施予以管控。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以來,鶴峰縣每年均會發布“加強屏山峽谷安全管理的通告”,杜絕遊客進入未開發區域。但在多個旅遊網站可見遊客發佈的進入屏山峽谷、躲避峽等地的遊記及相關圖片。2018年,當地自媒體還曾刊出躲避峽人滿為患的圖片。

通報中稱,雖然縣委、縣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但是由於該地段出入口較多、進入方式多樣,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下,非法從事旅遊的組織和人員想方設法規避監管,組織外來人員擅自進入躲避峽等地探險遊玩,進入峽谷的人員無法杜絕。

鶴峰縣氣象局局長李駿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從屏山峽谷到躲避峽及其上游,整體峽谷呈西南往東北的走向,受地形抬升及峽谷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躲避峽上游容易形成地形雨,且多為短時強降雨,當地稱為“坨子雨”。

李駿稱,8月4日,鶴峰50個加密雨量站實況監測顯示,中雨及以上19站,其中大雨4站,暴雨一站。躲避峽區域無雨量監測站,但臨近站點瓦窯16-17時雨量為24mm,躲避峽區域上游木林子監測站15-18時3個小時累積降雨量24.4mm,其中15-16時1小時降雨量達22.5mm:“而從雷達監測看,木林子監測站範圍外,還有更強的降雨量”。

“日降雨量達到50mm,就算是暴雨。而躲避峽上游的木林子監測站一小時降雨量達22.5mm,屬於暴雨,也是短時強降雨。”李駿稱,暴雨區域距離躲避峽直線距離只有約幾公里,對山洪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李駿稱,氣象站監測到雨量後,除了通過網絡發佈信息外,還會告知鄉政府及村級幹部,這項工作已經做了幾年了。

屏山村一位村領導稱,暴雨之前的預警會由上級部門傳達到村裡,村委會會短信通知各位村民,同時將通知轉發至村裡的信息交流群。但是對於村民是否通知遊客、如何通知遊客暴雨預警,他並不知情。他表示,此次山洪來臨之前的暴雨預警短信他總共接到了七次,最早的一次是8月4日14時,最晚的一次是8月4日17時40分。

新京報此前報道,2019年7月24日,鶴峰縣應急管理局等6部門再次聯合發出通告,對躲避峽等未開發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封閉管理期間,嚴禁任何車輛及個人擅自進入該區域。而在這次通報中也提到,將嚴厲打擊,加大旅遊市場監管和執法力度,對“黑車”“黑店”“黑導”“黑旅行社”等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查處、嚴厲打擊。僅2018年以來批評教育、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500餘人次。

鶴峰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張萬華稱,此前,關於“未開發景區禁止進入”的通告,在鶴峰縣政府網都會掛出告知。目前文化旅遊局正與電信運營商商談,打算以短信的形式,對進入鶴峰的遊客進行通知提醒,並將在鎮、村加強宣傳、教育工作。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朱必勝 實習生 吳雨晴 路圓夢

編輯 郭琛

校對 盧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