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頌•清廟之什•天作》小札二百七十五——紹興李珍

《詩經·周頌·清廟之什·天作》小札二百七十五

天作高山1,大王荒之2。

彼作矣3,文王康之4。

彼徂矣5,岐有夷之行6。

子孫保之。

譯:

天生峻嶺岐山高,大王開始來墾荒。

民眾相隨築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

兆民投奔岐山旁,岐山大道多平坦。

子孫永保此福地。

注:1.作:生,造就。高山:岐山,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2.大王:即周太王古公亶父,姬姓名亶,豳(bīn音兵),今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人。上古周朝領袖。周文王(姬姓名昌)的祖父。荒:開墾荒地。

3.作:民隨而始治。

4.文王:周文王,廟在豐邑,文王所建。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戶縣,與今周文王廟在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羑里已不同。康:安康。

5.徂:(cú音助)往,民往而歸附。6.夷:平坦。行:道路。

《詩經•周頌•清廟之什•天作》小札二百七十五——紹興李珍

議:有一個成語叫“天作之合”,“天作”就指天造就、天生成,本指天地間的自然形成,出在本詩。而在《大雅·大明》中,周文王娶太姒之事,化成“天作之合”後,開始進入了人事,成了對婚姻美滿祝福的固定成語。由此可知,頌調中正和順;而大雅調比較高調,這是配音、及詩篇的不同。自然之語轉成人事之語,是天道轉成人德的過程,出處就在《易經》上經、下經的不同,《道德經》的老子與《論語》的孔子,他倆的區別就是這樣的。可以說:《易經》走出了兩位大思想家,東方後人思想學說都是他倆的延伸。

本詩的大王指古公亶父,周文王之祖,集三代之力,鋪就錦繡江山,詩是主祭者猶如說唱的形式展現,,是上篇,下一首是下篇。歌頌周太王尋找到福地,開荒種地,與民共享,施福與民,才會引動民眾前來相投。周文王繼承遺志,管理民眾,讓人們享受安康。岐山的大道才能寬廣而平坦,子孫才能永保此福地。

當天時、地利、人和集於一身,那便是頌聖人、頌天;頌地、頌山、頌兆民已經不可分了,自然地融為一體。

戊戌年十一月初七

《詩經•周頌•清廟之什•天作》小札二百七十五——紹興李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