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一首詩,道破真實的人心,悟到即得到

莫信直中直,

須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樹,

世上無直人。

這首詩是唐僧說的。只不過,他僅說了前兩句。

當時他帶著3個徒弟,正走到一座山腳下。但見那座山上雲霧繚繞,樹木蔥鬱。師徒四人便沿著山路,準備翻過山去。

恰巧這時,遇到一片黝黑的松林。

唐僧不由得一驚,害怕又跑出個什麼妖怪來,把自己給抓走了。孫悟空見了,趕忙勸慰他幾句。結果唐僧還是不放心,還隨口說出了這首詩。

看來這一路走來,唐僧也不是一點心都沒長。


《西遊記》一首詩,道破真實的人心,悟到即得到

莫信直中直,

須防仁不仁。

因為遇到的是松林。松樹當然是直的了。可是在這片直的松林裡,保不齊就會有什麼妖魔鬼怪,躲在裡面專等著害人。

顯然唐僧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這個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這樣。

一個人開口之前,首先聲明:

“我也是就事論事,直話直說啊!”

那麼接下來他說的話,你不用聽基本就可以斷定,他說的一定不是自己內心裡最真實的想法,必然會帶有別的什麼目的,或別的什麼顧慮。因為如果是真心話的話,他脫口就說出來了,幹嘛還非要強調一下呢?

這就是“真廉無廉名”的道理。

彎曲的,必然會藉助直立的,才可以存在;險惡的,一定有一副仁慈的面孔,才能夠橫行。

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人,嘴巴里往往說的,都是仁義道德。


《西遊記》一首詩,道破真實的人心,悟到即得到

悟到了這個道理,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也很簡單,按照這首詩的後兩句去做,大多就不會有問題。

山中有直樹,

世上無直人。

這個世界上,樹可以有直的。但做為一個人,卻絕不可以真的像直的樹一樣,去為人處事。因為這樣不但自己會飽受摧殘,而且還做不出什麼有益的事來。

所以我們,不妨把“直”牢牢放在自己心中,而在言語和行為上,多一些圓滑和變通。

這就叫方圓處世。

要不然,我們肯定不會是那些,口蜜腹劍的人的對手。不但會輸得體無完膚,把自己搞得慘兮兮,甚至還很可能連足也立不了。


《西遊記》一首詩,道破真實的人心,悟到即得到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做人也太難了吧?

其實沒必要抱怨,這就是真實的社會。

這個社會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就必然會有形形色色的心。這是很正常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秉持著內心的仁和善,然後一直向前,只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好了。

就像這《西遊記》裡的情景,唐僧每次感覺到不對勁時,孫悟空都會安慰一番。

難道孫悟空不知道,前面還會有妖魔鬼怪?

知道又怎麼樣?即便前方千難萬難,經不是一樣還要取,路不是一樣還要走。

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歡迎點贊、留言並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