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2018年12月11日,流散在英國將近160年的圓明園文物,西周晚期青銅器“虎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被收藏在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大家都可以相見“虎鎣”的回家之路有多曲折。據悉,直到現今,圓明園的大部分價值不菲的金、銀、玉、瓷器依舊還在海外漂泊著,國外那麼多的博物館中依然收藏著中國164多萬件文物,民間收藏的文物更是這個數目的10多倍,數量驚人啊!這樣就可以理解那些能將文物上交的人有多不簡單!

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虎鎣

北京清河人杜澤寧就是其中之一,杜澤寧是清河街道的文史顧問,一直致力於研究清河的歷史,2017年2月底,他無意間在工地上看到了4個漢白玉螭(chī )頭,有經驗的他,一下子就看出了這些文物的與眾不同和價值,所以他立刻找到了當地的街道,報告了此事,清河街道也迅速將文物運回保管,並趕緊通知了區文物委員會。這4尊螭頭材質是漢白玉的,雕刻非常精細,杜澤寧猜想這4尊石頭應是圓明園中的某個建築構件,因為它材質實在不尋常,而且它們的發現地點離圓明園也是非常近。

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4件螭頭

圓明園管理處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出專家前去鑑定,並和園內已存文物進行比對,從而確定了這4尊石雕確實是圓明園流落的文物漢白玉螭頭,於是2018年6月份,圓明園管理處與街道協商,正式將文物拿回去了。並給發現文物並第一時間上報的熱心百姓杜澤寧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相應獎勵。

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太廟螭頭

螭頭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螭是龍的九子之一,是一種沒有角的龍,所以螭頭在古代常被用於皇家建築,隨著朝代的更迭,螭的形態也是在變化的,螭頭折射的龍文化和封建思想對中國古代的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代表著深層的文化內涵。

男子在工地,無意中發現4件圓明園文物後,就第一時間上交國家

龍的九子

除了虎鎣、漢白玉螭頭,在國家發起讓流散文物迴歸的活動後,已有40多件文物被交回,這其中就有乾隆親筆寫的“熙春洞”石匾和嘉慶親筆的“稱松巖”,圓明園管理處在園林的附近更是回收到了8萬件磚石。流散文物的收回是個大工程,更是一項需要長久進行的工作,國外的那麼多中國文物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到它們的故鄉。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要愛護文物,並將文物的歷史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