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隨心飛”,勿將“隨心”做噱頭

航空“隨心飛”,勿將“隨心”做噱頭

為刺激大家消費,近期航空公司推出了航空“隨心飛”套餐,相當於花3000元左右購買一個半年的週末航空出行禮包。據報道,首個推出“週末隨心飛”機票套餐的東航,一天就出售10萬套,相當於售賣金額達3億多元,對於極度缺血的航空企業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了。

鑑於東航“隨心飛”產品的轟動與成功,各航空公司紛紛效仿,不完全統計現在已經有東航、海航、華夏航空、青島航空、瑞麗航空、春秋航空、四川航空、祥鵬航空和吉祥航空等航空公司推出“隨心飛”套餐。消費者粗算一筆賬,從發售到12月31日,總共有將近25個週末,最多可以飛50次航班,理想狀態下相當於平均每次只需六七十元,相當划算呀,必須捧場薅羊毛呀。

其實,“隨心飛”是航空公司為了鎖定營業額、快速回籠資金而採用的營銷手段,很多憋著薅羊毛的人便宜沒佔著,自己反被薅成“葛優”了。在使用過程中,消費者反映體驗極差,“隨心飛”變成了“鬧心飛”“碎心飛”,在微博、黑貓等平臺上投訴和吐槽不斷。

第一是兌票難。網友反映航班兌換不暢包括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APP顯示航班餘票不足,無法下單兌換,但在攜程等OTA平臺上,同一趟航班卻顯示仍有餘票。另一種情況是,當用戶搜索到合適航班,欲使用隨心飛兌換時,頁面會出現“溫馨提示:該用戶不存在”的提醒,使用現金購票則不會遇到這種情況。窩火又窩心,感覺自己的智商和人格被雙重侮辱了,這不是兌票歧視嘛,既然不讓“隨心飛”那我買套餐幹什麼?也有網友吐槽,即便是兌票成功,大多也是“紅眼航班”,不是凌晨就是半夜。

第二是退改難。有網友反映,用“隨心飛”產品購票需要提前5日,退票提前4日,如果臨時行程變更未能提前4天退票,那對不起,只能計入一次“no show”。根據“隨心飛”產品有限制條款規定,如乘客3次訂座兌換後未乘坐且未在規定時間前辦理退票取消,所購“隨心飛”產品將自動失效。擱誰誰不糟心?彆著急還有更糟糕的體驗……

第三是被改簽。網友微博發文稱,她於6月19日購買了東航隨心飛產品並綁定成功,6月30日預定了7月12日北京-蘭州往返的兩張機票,第二天收到通知,回程航班已被更改,登機前在未接到通知的情況下,她的往返航班又各被更改一次,她登錄航旅縱橫才發現自己又被改簽了。由於時間安排被打亂,該網友被迫放棄這次出行,想要申請退出這糟心的“隨心飛”套餐,但東航不同意退款3322元的隨心飛套餐,理由是已經兌換過一次。

其他小問題也有很多……


航空“隨心飛”,勿將“隨心”做噱頭

無論是航空公司的營銷活動還是刺激消費者出行消費,一定不要忘了航空行業是服務行業,服務才是打基礎利長遠的根本,俗話說“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如果急功近利,被利益矇蔽了本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目前的小利將得不償失。“隨心飛”項目與用戶訂立的協議屬於格式條款,雙方就應該遵循公平公正原則履行相關義務,對於容易產生歧義的規則就應該特別註明,並採用合理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並確保消費者明晰限制條款,保障雙方權益。

但是很遺憾,從消費者眾多投訴來看,“店大欺客”的現象還較為普遍。既然產品主打“隨心飛”,按詞面意思就應該是優先保障消費者出行權益,但是各航空公司有意無意間通過技術手段、條款限制,造成消費者“堵心”,甚至造成出行中斷,這不合適。

同時,也提示大家理性消費,“隨心飛”產品並不適合大多數人群,對於頻繁出差的商務旅客、自由職業者、閒暇時間較多的旅遊愛好者、異地情侶、在外求學工作人士等群體可能更為合適,正所謂“好鋼是在刀刃上”,花錢也要物有所值,不能衝動消費。白巖松曾說過:價格再高的產品,天天用也是便宜的;價格再低的產品,一次也用不上也是昂貴的。掙錢不易,還是要花在刀刃上。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