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在小說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被作者描繪成了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而且還神機妙算。但是要說到誰是諸葛亮最為忌憚的人,很多人肯定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司馬懿。我們單從三國演義來說的話,司馬懿確實是諸葛亮不相上下的對手,但是在正史的記載裡,卻根本不是這樣的,司馬懿這個人雖說是很有政治的頭腦,不然也不可能後來能有高平陵兵變,直接掌握了魏國的大權,但是司馬懿沒有太多的軍事才能,雖然他是諸葛亮都忌憚的名將,但是作為魏國的將領,卻最後死於自己的忠誠!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其實在三國演義裡有很多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的場景,但是這都是作者吳先生自己想象出來的,但是在曹操的魏國裡倒也真的是有一個讓諸葛亮都有些害怕的人,他就是張郃,魏國的五子良將其中一個,最後也是被諸葛亮用亂箭射死,但是張郃是在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員虎將。張郃早在黃巾叛亂的時候就參軍了,一開始張郃是在韓馥的手底下當軍司馬,後來因為在黃巾之亂平定了叛亂,立下了戰功,被提拔成為了中郎將,後來又一起跟隨著韓馥歸順了袁紹,並且又提拔到了寧國中郎將。雖然說這時候張郃的官銜都不是特別高,但是這些職位都是張郃自己靠著一次一次的戰鬥殺出來的。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後來又到了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被別人蠱惑聽信了別人,把張郃送給了曹操,這突如其來的驚喜讓曹操高興不已,認為自己的手裡又多了一員猛將,對張郃也是十分的熱情。當然張郃的實力有目共睹,一直是跟著曹操四處征戰,沒有辜負了當初曹操對他的期望,也是立下的赫赫戰功。後來在封賞的時候,張郃也是得到了和張遼一樣級別的封號,而且還是曹魏五子良將的其中一位。又到了後來漢中之戰的時候,劉蜀大軍的黃忠在戰場上打鬥的時候直接斬殺了曹魏這邊的夏侯淵,上蜀軍的時期大漲。但是劉備沒有那麼高興,感覺殺個夏侯淵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殺了張郃才是最重要的。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這也可以看的出來當時蜀軍對於張郃還是有幾分忌憚的,當時張郃還不是大將,只是一個副將而且就收到如此重視,他的軍事才能也是超出常人啊。要說到張郃最厲害的一次戰鬥還是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街亭之戰,這一場戰鬥從表面上看的話,好像是因為馬謖的無能而導致最後的失敗的,但是實際上還是因為張郃的個人能力還是太厲害了,就當是兩個人對比的話,兩個馬謖也不一定是張郃的對手,即時當是派的是趙雲過去的話,也不一定能打得過張郃。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張郃的下場,張郃的死就是因為這個人太過於忠誠於曹魏了,當是在出徵打仗的時候,帶兵的統帥是司馬懿,而大家都知道,司馬懿在曹軍的時候,一直都是有著自己的小心思,想著日後要取代曹魏開始自己的時代,所以那時候張郃要聽司馬懿的命令,司馬懿就覺得這張郃日後肯定是自己篡位的一個勁敵,所以就設計了一波,讓張郃帶兵出擊,司馬懿其實知道肯定會有埋伏的,但是張郃也不會違抗軍令,就帶著部隊前去征戰,不幸確實有埋伏,身負重傷的回到了營地最後也是在軍營之死去了。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英勇善戰有勇有謀最後竟然被自己人害死!

要說為什麼張郃可能也知道會有埋伏,但是卻不反對司馬懿的軍力呢?真的是官大壓死人啊,當時司馬懿是奉著曹魏皇上的命令在這裡帶兵的,司馬懿的軍令就像是皇帝的命令一樣,張郃要是敢違抗的話,就跟違抗聖旨一樣,這樣的話也不用蜀軍動手了,直接就被司馬懿依法處置了。出去打仗是死,在軍中違抗命令也是死,想一下還不如戰死沙場也不能在軍中委屈的被處死,對於像張郃這樣的武將來說,也是死得其所了,就這樣,張郃也就視死如歸的帶著士兵們出擊了。張郃戰死之後,司馬懿在軍中的兵權就已經是無人可以撼動的地步,這也就是說,在外姓的將士裡,沒有人可以再威脅到司馬懿的存在。司馬懿最終能成功,不僅僅憑藉著是好運還有就是司馬懿這個人人敢做,心狠手辣,當然也聰明。能直接不自己動手就除掉了張郃,把他逼得自己為國犧牲了,這就是司馬懿的本事所在。這個時候的諸葛亮就成了司馬懿的刀,被司馬懿用了一手借刀殺人,這可能會讓很多覺得諸葛亮的智慧遠超司馬懿的人感到驚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