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

這句話我一直記憶深刻,因為這世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為了他,不管做什麼,你都願意。

《以女兒之名》,是由文森特·賈洪執導的傳記片,丹尼爾·奧特伊和塞巴斯蒂安·科赫出演,改編自法國轟動一時的真實案件。這部影片講述了14歲女兒被繼父姦殺後,父親安德烈用了整整三十年時間去追尋公義,耗盡餘生家財,最終不得不另闢蹊徑才將兇手繩之以非法的故事。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每每當聽到真實案件改編的影片時,我都有些不寒而慄,因為現實往往要比影片來得更加殘酷。《以女兒之名》中,那個才十幾歲鮮活明亮的少女永遠沉睡在冰冷的土壤中,生時受盡折磨,死後也未曾安寧。

禽獸般的繼父,不,禽獸都不如的繼父逍遙法外,毫無悔改之心。冷漠的母親更是對女兒的死蠻不在乎,一直袒護繼父。而兒子對父親的執著追兇,並不是十分理解。安德烈身邊的跨國律師在十幾年的鬥爭中,見識了法國腐敗懦弱的司法機構,也喪失了信心退出了追兇之旅。後來,連一直陪伴安德烈的女友也離他而去。整個法國各類機構改都視安德烈如難纏的瘋子,他不停地舉報上訴,四處奔走,用盡一切方法為女兒翻案。

為何這個案子耗費了整整三十年的時光,甚至在所有證據都指向繼父時,繼父仍然未被判刑。除了繼父是德國人,沒有辦法引渡到法國這一表面原因,埋藏在冰山之下的是人們看不到,亦或是假裝未曾看到的社會心理學因素。下面,我將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待這部由真實法國案件的影片內容。


社會直覺的力量,強大且危險

赫爾曼·梅爾維爾曾經說過:

我們的生活由無數不可見的細線串聯在一起。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對人類施加的影響力有時會壓倒那僅存的善意,人們只得服從這謬誤的判斷,屈從眾人之言。一如那名德國的法醫,他檢查到女孩卡琳卡私處有撕裂,血痕及白色液體,但沒、他卻未詳細檢查,僅在報告中說明死亡原因可疑。毫無疑問,他對此事心知肚明,甚至已經被繼父買通掩蓋真相。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而這位法醫助紂為虐的行為除了他本人的個人態度,更多的在於他所生存的這個社會中,他所身處的環境。繼父是一名在政商兩界都頗有勢力的存在,他的社交圈構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情境。在這強有力而又充滿惡意的情境下,法醫只有兩種選擇,接受獲得一定的利益,拒絕也許一併被吞沒。

《社會心理學》中提到:

社會心理學揭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無意識心靈-一個弗洛伊德從未告訴過我們的社會直覺力量,它隱秘不可見,強大而危險。

父親並不相信法醫的說法,他馬上找到相熟的生物學教授,分析屍檢報告後,教授非常確定的告訴他,他女兒很有可能與當時的性行為有關。當時,繼父狡辯的為救女兒所注射的處方藥物裡,涵蓋了補鐵劑、興奮劑、強心劑以及降壓劑,這些在專業人士眼中完全毫無道理可言。

人類所處的情境十分重要,教授即使發現了屍檢的不妥之處,但受制於世俗的種種壓力,他也無法幫助安德烈,唯有告知他這是一場無證可取的官司。奉勸他最好的辦法就是:燒了這份資料然後忘記它。從教授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妥善的做法,順應社會的情境。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社會情境影響著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他們變得友善或無情,從眾或獨立。人們如何看待彼此,如何互相影響,都隱藏在所謂的事實背後,如同一根根看不見摸不著的絲線,將他們纏繞在一起。父親十三年痛苦的堅持終於觸摸到冥冥中那一絲真相與正義的蠶絲。

一位律師建議開棺驗屍,再次取證,卻發現女兒卡琳卡的生殖器官早已被全部被掏空。安德烈與德國相關部門溝通,得到第一次驗屍時的取樣,確認了卡琳卡是因為注射而陷入昏迷,結果受到驚嚇刺激後被自己的異物嗆到窒息而死。法國法庭因此判處科拜醫生監禁15年,雖然這已經是減半的的處罰。然而,繼父科拜最終因為德國方面的施壓,法國不想惹麻煩沒能來法國服刑。事實已經近在眼前,真理卻始終無法到來。

假如事實只是真理的一部分,那真理還在那一頭等著安德烈去追尋。


信念固著,真相還是虛構

政治學家羅伯特·傑維斯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一旦你形成了某種信念,它就會影響你對其他所有相關信息的知覺。

在社會中,先入為主的觀念令人們忽視了自身被灌輸了一條錯誤信息的可能性。而一旦人們為錯誤的信息奠定了理論基礎,那麼將很難讓他們否定這條錯誤的信息。《以女兒之名》中,受害者卡琳卡的親生母親便是其中的典型。影片中,安德烈請求女兒的母親接受調查,儘可能提供有用的線索。而這位母親卻斥罵安德烈瘋了似的抓住繼父科拜不放,是因為他嫉妒科拜奪走了她。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安德烈企圖讓卡琳卡的母親明白繼父科拜就是兇手,她卻說科拜是一位魅力四射的男人,他根本無需強迫女孩,沒有一個女孩兒不喜歡他。哪怕面對了再明顯不過的事實,信念固著者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這位母親毫無意外成為了自己思維方式的囚徒。她自己對於這件事自有她的一套解釋,當形成一種解釋後,即使最初的信息被證明是虛假與錯誤的,她仍然會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改變,而不理會真相的存在。

你知道嗎?人類的心靈有時會虛構記憶,甚至會無意識地美化曾經的記憶。

喬納森·斯威夫特說過:

一個人也許從不會為承認自己曾今錯了而羞愧,換句話說,他比以前更聰明瞭。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這一點上,卡林卡的母親與兇手繼父,倒是如出一轍的統一。卡林卡的母親出軌繼父科拜時,向安德烈保證不會再犯,卻很快被第二次捉姦在床,隨後他們離婚。而卡林卡母親後來卻說安德烈出於嫉妒科拜才一直誣陷他是兇手,但事實是安德烈從未嫉妒過科拜,他們離婚後,安德烈也不久找到了相伴的女友。人們對過去的感覺會堅定自己的想法。明明他們多年前早已離婚,但當卡林卡的母親記憶逐漸模糊時,她當下的感覺主導並美化了她的回憶。這是誤導信息效應的反應,卡林卡的母親有一個極端的自我,她改變虛構了她自己的部分過去使其符合現在的信念。

而繼父科拜,在卡琳卡被姦殺後的第15年後,因為強姦16歲女病患被告上法庭。而科拜卻辯解這個女孩是自願與其發生性關係。當醜陋的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時候,他認為自己幼時是小蝴蝶,而不是毛毛蟲,成熟將他的謊言完美掩蓋住。父親安德烈趕來想要親眼看到科拜被法律制裁,但德國法庭最終判處科拜監禁二年,因科拜有悔改之意,判處停止其事業兩年緩刑,科拜再次被釋放。

《以女兒之名》,為你千千萬萬遍

正義始終未曾到來,窮途末路、絕望至極的父親,眼見三十年的追訴期要過去,安德烈只好另闢蹊徑,僱了兩個黑幫,把科拜綁架到法國。綁匪把科拜打暈後,馬上報警說這裡有一個被法國通緝的強姦犯。2009年,科拜在法國被判刑15年,真理終於來臨。而這一路走來,安德烈從青年到暮年,兩鬢蒼白,事業不再,親人離開,錢財散盡。他只為在女兒墓前,告知他遵守了承諾,從未放棄,他願意為她千千萬萬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