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文案的角度,讲讲为什么《姜子牙》的故事没讲好

国庆小编没有外出,闲来无事,关注一下国庆档电影,结果发现之前寄予厚望的《姜子牙》的口碑崩盘了......

猫眼目前8.4,还被质疑锁分。淘票票7.6,比之前有做增加。豆瓣评分最惨,目前7.1分

怀着探究的目的,以及对于国漫的热爱,笔者去电影院看了原片。

看完以后,发现编剧犯了几个营销学里的大忌。以下内容涉及微量剧透,敏感者勿看


从营销文案的角度,讲讲为什么《姜子牙》的故事没讲好


第一个,我们叫做立场,或者叫做代入感。这是一切叙事的根本。

广告进入中国的时间,虽然没有国外那么久,但是经过那么多年电视广告的“熏陶”,中国的观众们早已经延误了这种第一人称视角的讲道理免疫了。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已经越来越没人看了。

所以,从故事本身,我们看看。

作为我们的观众,故事当中我们如何有代入感呢?人神魔大战里,大部分观众带入的都是人。但是电影里人的形象有几个呢?小九记忆中刚苏醒的时候要割她耳朵的算是一波,不死山车里快渴死要杀小九的算一个,还有就是骨头鲲里的怨灵算一波,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这种情况下,所有说元始天尊坏话的只有九尾狐一个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坏人形象”,而且整个动漫里,打死了四不像,打死了申公豹,摔死了纣王的“恶人”,话从她嘴里说出来,谁会相信?这也是大部分观众没看懂的原因。

如果想要让整个故事更有代入感,第一,一定是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描述自己的感觉,了解到整个大战中的蹊跷。第二,妖族,或者说魔族,要有一个正面形象,诉说自己的苦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遭遇。最后,神族里最好还有几个相对中立的形象,帮助主角分析出来元始天尊的所作所为。这样从3个角度,人神魔大战,所有人都是元始天尊的牺牲品,大家是不是就很相信了(感觉变成了反战片)

而且,封神榜原著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想改变大家固有的认知(变成元始天尊利用了妖狐一族),我们讲至少要有7个反面示例来映衬。这里,只有一个。

这是我们做营销的第一点,到底是站在第一点,用客户的视角来讲,还是站在第二者的角度,讲道理的角度来讲,或者站在第三方利益非相关方的角度来讲,都是需要考虑的。


第二点,我们叫做痛点。虽然你的故事有代入感但是,你描述的事跟我无关,我也没有感觉。

回顾整个电影,只有狐妖族有一点“痛点”,其他的人族,魔族,妖族,丝毫看不出痛点。(困在北海的诸位妖魔鬼怪,在小酒馆里气氛也还不错,没感觉有“痛点”)


从营销文案的角度,讲讲为什么《姜子牙》的故事没讲好

还是跟前边一样的建议,从人神魔三个角度,强调叙述“痛点”,亲人怎么怎么死了,原来的不老泉怎么怎么枯竭了,等等。

所以我们在营销里,也有一个SPARE的公式:S(situation)客户遇到的场景 P(pain)场景中遇到的问题(痛点)A(action)为了解决痛点,我们做了哪些行动 R(reason)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E(evidence)证明前边你说的是对的。

很多营销文案,前半部分,强化消费者的痛点,也对最终的成交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我们叫做对比,也叫做反差。


从营销文案的角度,讲讲为什么《姜子牙》的故事没讲好


很多时候你说的很符合客户,他代入感很强,你说的痛点也存在,他也很认可,但是到最终买单的时候,他说我再想想吧。很可能是你的痛点虽然确实是他的痛点,但是描述的程度不足。这种时候,我们一般用对比的方式,使用前和使用后对比,了解具体的效果,强化痛苦,让客户产生不得不购买的想法。

电影里,有几个很好的机会做前后对比,作者都遗漏了。比如刚出北海,走到不死山的时候,姜子牙惊呆了,小狐狸却一眼见怪不怪的表现,说我们那里比这惨多了。惨成什么样?没有前后对比,大家没有感觉。再有北海的酒馆,前后也有对比,但是作者再次忽略了,只知道后边大家笑声多了一些。

具体的修改,还是3个角度,人神魔,了解过去和现在做对比,突出“元始天尊”为了自己一己私欲,统一了三界,但是大家生活跟以前大大不同。不然,这个砸楼梯的行为,就成了大家嘴里,姜子牙的一种执念了。

我们写营销文案,也经常涉及对比,最好的对比还是在客户的前后对比上,比如,用我的产品之前客户产量多少多少,是个小规模的公司,用了以后,现在,客户已经成长为xx10强。这样,你的其他客户也有代入感,也能看到反差,也有了买产品的“理由”。


总结一下,好的营销文案要注意三点,你的立场,客户的痛点,前后的对比。

电影一样,营销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