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寒露時節,走進善感鄉石盆村,山山嶺嶺油茶果掛滿枝頭,村民們正搶抓時間採摘油茶果,在公路邊隨處可見村民們用三輪車來回運送油茶果,這些油茶果,已成為貧困戶的“脫貧果”、村民們的“致富果”。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10月15日一大早,陳倫芬就到村裡給採摘油茶果的村民分發裝油茶果的口袋,接著又來到油茶基地指導村民採摘油茶果。陳倫芬說,嚴格要求油茶果採收質量,只有保證了質量,這樣才能穩固銷售渠道。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陳倫芬是彭水沙子灣油茶專業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經過她的聯繫,今年油茶果的銷售渠道拓寬到湖南、江西、廣州、貴州等地,這也確保了村民們採收的油茶果不愁銷售。

看到掛滿枝頭的油茶果,石盆村4組建卡貧困戶董澤清臉上露出了笑容,對自己當初做出種植油茶樹的這個決定不感到後悔,他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村民。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善感鄉氣候適宜,溫度適中。2010年,善感鄉通過外出考察和邀請專家科學論證,善感適合栽種油茶樹,決定先在石盆村種植油茶樹。董澤清清楚地記得當時鄉里開了三次群眾會向村民講解種植油茶樹的好處,種苗、技術由合作社提供,即使這樣當時還是有的村民持觀望態度,但是董澤清決定試一試。如今,董澤清家的油茶樹種植面積達到了15畝,還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一顆顆油茶果也改變了石盆村3組建卡貧困戶董純志一家的生活。董純志和老伴兒今年都有70多歲,身體都有殘疾,如果做勞動成本高的產業對他們來說不現實。“平時的管護都由合作社負責,我只管在成熟後採摘售賣就行了。”董純志說,去年他家的油茶果賣了1萬多元,一家人的基本開支就夠了。一家人也成功脫了貧。今年,董純志又賣給合作社9000斤油茶果,收入了13500元。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10月21日,在石盆村油茶果收購現場,陳倫芬拿著收購賬單對記者介紹道,像董純志這樣的收入一萬元以上的農戶在石盆村就有10多戶,油茶果是真正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他們嚐到了“甜頭”,現在村民們都是爭著擴大油茶樹的種植面積。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目前,善感鄉油茶麵積已達10000畝,其中農綱村2000畝,石盆村3500畝,桂花村4500畝,產業輻射全鄉918戶農戶,其中貧困戶501戶。今年善感鄉已投產的油茶樹將採摘油茶果30萬斤,實現產值450萬元。

善感鄉油茶產業是彭水油茶產業發展狀況的一個縮影。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彭水是全國油茶基地重點縣之一,發展油茶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彭水立足於生態,把油茶作為木本油料的主打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發展模式,形成了種苗培育、基地建設、綜合加工、品牌銷售等為一體的油茶產業體系。同時,以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方式,鼓勵群眾積極自主創業,積極探索林下經濟。彭水油茶產業成了群眾的“綠色銀行”。

縣林業局油茶辦負責人鄧相舜介紹,彭水自2009年以來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累計在地油茶18萬畝,其中,新造林15.6萬畝,原有油茶林2.4萬畝,目前已有2.5萬畝進入結果、0.5萬畝進入盛產。覆蓋31個鄉鎮的35個貧困村、涉及875戶貧困戶,全部投產後,產業將覆蓋2.5萬戶農戶,達到產值2億元。2019年產實際生產油茶籽540噸,產值864萬元。


—END—

作者:廖唯 陳興盛

編輯:吳炳霖︱編審:黃智宇

審核:李大明 | 策劃:溫江華

彭水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油茶樹結出脫貧“致富果”

長按關注 讀懂彭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