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這就是《天道》對農村扶貧和弱勢文化的自救方法

吃的是認知擠的是原創;用負責的認知談趣事,談感悟

“獨立思考”,這就是《天道》對農村扶貧和弱勢文化的自救方法

01

小丹請丁元英在王廟村寫一個扶貧的神話,不僅是想驗證文化屬性理論的威力,也是希望丁元英有個事兒做,能在身邊多陪陪自己。

丁元英沒絲毫猶豫就應了小丹的這個禮物,繼而告訴小丹這可能是強力的殺富濟貧。

一支菸的時間內就預測出結果,是丁元英的才思相當敏捷呢?還是丁元英其實在心裡琢磨過這事,對扶貧已經做過了思想實驗?我認為是後者。當然,丁元英做思想實驗的不是王廟村,而是整個農村。

農民是我們這個古老農業文明社會的基石,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往上倒4輩都是農民,他們永遠會是我們在心中牽掛的血親。

無論是我們,還是丁元英,都有一顆想幫助兄弟姐妹的扶貧心。

建國70年的時間內,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左右,迅速的城鎮化並沒有帶來弱勢文化的主動滌清,大量的農村戶籍者進城打工,很多也只是從土地的生產線換到工業的生產線而已,傳統文化與新思想的碰撞產生更多的不適和迷惑。

一場文化大討論也好,一次扶貧設計也罷,丁元英想引導的是自救,因此放到現在來論也有借鑑意義。

“獨立思考”,這就是《天道》對農村扶貧和弱勢文化的自救方法

02

在丁元英的頂層設計中,王廟村的農民是不能也不會虧的,他們根據訂單收錢後再買料生產,萬一這事兒失敗,辛苦掙的錢也能保證,失去的只是一次希望的嘗試。歐陽雪是被借用的身份,丁元英會兜底。其他3人有可能的最多虧損是各自的投入,前提是他們是理性人的投資行為。作為有善心為村裡人扶貧的厚道人,丁元英會為馮世傑在村裡留下資產,留得火種在。

為什麼沒有告訴這3個“聰明人”兜底的事?因為沒必要,這一切都是商業世界的“道”。如果他們不遵循本質去思考“因”只能得出違背商業規律的“果”,仍然是“靠”的文化在作祟。

在第一次股東大會上,丁元英用SWOT分析法點燃了大家的慾望。

慾望是個中性詞,沒有好壞之分。在理性人的世界裡,生活中的中性詞是遠多於形容詞的,帶著情緒或感情去思考,邏輯就已經開始偏離本質了。也正是因為理性人能辨明情緒和感情,所以他們能更遊刃有餘的利用它們。

丁元英認為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死結在“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菩薩,靠皇恩,反正就不靠自己。而在古老的農村,就有這種弱勢文化的肥厚土壤。舊農村相對封閉,流動性不大,管理也主要依靠宗族和鄉紳,就算有新的思辨後的思想和行為,需要多大的概率才能遇上開明點的管理勢力呢?這些思想和行為能代際續存嗎?

劇中很有心思的在村裡安排了教會,100多戶人口,貧困縣裡的貧困村,也有教會的存在。這是暗示即便是到了公元2000年左右,農村依然是非科學文化容易聚集的地方。

扶貧重在扶,終需自救,在幾千年弱勢文化傳承和積重的農村,談何容易!突破口在哪?丁元英思考弱勢文化那麼久,絕不僅是想引來一場社會大討論,不爭的他是不會屑於這麼做的。所以扶貧,他是認真的。

他找到的突破口就是:獨立思考,有邏輯思辨的每個人的獨立思考

03

思考容易,電視劇裡農民們常說的就是“讓我琢磨琢磨”,而獨立思考需要的從本質,底層邏輯展開,逐漸能理出因果,相關等邏輯關係。

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快速養成,在不掌握更多認知的情況下,需要回到事情的底層邏輯,從本質出發。這就是可行的能迅速推廣的自救法

就像在第一次大會上,丁元英讓村民發表意見就是鼓勵大家獨立思考,在認知不夠的情況下,只想問題的本質-競爭力,忍和能。

又如最後庭審時,村民們樸素直白的證詞都證明了他們獨立思考的連續性,做到了知行合一。

劉冰經常“獨立思考”,但他的邏輯都是建立在弱相關性甚至沒有任何的關聯性上,上不達認知下不到本質,結果可想而知。

葉曉明是個聰明人,關鍵時刻卻讓“情緒”這個獨立思考的大敵控制了理性,商業社會里的競爭被“對不起供應商的臉面”所掩蓋;看不懂尊敬的“丁哥”的操作卻又自行情緒判斷在先;情緒終於在樂聖刻意安排的發佈會後被放大到無法再獨立思考,作為總經理的他難道會不知道自己的成本?!

林雨峰無疑是個精明的生意人,之前給格律詩的壓貨從純生意角度上說也無可厚非,無法挽回的錯是在訴訟決議會上的決定,高管們獨立思考,認真討論後的共識是官司的輸贏決定公司的存亡,但他們的邏輯恰恰沒有追溯到起點-在哪一步被對方所乘,順藤摸瓜才能知道對方的目的和打法。這其實挺難的,因為丁元英的佈局已經先入為主在他心裡種下了的錯誤的“因果邏輯鏈條”,順從地吃下壓貨及音響測評的“因”讓林雨峰導出老套路的“果”,全部推翻這條“因果鏈”再重新推演是反人性的,痛苦的。商業場上這種事常有,無法思辨的獨立思考很容易翻車。相比之下,伯爵公司老辣許多,思考向上很全面向下達本質。

“最大贏家”的肖亞文是獨立思考的重度上癮者,給丁元英打工時就一直在琢磨他,對他的分析非常理性。和小丹一樣,她們一直就在訓練獨立思考,到了自然如來的程度。肖亞文也會猜測丁元英想法但從不臆斷,每次思考都要回到本質上再推演出結論。

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扒著井沿的呢,每一次掉下去或爬上來,我們可曾獨立思考過原因呢?

04

你覺得互聯網是方便你BBYY的地方,商業認為它的本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你在網上方便的買買買說說說的時候,它們也在收集著你的數據,為你畫像把你歸類。

你覺得做生意靠人流,商業認為生意的本質在流量,人流只是一個入口。

你覺得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商業認為它的本質是無人零售。

還沒來得及把身上的弱勢文化滌清,媒體又天天送來一些“大詞”,“新概念”。

能不焦慮嗎?焦慮怎麼辦?去回到本質上的獨立思考吧。

狄更斯有句話,每年說都有效,顛倒說也有效: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為什麼國家引進特斯拉給它非常好的政策?為什麼舉國之力鋪設4G網絡,推廣5G?為什麼定智能製造,區塊鏈等為國策?

國家在這些新領域的部署,為的是產業彎道超車。

國家也將物流,網絡,信息這些去中心化,“做平”。為的也是給我們每個人無論在城裡還是在農村都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

知識的爆炸,科技的一日千里,決定了人類的認知是沒有上限的。

“去中心化做平”的網絡讓我們能更容易地去獲取知識,形成認知。

小丹曾評價過“丁元英身上有種殘酷的美”。此刻丁元英的化身就是“真理”,“規律”,“道”。

我們唯有用獨立思考去悟道,去感受和體驗“殘酷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