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轉變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一、任務的轉變:從完成工作到管理工作

或許你是因為業務能力出眾而因此得到提升。但走上領導崗位之後,意味著你不再是一個普通員工,你的任務不只是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更多地關注團隊、關注整體、關注未來。

所以,成為領導的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轉變自己的任務,從製造者轉變為管理者。

在工作路徑上,你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以信任贏得權力。

信任就像是人心裡的一本存摺,你每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就像是在存摺上存款,久而久之就會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一旦你破壞了自己的信譽,辜負了他們的信任,那就像破了洞的水囊,只會不斷地漏水,甚至就算修補過也難以完好如初。

作者給出了三個錦囊,幫助領導贏得和保持團隊成員的信任。

不要為不確定的事打包票。

不要做超級英雄。

不要欠下“權勢高利貸”。

2、找出“幽靈規則”。

最近朋友的公司進行了人事調整,原本朋友所在的部門由一位主任帶領,部門成員各司其職,每人負責一個版塊,自行規劃工作的安排和執行。人事調整後,調了一位不熟悉業務的領導來當主任,並提拔了一位其他部門的普通員工成為部門的副主任。因為兩位新領導都不太熟悉業務,因此部門每位成員的工作都必須向副主任彙報之後,再提交給主任,一些事情甚至需要再上報給副總,領導層商討之後再傳達給執行人員。

這樣就導致了部門成員逐漸喪失了積極性。原本每個人各自負責自己的版塊,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規劃和想法,而現在就會覺得:“反正我說了也不算,領導怎麼想的也不會問我的意見,那就等他們決定好了再做好了。”

正是這種“幽靈規則”的產生,使得部門的工作氛圍逐漸變得懶散拖沓,失去了之前那種百花齊放、積極進取的狀態。找出這種“幽靈規則”,評估它對團隊是有利還是阻礙,再決定是強化這種規則還是修正它。

3、避免“偏差正常化”。

2003年,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在執行例行飛行任務時爆炸。經過深入調查後,NASA發現了該飛機在幾周前發射升空時就已經出現異常,外部燃料箱上的一塊泡沫脫落,擊中機翼,造成嚴重損毀。而這種原因在此前也發生過好幾次,但沒有發生事故。控制中心就以為這一次也會沒事。而這甚至也不是NASA第一次發生這種嚴重災難。

正是因為人們對這種輕微安全偏差的默許,才導致了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作為領導者,如果對團隊裡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沒有引起重視,“還差一點沒完成,明天再交行嗎?”、“今天有事,會議取消吧”、“今天晚了一分鐘,明天我一定早點來”、“差不多就行了吧”,長此以往,水滴石穿的後果也就不遠了。

二、模式的轉變:從控制力到影響力

前陣子很流行一句話:“發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句話被濫用在任何一個事件上,甚至誕生了“雪花論”。而在工作當中,雖然不符合這種無差別攻擊的“雪花論”,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無論團隊犯了什麼錯,沒有一個團隊領導者是無辜的。

以前你只需要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而現在,你要對整個團隊的所有事負責。而且,你的領導方式不應該是控制他人,而是要通過自身的魅力去影響他人,要做“激光燈型”的領導。

在工作之前,你要明確真正的工作任務。堅持問題導向,讓團隊知道我們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是什麼,明確努力的方向,才會避免做無用功;明確任務之後,科學地分配任務,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專注於自己所要做的事,而無需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在工作過程中,要定期收集反饋。就像曾經火遍全網的那個“白金裙子or藍黑裙子”的實驗,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看法。所以,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定期聽取團隊成員的意見,避免認知產生偏差。

三、關係的轉變:從平等到不平衡

錢德勒升職後,他與同事的關係就由原來平等的同級關係,變成了不平衡的上下級關係。他成了原來同事口中那個討人厭的老闆,成為了普通員工背後吐槽的對象。所以,當你成為了領導者,就要做好這種心態上的調整,並對工作路徑也進行適當的調整。

1、建立適當的邊界。常言道:“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或許以前你可以在茶水間跟同事們一起吐槽領導、下午茶時間還能聊個天商量一下下班去哪玩,但當你成為了領導後,你就不能再這樣做了。

要建立合適的邊界,有兩件事必須要做:一是保持適當距離,二是把槍收起來。

上任之後,不妨與同事們來一場對話,談一談我們之間的關係:

有什麼變了?有什麼沒變?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把這些問題談清楚,你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千萬不要為了不失去朋友,或者維護團隊的團結,就去做“老好人”。但也不要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就時刻端著權力的槍口。誰反對我,就把槍口對準誰。如果你無法接納不同的意見,時刻保持著防禦的姿態,或者濫用手中的權力,只會讓團隊失去活力,成為只會服從、不會創新的溫順羊群。

2、擁抱衝突。創新型人才往往獨具個性,思維活躍,這樣的人在一起工作,難免會產生衝突。但衝突不是壞事,而是團隊健康、多產的表現。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正確引導衝突、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大家暢所欲言、最後把意識統一到最符合團隊利益的道路上來。

有幾條原則可以借鑑:

一是對事不對人。

二是破而後立。

三是從一開始就統一目標。

每個人的視野都會有侷限性,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的一面。你看到這個員工在會上無精打采、昏昏欲睡,你沒看到他昨晚熬夜加班;你看到某人脾氣暴躁、說話口氣衝,你沒看到他家裡老人生病、孩子不聽話、老婆正在跟他鬧離婚,壓力山大。所以,在管理團隊時,不妨多一點同理心,嘗試換位思考,儘可能地與他人共情,瞭解行為背後的原因,盡力做出既符合團隊利益也符合員工利益的決定。

四、角色的轉變:從隊員到教練

在球場上,隊員的責任就是打好每一場球,站好自己的崗位,保證不丟分、多得分;而教練的責任,是帶領球隊打出最好的水平,而且這個責任,更多是在球場下去實現,而不是在場上。

劉國樑是中國第一位在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上實現男單“大滿貫”的選手,戰績輝煌,但他成為國乒主教練後,他的責任就不再是自己上場去奪冠軍,而是要帶領中國乒乓球隊去奪冠,是幫助馬龍、張繼科等球員成長,為國乒培養人才。

所以,當你成為了領導,你就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你不再需要自己直接去做業務,更重要的是帶領好團隊。

首先,要幫助人才發現自己真正的追求。有的人點子多,就像噼噼啪啪不斷爆發出靈感的“火花”,有的人善於發現錯誤,總喜歡否定別人的想法,這樣的人就像時刻蜇人的“蠍子”。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做他擅長且熱愛的工作,才能保證團隊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其次,激發團隊創意。激發創意的方法有很多,如提供最新的書籍、資源,激發靈感;創建靈感圖書館;建立自由表達想法的空間;走出日常熟悉的工作空間,到新的環境去發現靈感等等。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人人樂於分享、不怕分享的環境。正如美國知名廣告人李奧·貝納所說:“如果在一個公司裡,誰都不敢說話,不敢有異議,不敢大膽創新,這個公司就離關門不遠了”。

第三,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相結合。頭腦風暴時,往往會思緒無限蔓延,飛得無邊無際,最後誰也不記得最初要討論的內容,所以領導者有必要事先建立好規則,做好把控。提前佈置要討論的問題,在會議開始時重申要解決的問題,最後選出要執行的想法,並確定隨後的步驟。

成為領導者就是成為你自己。就是這麼簡單,也是這麼困難。——沃倫·本尼斯

成為領導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隨之而來的責任也會讓人倍感壓力。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領導者,往往更具挑戰。

你可能會遭遇無人理解的痛苦,也可能會因決策不認同而成為眾矢之的,但請放心,你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人跟你遭遇一樣的困難,因為你們目標一致,都是要打造一支戰鬥力強的隊伍,創造出不凡的業績。

而這正是令人激動之所在,唯有迎接挑戰方能收穫更大的果實。

對領導者來說,如何將單個的創新型人才整合為一個創新型團隊,是一條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項需要終身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領導力篇)——個人和團隊成長的必由之路》正適合你在剛剛踏上領導崗位的時候來閱讀,它將幫你迅速找到自身的定位和領導團隊的方法。

作者託德·亨利認為,領導創新型人才不是放牧羊群,而是放牧老虎。所以,就讓這本書成為你放牧老虎的工具吧,把你從中學到的變成你做到的,帶領團隊一起去創造僅憑個人無法實現的偉大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