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沙隆,位於法國東北部的香檳平原上,馬恩河蜿蜒在它旁邊流過,這裡曾是一個著名的古戰場——451年9月20日,就在這個平原上,爆發了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會戰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羅馬聯軍,而另一方是號稱“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領的匈人聯軍。參加這場會戰的雙方超過了100萬人,雖然激戰只持續了一天,但有近20萬人在戰鬥中喪生。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一、匈人開始西侵

376年,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成千上萬的日耳曼人突然湧到羅馬帝國的邊境,要求得到庇護。他們攜婦帶雛,驚恐萬狀,彷彿後面追來了洪水猛獸,而把這些強悍的民族趕得四處逃竄的“洪水猛獸”,就是匈人。

匈人原本生活在蒙古高原,是文明程度很低的一個遊牧民族。他們居無定所,不事農耕,常年在馬背上生活。1世紀中葉,匈奴被中國的東漢帝國屢次擊敗,整個部落不得不向西遷移。4世紀中期,匈人在伏爾加河出現並開始西侵,他們首先征服了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的阿蘭人,然後大舉向東哥特人領地進攻。

匈人以兇殘聞名於世,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以騎兵為主,具有高度的機動靈活性,經常像旋風般殺來,轉眼又席捲而去,凡是被他們的鐵蹄踐踏過的地方,都完全成為了廢墟,大量的人口被殺,財物被擄掠一空。在匈人的攻擊下,東歐、中歐各民族蜂擁逃向西方,進入羅馬帝國境內的色雷斯一帶避難。

這些逃難的民族人數之多,超出了羅馬帝國的接收能力,也給羅馬帶去了不盡的後患。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二、阿提拉成為匈人各部落的領袖

在佔領了匈牙利草原以後,匈人的鐵蹄暫時停了下來,此時的匈人仍然是由各部落組成的鬆散聯盟,部落首領之間的爭執拖住了他們前進的腳步。但是這個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433年,阿提拉成為匈人各部落的領袖,建立了強有力的統一集權。

阿提拉和那些簡單粗暴的首領完全不同,他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從來不感情用事。在連年的征戰中,阿提拉表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被人們稱為“上帝之鞭”。

在阿提拉的帶領下,匈人帝國的版圖到了極盛,它東自鹹海,西到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到波羅的海。在這片廣大的區域中有許多附屬國,它們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不過這時的匈人,由於有了安逸的生活條件,漸漸失去了剛開始西進時遊牧部落那種勇猛和彪悍。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三、羅馬帝國與西哥特國王達成協議

在歐洲,匈人帝國最大的對手就剩下羅馬帝國了,在佔領了多瑙河流域、擊潰了東羅馬主力軍並洗劫巴爾幹半島之後,阿提拉率領由各部落組成的50萬聯軍渡過了萊茵河,長驅直入羅馬帝國的腹地高盧地區。

匈人帝國的大兵壓境,讓高盧土地上所有的民族驚慌起來,在這緊急關頭,羅馬帝國的末代名將、被稱為“最後的羅馬人”的埃提烏斯與羅馬人的世仇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摒棄前嫌,暫時達成了合兵抗擊匈人的協議。

羅馬帝國和西哥特的聯軍與阿提拉的大軍在沙隆平原相遇,此處是南下高盧縱深地區的一個缺口,是一個長寬各100多公里的平原,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阿提拉工於心計,他想借助平原的有利地勢誘使埃提烏斯與他決戰,以便充分發揮匈人騎兵機動作戰的優勢,把埃提烏斯及其聯軍一舉殲滅在此處,然後再揮軍南下,攻克羅馬城。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四、沙隆會戰開始

在匈人聯軍的陣容中,阿提拉親率匈人精銳騎兵居中,左翼是東哥特人的重騎兵,右翼是阿爾達裡克率領的格皮特人和其他的日耳曼部落。埃提烏斯在對匈奴聯軍的陣地觀察後,迅速做出了部署,他將桑吉班率領的阿蘭人部署在中央,自己組織羅馬軍隊位於左翼,而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率軍在右翼,西哥特國的王子托里斯蒙則率領一支精銳重騎兵埋伏在阿提拉隊伍旁邊的一座小山後面,那座小山是整個戰場的唯一制高點。

大戰開始後,雙方首先用弓箭對射,然後進行短兵交接的搏鬥,埃提烏斯將羅馬步兵排成密集的方陣隊形,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輕易出擊。憑藉著騎兵快速進攻的優勢,匈奴軍隊在苦戰中稍稍佔了上風,羅馬的步兵方陣十分被動,只能是艱苦被動地支撐。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阿提拉見戰鬥呈膠著狀態,便令中路的匈人精銳騎兵全力衝擊,這些匈人騎兵如同旋風般殺向羅馬聯軍的中央,像鋒利的矛一般擊垮了中央的阿蘭人,將他們驅離了戰場,緊接著匈人騎兵開始攻擊右翼的西哥特騎兵,阿提拉知道羅馬軍團的戰鬥力早已今不如昔,只有西哥特人尚能一戰,如果能將其殲滅,那麼也就勝券在握了。這時匈人聯軍左翼的東哥特騎兵也壓了上來,向西哥特人展開了攻擊,使後者一度陷入了混亂之中。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五、戰爭的轉機

眼看匈人聯軍勝利在望,在這關鍵時刻,指揮作戰的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正縱馬馳驅,督促他的部隊進攻,突然從馬上掉了下來了,結果在自己部隊的踐踏之下殞命。

國王的戰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復仇怒火和決一死戰的決心,在王子托里斯蒙的率領下,西哥特軍拼命戰鬥,從右翼向匈人聯軍發動了猛烈的反擊,幾乎殺死阿提拉本人。看到匈人聯軍出現的混亂,左翼的羅馬騎兵也趁勢發起進攻,遏制了東哥特重騎兵和匈人騎兵的攻勢。

經過了一整天的激戰,西哥特人逐漸佔據了上風。下午,托里斯蒙在小山上重組了他的力量,隨即率領西哥特重騎兵向匈人聯軍發起決定性攻擊。面對從山上衝下來的西哥特騎兵,東哥特騎兵遭到了沉重打擊,開始潰逃,而在中央的匈人騎兵面對西哥特騎兵的攻擊,也無力抗衡。入夜後,意識到自己已經無力取勝的阿提拉,趁天黑率兵撤回到營地。

羅馬聯軍乘勢窮追,在漆黑的夜晚和道路十分複雜的情況下,雙方互相交織,一片混亂,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追擊時與大部隊失散,誤入匈人營地,幸虧部下奮力營救才得以脫險,而埃提烏斯也與羅馬軍隊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營地中過夜。第二天拂曉,當羅馬人看到戰場上堆滿了死屍,匈人也不敢再出來挑戰,才知道他們已經勝利了。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六、戰爭尾聲

雖然戰況不利,可是阿提拉卻一點都不肯示弱,他還是吹號搖旗,表示即將發動攻擊以威脅敵人,這位英勇善戰的匈人王,即便在窘境之中,也還能使他的敵人不敢輕視他。羅馬統帥埃提烏斯和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知道,除非是對匈人再給一次沉重的打擊,否則阿提拉是不會從戰場上撤走的。

阿提拉此時已陷入羅馬聯軍的包圍之中,形勢岌岌可危,救援或者逃跑已經不可能,儘管擺出一副困獸猶鬥的姿態來,可他自己也明白已難以改變戰局。

於是命令手下收集了許多馬鞍堆起一座小山,將所有的金銀珠寶和妃嬪置於其上,他自己則端坐在中間,打算一旦羅馬軍隊攻破他的營壘,就引火自焚,以免當階下之囚。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面對著垂死掙扎的阿提拉,羅馬聯軍的統帥埃提烏斯卻遲遲沒有發動最後的攻擊。在埃提烏斯看來,羅馬的心腹大患已不再是匈人,而是西哥特人。在沙隆戰役中,他看到了西哥特軍隊強悍的戰鬥力,如果匈人被殲滅了,西哥特人就會取而代之。權衡利弊,埃提烏斯決定儘管阿提拉已經是日暮途窮,但最好還是放他逃走。於是他力勸托里斯蒙回國去接受他父親遺留下來的統治權,以免遲則生變。

而此時托里斯蒙也急於回去爭奪王位,因此便率領西哥特的部隊撤出了戰場西哥特人離開後,羅馬聯軍也撤走了,阿提拉終於轉危為安。

沙隆之戰雙方死傷近20萬人,是阿提拉這個戰無不勝的“上帝之鞭”唯一的一次慘敗,阿提拉率兵回國一年後,離奇死於新婚之夜。他死後,匈人帝國發生了爭奪權位的內亂,不久,這個曾經使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大帝國就土崩瓦解了,匈人也從此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沙隆戰役: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