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為了讓武夷巖茶裡的網紅品種——肉桂紅上加紅,茶農與茶商們絞盡腦汁,從牛肉、馬肉,到全肉宴,再到十二生肖肉,全民皆肉,無肉不歡。

刷遍了各大山場,他們又想在樹齡上做文章,既然有身價倍漲的老叢水仙,敢不敢出一款“老叢肉桂”叫囂一下市場?

他們自然是不敢的!老叢意味著60年以上的茶樹,哪怕現在政策放寬,起碼也要有50年樹齡。

推算一下肉桂的最老樹齡,肉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廣種植,最老的茶樹不過40年,要想直接說“老叢肉桂”,坑太大,他們還不敢挖。

不過,這並沒有難倒膽大心細的茶農和茶商們。不說老叢,說老樹可以吧,40年樹齡也挺老的了,可以算老樹了。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2》

到底有沒有“老樹”這種說法?“老樹”是不是隻針對肉桂而言?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跑了一趟武夷山,收集到了幾種說法。

有個科班出生的茶農朋友,他的觀點是:老樹就是老叢,只不過是修剪過的老叢。

他認為修剪過的老叢不能稱之為“老叢”,只能退而求其次叫做“老樹”。

過去武夷山的水仙還沒有這麼鮮明的樹齡之分,茶葉收購主要以等級來界定品質,比如特級、一級、二級這樣,這就出現問題了,如果老叢水仙沒有評上好的等級,收購價上不去,這對茶農來說得不償失。

所以,對於水仙茶樹茶農沒有刻意留叢意識,為了方便採摘和管理,會對茶樹進行修剪。

水仙是小喬木,放任生長能長到一層半樓房那麼高,採摘時費工費錢,採茶女工畏高,大多是不願意爬到高處採茶。

過去條件落後,採茶難上加難。就是放到現在,家裡老叢茶樹多的茶農一到採茶時就開始焦慮,一位吳三地的茶農說,他的老叢還不算多,每年打底需要20個採茶工,今年增加到了30人。

“我有五六千斤的青葉需要架著梯子人工採摘,光采老叢人工費就接近3萬,還不算上吃住。”

老叢的修剪就像在控制它的身高,大刀闊斧,留下五六十公分的主幹,如此一來,採摘是方便多了,放到現在直接可以用機器採茶了。

現在老叢水仙的經濟價值提升了,有些茶農開始讓那些修剪過的茶樹重新留叢,水仙茶樹長得快,馬上又竄到了一層樓高,有良心的人會給茶客介紹說那是修剪過的水仙茶樹,近幾年開始留叢的,而更多的人是睜眼說瞎話,“來來來,看看我們家的老叢,墩這麼大,樹這麼高,推算啊,有百年曆史了,回頭到我們廠裡品嚐一下這款百年老叢水仙。”

我的茶農朋友說,修剪過的老叢很容易辨認的,底下的樹墩粗大且蒼老,上部的樹芽比較鮮嫩,上下分層明顯。“即便樹墩是老的,可枝葉是新的,我們採的是新枝上長出來的芽葉,做出來的水仙是沒有老叢味的!”

為了區分這種修剪過的老叢,他們更願意稱之為“老樹”。

這種說法是直接給了“老樹肉桂”當頭一棒,直接滅了“老樹”與肉桂捆綁的可能。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3》

還有一種說法,主要和樹種有關。

經常有茶友疑惑:“為何只有老叢水仙,而沒有老叢肉桂一說?”

這要說到水仙與肉桂的樹種之分,水仙是小喬木,肉桂是灌木。喬木是縱向生長,灌木是橫向生長。

站在茶山上,我們能清楚地分辨出水仙與肉桂的茶樹,水仙是瘦高的,肉桂是矮胖的。

格局決定了前景。灌木的身形便決定了肉桂成不了“叢”,叢味是喬木類茶樹特有的木質氣息,身為灌木的肉桂怎麼使勁生長,哪怕長到了三四十年也無法生成老叢水仙那般印記鮮明的叢香。

不過茶農們又覺得人家肉桂茶樹長這麼幾十年不容易,做出來的茶確實與樹齡小的有區別,既然稱不上“老叢、高叢”,命名“老樹肉桂”倒也能提幾分身價。

好吧,我們姑且先接受這種“老樹肉桂”的說法,但是針對頻繁出現在市面上的“老樹肉桂”,我們需要質疑!

據我們瞭解,在武夷山這樣留枝三四十年的肉桂茶樹少之又少,因為灌木類茶樹生命力有限,超過年歲便會有衰老跡象,一般在8-10年間會進行一次重剪,可維持茶樹的生機勃發,也可保證肉桂茶的辛辣與烈性。

那麼,經過重剪的茶樹做出來的茶能稱作“老樹肉桂”嗎?

麻花覺得不能,如同修剪過的老叢一樣,老壺裝新酒,喝到的還是新酒!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4》

更有一種離譜的說法:沒做出香的肉桂可以叫“老樹肉桂”,改個名字即可變廢為寶。

What?真令人震驚,如此“聰明才智”怎麼不用在研究製茶上面!

吳三地的茶農朋友跟我們聊起他家的留枝肉桂茶地,有十畝之多,他面帶遺憾地說,“今年我要把大部分留枝肉桂茶樹剪掉,最多留個5畝地。”

他的這片肉桂是不經意間留枝的。當時的巖茶行情不好,他把茶樹種下,便離開武夷山外出打工了。家中父親年邁,無法照料修剪茶樹,便任其生長。

他給我們看了手機裡的照片,沒想到,留枝的肉桂茶樹也能長挺高的,就是枝幹不如老叢水仙粗大,感覺整株茶樹有些弱不禁風。

近兩年他回來做茶,發現這十畝留枝茶樹做出來的肉桂香氣弱,特徵不明顯,缺乏賣點,他覺得特別惋惜,“真是沒人喝得懂這種肉桂,無人欣賞,便沒了價值,所以要把這留枝的茶樹剪了。”

這個現象啟發了做茶人,他們把那些做壞了沒做出香來的肉桂定位為“老樹肉桂”,還整了一套營銷說辭:“這是武夷山最早一批種下的肉桂樹,一直都沒有修剪,有接近40年樹齡,香氣不高,重在湯水綿柔,有特殊的老樹味”。

老樹味,謂何?

大約就是“無味”吧!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武夷山的牛欄坑、馬頭巖、三坑兩澗中,究竟有沒有老樹肉桂

《5》

還有一種就茶論茶的說法,今年這肉桂做出了老樹味,就可以叫老樹肉桂,明年做不出這個味,就要把“老樹”這個帽子摘了。

這個說法咋一聽挺嚴謹,經不起細究,因為“老樹味”概念模糊,可自說自話,渾水摸魚。

針對市面上越來越多的老樹肉桂,大多茶農和商家沒辦法給出準確的定義和描述,專業人士嚴謹,更不會輕易給出定論。

在經過多方詢問與求證,我們認為“老樹肉桂”更偏向是一類產品名,它們的特徵是香氣平淡,桂皮香弱,湯水綿柔、順滑,可能會伴隨著一種青澀不熟的味道,被茶農茶商引導演繹成特殊的掛滿青苔的“老樹味”。

其實,肉桂的樹齡賣點並不合理,畢竟肉桂茶樹要重剪,要能出高香,有辛辣濃烈感,而那些上了年齡的茶樹會讓茶性變得柔和,給人雌雄難辨的錯覺,反而不倫不類。

關鍵是,如果讓“老樹肉桂”成功上位,又給茶農和商人們指明瞭一條投機取巧的賣茶途徑,而對茶客和消費者來說,真是一坑未平一坑又起!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