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古老的洪橋,是我一直想去遊覽的風景名勝景點。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7月12日,我和騎友們冒著火熱的太陽騎行來到這裡,終於把願望變成現實,撩開了這座古老的風雨長廊涼亭洪橋的神秘面紗,將所見所聞記敘在《古老的洪橋遊記》裡,與群友一起分享。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眾所周知,邵東市境內大河沒有,但小河細流遍佈。有水自然有橋,所以自古以來邵東以橋命名的地方還真的不少。例如,黃陂橋、廉橋、仙槎橋、佘田橋、魏家橋、楊橋、周官橋、石株橋,還有禾尚橋、高橋、龍公橋、棠下橋、柳橋、黃新橋、小橋、餘橋等。但是,在這些有“橋”的地方,很難見到像洪橋這樣雄偉壯觀的古橋了。因此,古老的洪橋被列為邵東市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恬靜的農村,希望的田野。我們一鼓作氣從邵陽城區騎行來到牛馬司鎮洪橋村,一座古香古色的長廊風雨洪橋展現在眼前。風雨廊橋在少數民族居住地並不少見,但在漢族人居住的地方實屬罕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這洪橋村原來叫洪橋鋪,系明清時期寶慶至長沙古驛道大東路上的重要驛站。其得名源於這座名叫“洪橋”的古老風雨廊橋。該橋始建於1506年的明正德元年,原名太平橋,是大東路經過洪橋鋪必經的節點,架設在發源於新邵龍山流向邵水的西洋江上。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歷史上的洪橋鋪,因橋成市,是湘中人們東出長沙、北去京師的必經之地。一條長約500米的老街有驛館、商鋪、客棧、藥房、書院等,許多百年老店一直延續到上世紀70年代,人稱“小香港”。然而,如今的洪橋鋪早已不復當年的繁華,筆者走訪洪橋村附近的老人,他們追憶那逝去的滄桑歲月,仍然興奮不已,如數家珍。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洪橋原為寶慶東大門,歷史悠久,建制逾千年。水陸交匯,曾經也人來人往、商賈雲集,隨著320國道穿境而過和縱橫交錯的公路修起之後,漸漸衰退。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洪橋在明朝修建後,幾經傾圯,幾經重修。現存六拱大石橋,系重修於清道光年間。橋全長55.5米、寬6.83米、高8米、拱跨度9.25米,橋上長廊高4.28米,橋面距水面約7.8米;橋面中央道板用一塊塊巨大的青石鑲嵌而成,青石寬約1.40米,最長的青石長達2.5米。長廊兩側的橋沿石上雕刻著鴛鴦、雙獅搶寶、麒麟、棋盤等眾多圖案,工藝精美。此橋為舊時寶慶府(邵陽的原名)至長沙的重要通道,為商貿、宗教、交通要道。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我們騎行來到氣勢恢宏的洪橋,一個個雙手提單車,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往上艱難行走,一口氣踩踏了十幾級油光發亮的青石板階梯,到達橋上的風雨長廊涼亭小憩。風雨廊亭的兩端是青磚砌就的封火牆般的門樓,中間為石拱門,其上有黑底金色大字“洪橋”,兩側內外均有楹聯。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風雨長廊涼亭的橋面是也是大塊規整的青石板鋪就,兩側有石欄作為人們歇息的地方,再外是木製柵欄。橋上的風雨長廊風雨涼亭共有十四對紅漆木柱,兩端砌牌樓,在風雨長廊涼亭的中央一側,有“七聖殿”,裡面供奉一些神靈,以鎮水妖。橋上石欄內側雕刻著各種花草、鳥獸、菩薩、幾何花紋等圖案,精美別緻,古色古香。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長廊內有邵東縣人民政府於1998年8月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於2011年1月24日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還有洪橋修建的“說明詞”“功德永存”等許多古老的與現代的石碑。騎友們在洪橋兩端石拱門前面合影留念。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站在洪橋觀望西洋江上游與下游的水勢,水域平緩,河流像一條飄帶蜿蜒伸向遠方。洪橋鋪老街靠近洪橋附近的河岸上有寺廟、洪橋居士林、“香爐”等。居士林是佛教居士們學習教理、開發智慧、弘揚教義、淨化身心的活動場所。居士林堅持以“愛國愛教、弘揚正信、利樂有情、淨化身心”為宗旨。此外,還建立了藏經樓和佛學閱覽室,以供居士信眾研習佛理,淨心修持。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我站在“香爐”邊,拍攝洪橋以及石拱全貌。只見洪橋是六孔石拱橋,其橋墩厚度大約一米左右,雖然顯得單薄,但堅固牢靠,迎水方向壘成三角形,顯然為了讓迎面衝擊的河水流暢。這是我見過的古代石拱橋中橋墩設計較為精緻的一座橋。橋風雨長廊涼亭兩側稍低,中央略有高出,錯落有致,四角上翹,形成獨特風格。橋頭一端有一些古老建築,門前石階梯通往河邊,出進便捷。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歷史上的洪橋鋪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就是說,不僅商業繁華,也出過不少名人。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故居距洪橋約1.5公里,原紅二十九軍軍長謝嵩將軍的故居距洪橋不足2.5公里,此外,洪橋周邊數公里的邵水流域內,還出過江南提督楊金龍、教育家李寶圭等。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我們沿河洪橋鋪的老街騎行,顯得有些寂寞冷清。從寬敞高大的老屋不難看出曾經的繁華。洪橋鋪之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民居多沿引西洋江水渠而建,水流之清澈出乎我的意料。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太陽高照,大地生輝。回眸古老的洪橋鋪,仍保留眾多舊時遺蹟,古色古香,韻味悠長;西洋江兩岸青山隱隱,江水滔滔,風雨長廊涼亭——洪橋,像一位不屈的古代武士屹立在西洋江上,歷經滄桑,向人們述說曾經美麗的傳奇。


飽經滄桑的古老洪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