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1924年10月23日,第2次直奉戰爭期間,位於直系大軍第三軍總司令的馮玉祥突然倒戈一擊,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這也成為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當時,被許多人認為完全有機會擊敗張作霖,成為“中國最強者”的吳佩孚,至此一敗塗地。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馮玉祥

因為馮玉祥的倒戈,第2次直奉戰爭中參戰的直系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自此之後,雖然吳佩孚在兩湖地區奇蹟般東山再起,但是,失去了麾下那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大的精銳部隊,吳佩孚再不復巔峰之時,更沒有了統一全國的可能。

也因為馮玉祥的這次倒戈,使得馮玉祥徹底背上的“倒戈將軍”之名。許多人提起這次倒戈,在為吳佩孚惋惜的同時,無不對馮玉祥“背叛”的行徑咬牙切齒,將馮玉祥視為“倒戈被主”,“賣主求榮”之人。

然而,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時的馮玉祥名義上雖然確實是吳佩孚的麾下,但是從始至終,吳佩孚和馮玉祥從來不是一個派系,即便是名義上歸屬吳佩孚,馮玉祥也一直保持著相當獨立的地位,所以,吳佩孚其實從來不是馮玉祥真正意義上的“主”。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吳佩孚

相反,兩人的關係還十分差,矛盾更是由來已久。所以,正是知道吳佩孚即便是取得第2次直奉戰爭的勝利乃至於統一全國,也根本沒有自己好果子吃,再加上吳佩孚也根本指揮不動馮玉祥麾下的部隊,才最終導致馮玉祥倒戈一擊,發動北京政變。

那麼,同屬直係軍閥,為什麼吳佩孚和馮玉祥卻始終關係緊張,兩個人的矛盾來源於何處,又是何時發生的?

其實,單論資歷而言,雖然後期吳佩孚崛起很快,甚至成為了直係軍閥的首領,但是在民國之初,吳佩孚的資歷並不比馮玉祥高,職務也一直沒能超越。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吳佩孚

眾所周知,吳佩孚是投靠北洋軍閥曹錕之後才崛起的,所以崛起時間很晚,只能算北洋軍閥的後起之秀。直到1915年時,吳佩孚才被曹琨晉升為第六旅少將旅長。而到了1918年,吳佩孚才被任命為第3師署理師長,而且,這個師長還是署理的,並非正式任命。

而馮玉祥早在1914年就成為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當上高級軍官的時間還要比吳佩孚早一年。在同年9月,馮玉祥成為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由於第16混成旅直接隸屬北洋政府管轄,所以,馮玉祥不但擁有相當獨立的地位,而且兵力十分雄厚,第十六混成旅擁有近萬人的兵力。

因此,民國初期的馮玉祥無論是自主權還是兵力、官職,都要比吳佩孚更高。在吳佩孚還在曹錕麾下任職時,1921年,馮玉祥已經成為一路諸侯,當時,馮玉祥擔任了陝西督軍,擁有了自己的地盤兒。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曹錕

可以說,馮玉祥雖然後來選擇了加入直系併成為直系的一部分,但從始至終都與吳佩孚沒有什麼關係,更無隸屬關係。私人方面,吳佩孚對於馮玉祥也從來沒有過恩情和幫助。

相反,兩個人的矛盾反而由來已久。吳佩孚和馮玉祥最早有交集是在1916年,當時由於馮玉祥被段祺瑞免職,受到了曹錕的保護。此後,由於陸建章的關係,馮玉祥一直站在直系的一邊,不過即便如此,馮玉祥所部一直保留著相當獨立的地位。

1922年,當時中國實力最強的兩支軍閥力量——曹錕、吳佩孚的直系與東北王張作霖的奉系爆發了戰爭,這就是第1次直奉戰爭。也正是在第1次直奉戰爭之中,吳佩孚大放異彩,他指揮直軍以少勝多,擊敗了東北王張作霖,一舉奠定了直係軍閥在關內的統治基礎。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第1次直奉戰爭

然而,第1次奉系戰爭的勝利,並非只是吳佩孚一個人的功勞,馮玉祥在中也貢獻良多。第一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正擔任著陝北督軍之職。當時,面對直奉之間爆發的戰爭,站在的直系一邊的馮玉祥甚至捨棄了陝西督軍的職務,率部出潼關前往直隸地區參戰。

而馮玉祥所部以其強大的戰鬥力,在直奉戰爭之中為直系立下汗馬功勞。雖然馮玉祥放棄陝西率部參加第1次直奉戰爭也有自己利益的考慮,但是客觀上,馮玉祥的付出對於直系勝利是十分巨大的。

而且,當時馮玉祥率部離陝時,曾聲明絕不回任,所以,當他為直系立下大功之後,作為首領的吳佩孚,按道理應該給予其一省的地盤兒作為嘉獎和補償。然而,在馮玉祥立下大功之後,吳佩孚卻並沒有任何表示,反而人授意暫時保全趙倜河南督軍的地位。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馮玉祥

趙倜何許人也?在直奉戰爭時,趙倜在吳佩孚老巢河南擔任河南督軍,所以,趙倜屬於直系。然而關鍵時刻,位於直系腹心之地的趙倜卻宣佈武裝中立,還與張作霖頻繁勾結,甚至派兵偷襲了當時駐紮在鄭州的馮玉祥部,與反叛無異。

然而,對於趙倜的這種反叛行徑,在直奉戰爭結束之後,吳佩孚卻並沒有追究,甚至還表示仍保留趙倜的地位。吳佩孚為什麼對趙倜如此寬容?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吳佩孚並不願意保持著相當獨立性的馮玉祥擔任了河南督軍,所以,吳佩孚需要趙倜佔住河南督軍這個位置。

自然,馮玉祥對於吳佩孚毫無表示的現狀十分不滿,因此,他並沒有聽從吳佩孚停戰的命令,反而繼續發動進攻,將趙倜的豫軍打的節節敗退。雖然吳佩孚未必有多在乎趙倜,但是,對於馮玉祥這種不聽命令公然打臉的行徑當然十分不爽。不過,當馮玉祥擊敗趙倜,造成既定事實後,他仍不得不授意北京政府頒佈命令,將趙倜撤職查辦,將馮玉祥任命為河南督軍。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吳佩孚

當然,既然看馮玉祥不爽,吳佩孚當然不會讓馮玉祥舒服。為了對馮玉祥有所掣肘,吳佩孚再次下令將寶德全任命為河南軍務督辦,寶德全成為吳佩孚埋在馮玉祥身邊的“釘子”。寶德全原本是河南暫編第2師師長,趙倜率部攻打馮玉祥時,寶德全所部正是主力。

而在奉系失敗之後,寶德全立刻見風使舵向吳佩孚輸誠,並得到了吳佩孚的歡心。馮玉祥對於這個吳佩孚派來的敵人顯然極為不爽,因此,在進入開封城之後,馮玉祥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寶德全扣押並秘密處死,寶德全的第二師也被解散。

馮玉祥居然敢殺掉吳佩孚任命的軍務幫辦,這顯然是再次打了吳佩孚的臉,兩個人的關係因此更加惡劣。

與此同時,雖然馮玉祥被任命為河南督軍,但是,直系的核心一直位於河南,就連吳佩孚的直系總部,也設立在河南西部的洛陽。所以,馮玉祥的河南督軍所能管轄的範圍其實很小,真正受馮玉祥控制的,只有京漢路以東之地,只佔到河南1/3的地盤兒。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馮玉祥

成為河南督軍之後,為了鞏固統治,同時也因為馮玉祥的一貫作風,他在開封等地進行大肆改革。馮玉祥一邊招募新兵,一邊進行禁種鴉片、清理各地財政、清除各地苛捐雜稅、清查戶口、剿滅土匪、查辦貪官汙吏等改革,使得河南這塊兒飽受軍閥混戰困擾的地區,稍稍恢復了一絲元氣。

然而,作為典型的軍人,吳佩孚對馮玉祥的這些改革根本不屑一顧,更不認可。馮玉祥在進行財務改革時,作為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曾要求馮玉祥為他籌措80萬元軍費,同時要求每個月劃撥20萬。

然而,令吳佩孚無比憤怒的是,馮玉祥的回覆居然是:“我無此搜刮壓榨的本事,不能遵辦,你如一定要錢,那就請你來當河南督軍好了”。雖然馮玉祥的回覆並非毫無道理,但是很顯然,吳佩孚是不會聽解釋的,馮玉祥的回覆也幾乎讓他與吳佩孚徹底撕破臉。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吳佩孚

同時,1922年時,隨著吳佩孚功績和地位的逐漸增長,吳佩孚與老上司曹錕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而此時擔任河南督軍、位於“臥榻之旁”的馮玉祥,一直被吳佩孚視為曹錕的支持者,所以,他對於這支他無法控制的獨立武裝愈發忌憚和疑慮。

自然,吳佩孚一直想方設法削弱馮玉祥的兵力。例如,終於成功將馮玉祥免除河南督軍一職調離河南時,吳佩孚只允許馮玉祥帶走一個師。而此時,經過馮玉祥的苦心經營和不斷擴充,馮玉祥已經擁有一個師三個混成旅:第十一師和第七、第八、第二十五混成旅。

很顯然,吳佩孚對於馮玉祥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是十分不滿的,對馮部的戰鬥力也垂涎三尺。不過,馮玉祥當然不可能對於吳佩孚的命令言聽計從,事實上,馮玉祥在接到駐防京畿的命令之後,在三天之內就將所部軍隊全部調完,根本沒有給吳佩孚留下做手腳的機會。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馮玉祥

在河南擔任督軍時,作為鄰居的馮玉祥和吳佩孚的關係有多糟糕?1922年時,已經擊敗奉系張作霖、被稱為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吳佩孚,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當時,恰好是吳佩孚的50大壽,他也毫不意外的受到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共同追捧。

然而,眾目睽睽之下,作為名義上的部下,馮玉祥卻只送給了吳佩孚一罐涼水作為禮物,而且表示這是“詰諫”,讓吳佩孚差點下不來臺。至於馮玉祥不斷給吳佩孚寫信,要求他輕徭薄稅、愛民愛國的條陳,更令吳佩孚萬分反感。

所以,吳佩孚與馮玉祥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兩個人雖名義上有上下級關係,但早已勢同水火。對於馮玉祥而言,雖然他是直系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吳佩孚取得怎樣的勝利,直系獲得怎樣的發展,都與他沒有什麼關係,他更不能指望從吳佩孚手中獲得任何好處。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吳佩孚書法

而對於吳佩孚而言,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他當然知道他與馮玉祥的關係有多糟糕,馮玉祥對他也沒有絲毫的敬畏和聽從。其實,這也正是吳佩孚會在第2次直奉戰爭中將馮玉祥所部單獨列為一路的原因。而且,對於馮玉祥的這種任命,吳佩孚未嘗沒有借刀殺人的想法,因為吳佩孚不但沒有給予馮玉祥足夠的軍費和武器彈藥,給他規劃的進軍路線也是最為艱苦的。

甚至,為了提防馮玉祥,吳佩孚還派了一位監軍,那就是援軍第2路司令胡景翼。據說,胡景翼還接到了吳佩孚“如馮有不軌行動,即就近解決”的命令。

然而吳佩孚萬萬沒想到,他所用的人依然不是他忠心於他的人,胡景翼不但沒有聽從吳佩孚的命令,反而成為馮玉祥共同倒戈的同夥。所以,某種程度上,吳佩孚被馮玉祥倒戈是咎由自取:明知道馮玉祥與己不和,也知道他有倒戈的可能,卻仍沒有做好萬全準備,作為一個首領,吳佩孚的安排顯然存在巨大問題。

馮玉祥倒戈吳佩孚是“賣主求榮”?兩人矛盾已久,馮玉祥並未認主

直奉戰爭

最終,在前線嫡系大軍遭遇慘敗後,馮玉祥果斷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這次倒戈,也徹底導致了第2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的全線潰敗。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馮玉祥在進軍之時突然班師回朝,並非吳佩孚直奉戰爭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因為早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之前,位於前線戰場上的吳佩孚嫡系直系軍隊已經在榆關被奉軍擊敗。所以,第2次直奉戰爭吳佩孚最終慘敗乃至全軍覆沒,並非馮玉祥倒戈這一單獨因素導致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