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法很危险,千万要警惕


相信大家在学校时,老师为了我们能在考试中提高做题速度,都曾经给大家讲过一个方法:不论是语文老师还是英语老师,都会告诉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要先看问题,再带着问题读原文,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做题效率。这个方法真是太好用了,有时候经常只看问题就已经猜到答案了。通过运用这个方法,应该让很多小伙伴们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提高不少,毕竟阅读是这两科的主要拉分项。这么好的方法,必须好好好发扬光大啊!先别急,这个方法其实有很大的问题。


在说明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快速阅读下面的这篇文章:


《济南的冬天》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没错,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也是七年级语文第二课的内容。读完之后,来看看下面这两个问题,看看你能否在不会看原文的情况下马上回答上来。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成仙这一特点的?

2、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能够在不回看原文的情况下,完整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那要祝贺你,你的语文已经达到了初中一年级的水平了。如果觉得不太确定,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被上面的方法毒害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先看问题再读原文,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应试技巧,但人的大脑也是很聪明的,它能够根据人的行为建立固定的模型链接,当你读过问题之后,就会脑补一套模型,然后再去看原文的时候就去用这个模型,套对应的信息,这样就很容易把信息捕捉到。可是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大脑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就不会去直接从文章中摄取信息了。


这两个问题是课后的“思考探究”练习。为什么设置这样的练习,就是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去关注这样的信息。


第一题,文章的题目既然叫做《济南的冬天》那么内容大概率是跟济南的冬天有关的,为什么要单写济南的冬天,一定是有他的特点的,所以在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注意到,在晴天、雪后,那山和水的各色景象。

第二题,既然是在读这样一篇文章,就不能停留在表面,在读的时候就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在冬日暖阳下,这座济南城和它周围的山水带给了作者一种怎样惬意闲适的感受。有了这种体会,可能都会产生在冬天要去一次的济南的冲动了。


然而,这样的思考一定是要在阅读的时候就去做的,读过之后再来检验看看自己关注的点和课后问到的点是不是一致,而不是看了问题再去读课文。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大脑才会建立正确的模型,即在阅读的时候,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获取信息,甚至可以在获取表面信息的同时,关注更深层的意义。这才是正确的锻炼路径,也是语文阅读的应有之意。经过长期这样的正向训练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才会获得有效的提升。


在第三课《雨的四季》中,则是将提示信息直接放在文章旁边,更方便辅助思考,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大脑建立正确的思考模型和主动的思考习惯。

这个方法很危险,千万要警惕


这个能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其它科目的学习。孩子的其它科目成绩上不来,很有可能跟这个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有关。而且,这个能力还关系到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能够快速把握对方表达的信息重点,以及语言背后的动机和想法,才更有利于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这个方法很危险,千万要警惕


不过,肯定还是会有人说,这样从头到尾的阅读,肯定不如先看了问题再阅读的做题效率高啊。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所在。要怎么调和这样的矛盾呢?正确的方法是,在平时阅读和做练习的时候,尽可能采用正向阅读的办法,即先阅读、后做题,而且在课外阅读中也要注意做同样的思考练习。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集中突击进行若干次反向练习,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解题任务。很多人都在抱怨应试教育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在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前提下,必须要在练好素质的前提下,打好应试这场仗。因为应试解决的是眼前问题,素质解决是长远问题。


现在,那些没有马上回答出问题的人,是不是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的锻炼呢?其实,这样的锻炼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重点是不要自己吃了亏,还要让下一代接着吃这样的亏了。应试技巧虽然有效,但也可能“毁人不倦”。所以,针对各大培训机构的所谓应试技巧,家长和同学们千万要慎之又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