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李君跨越千里的兩場“代表通道”

村支書李君跨越千里的兩場“代表通道”

5月2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場“代表通道”採訪活動。圖為全國人大代表李君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兩會人物)村支書李君跨越千里的兩場“代表通道”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村支書李君跨越千里的兩場“代表通道”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25日2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走完”“代表通道”八個小時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網絡直播間準時上線,開始參加另一個“代表通道”。

在這個通道里,向他提問的不再是中外各家媒體的記者,而是相距千里的岫雲村村民。對於村民所關注的民法典中的相關內容,李君一一做出講解,他還向村民提問,收集村民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以直播的方式召開“村民大會”是此前為適配疫情防控要求,岫雲村想出的辦法。如今,村民們已經習慣於這種線上大會。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當天,李君就通過這一“通道”講解了政府工作報告。當時,除了岫雲村近千的村民,還有上萬網友湧入直播間當起了聽眾。25日晚,在線觀看的人數最多時也曾達到15000人。

在這場長達兩個小時的線上“通道”中,李君分享了自己早上走“代表通道”的初體驗——“今年和以往不一樣,一端的記者在梅地亞(新聞中心),我們在人民大會堂。”

除了民法典,李君還講解了脫貧攻堅、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等政府工作報告中村民們關心的“大事情”。有網友通過直播間提出訴求、反映問題,李君也一一記下。“如果他們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大家都關心,那我們當然要通過履職來反饋。”

在李君看來,網絡不僅是傳遞信息的通道,也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通道”,更是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通道”。

他介紹說,岫雲村此前有個貧困戶,是村裡出了名的髒亂差,“2015年的時候,我們把他家養的兩頭肥豬在網上拍賣了7600塊錢的高價,而當時的市場價最多賣3000塊。從這以後,可以說有了精氣神兒”

他介紹說,現在,這位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打掃清潔衛生,養雞養鴨養豬,現在每年在家裡也能掙個2萬多塊錢。

正因為如此,李君在直播間中,詳細描繪了岫雲村這個不通路、沒有網的貧困山村如何修路通網,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探索“共享養豬”等模式讓農產品走出大山的故事。他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岫雲村,從而助推當地扶貧工作。

不過,對每位進入“線上通道”的網友,李君都定下兩條“規矩”——“不打賞”“不帶貨”。

“我一直都是‘直播不帶貨’,因為真正決定農副產品前景的是品質,沒有品質的‘直播帶貨’是‘一錘子買賣’。”

李君說,自己的“不帶貨”正是為了“更長遠的帶貨”,網友通過短視頻瞭解到村民真實的生產、生活,就會對村民的產品有更好的認知,擦亮村裡農副產品“金招牌”,進而讓好產品找到好出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