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知君归不归?纳兰这首阙岁末怀人之作,怀的是谁,却多猜测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白衣裳凭朱阑立①,凉月西②。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③?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④。


注释
①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宋王安石《金山寺》诗:“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②凉月:秋月。西:向西落去。:走,移动。
③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④准拟:料想、希望。

赏析

秋日天已微凉,风愈渐萧瑟,人也变得踌躇怀旧。

岁晏知君归不归?纳兰这首阙岁末怀人之作,怀的是谁,却多猜测


脑子里故人还身着那白色的衣衫依靠着朱红栏杆,秋月带着凉气洒着冷艳的光向西落去,思绪同那皓月也一并沉下来。思念渐深,纳兰眼看鬓角浮起点点的霜白,乱了心绪。年已至末,不知道故人归不归。一声声自问,湿了衣襟。更漏都已滴尽,他亦望穿天际,日日企盼传书的鸿雁,等的书信却迟迟未至。只能一味的思念,料想着,相见的时候故人依旧是迷人的旧时模样。

显然,这是阙岁末怀人之作。怀的是谁,却多猜测。是久思未见的初恋,还是亡故的妻子,抑或红颜知己沈婉,又或者是挚友贞观?读来是五味杂陈的思念,像着了过量的盐,尝来有了涩味。

细品这词,颇有意味,善于用典的纳兰,仍旧在短词之中,巧妙化用了前人的每句。词中上片的首句就是取自明代王彦泓的《寒词》十六之一,文曰: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下片借以大雁这一意象来抒发苦等书信的一味相思。大雁有典,取自《汉书·苏武传》。相传当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后汉使者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上林苑打猎时,打获大雁一只,其脚系有帛书,上写着苏武在匈奴何处,因而匈奴单于放苏武回到汉朝。大雁本是种候鸟,每年秋天要飞往南方过冬,古人掌握这个习性后,通讯不发达的当时,人们也能够开始通过大雁来传送书信了。因而有了鸿雁传书一书,大雁这个意向也在诗歌中蔓延起来。文人写雁,用以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思。

岁晏知君归不归?纳兰这首阙岁末怀人之作,怀的是谁,却多猜测


最后,末句引用宋时晏几道《采桑子》:“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秋来销魂之苦苦之深,思之切,叫人乱了心绪,坐想行思,怎也无法躲避开着纷乱的回忆,对故人的相思。怎得想看似旧时,怀念过去之人深切苦楚,可如何能回到旧时的时光,不再为着时光渐远而伤怀叹息?恐怕时光的脚步还是听不见他心底恰似痴狂的呐喊,无法让他如愿让他穿梭回到过去吧。

   纳兰这词,清清婉婉,秋景静美处,读之如确实能见到纳兰身着秋衫伫立窗前,看月色西沉,盼雁回信至,读来痛心,也觉孤楚。天下苦情之人不少,如此日日夜夜,任世事洪流都冲不掉的思念痴心至此,凄婉之中,更欲垂泪。世事如风而过,故时旧人,穿越岁月洪荒,终究已不在眼前。只能凭空回忆——好似你还站在哪里,朱栏依旧,人事依旧,再见你,朱颜不改,情谊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