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引言:

破旧的书屋里,一名衣着邋遢的中年人正懒散的坐着,面对一群来自各地的饱学之士,中年人不屑一顾,理了理油腻的袖子说:“当年苏秦张仪可以如此成就,是因为有能够欣赏他们的君主,君主用他们,他们是老虎,君主不用他们,他们就变成了老鼠,如果他们和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话,他们可能连我这个位置都达不到,更不用说什么平步青云了!”听了这话,诸先生均哑口无言,无法再反驳他了。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这个油腻的中年人便是西汉历史上的一大奇才——东方朔!不过,前文的故事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东方朔虚构出来的,来自东方朔的著作《答客难》。在今天,东方朔往往被看做智慧的化身,甚至称赞其为“智圣”,可这样一个“智圣”却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尤其是汉朝最伟大的一个皇帝汉武帝手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皇帝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渴望人才的皇帝,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就面向全国招揽人才。武帝招揽人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郡国长官向中央政府举荐的形式,另一种则是通过自荐的方式,即自己上书给汉武帝写一封求职信,如果皇帝觉得你写的好,就会任用你。一时间,各地人才蜂拥至京师长安,给汉武帝的求职信也多达上万封,而在这上万封信中,有一封就来自东方朔。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虽然这种自荐的方式给了寒门子弟机会,但是无条件的求职方式往往竞争更加激烈,就像今天公务员考试中专业不限的岗位人数往往较多。这些信件也是求职者们给汉武帝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东方朔非常清楚,所以,在众多求职者信中大谈治国理念时,东方朔另辟蹊径,来了一段大吹特吹,信中言到自己有孟贲之勇敢,庆忌之敏捷,鲍叔之廉洁,尾生之诚信,可谓文武双全,举世无双,皇帝还不赶紧任用我?


二.人才辈出,难以出头

东方朔是幸运的,因为他生在了汉武帝的时代,相比于前代皇帝,武帝对人才的招揽和渴求程度都是更强的,这也使得寒门出身的东方朔可以有机会步入仕途。同样的,东方朔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生在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东方朔是在建元元年通过求职信进入中央,是汉武帝手下比较早的一批人才,可纵观东方朔的职位,最高也不过个1000石的太中大夫,这种中等级别的职位显然是不够看的,因为汉武帝时期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众多人才之下,才华出众的东方朔显得就不那么出众了。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武帝一朝,文治武功均开旷古先河,在这些功绩的背后,是武帝和他手下的一批人才共同努力的结果。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确立了统治方向;公孙弘,张汤以儒学解释法律和处理方式,符合汉武帝外儒内法的方针;汲黯刚正不阿,是汉武帝的晨钟暮鼓;卫青,霍去病多次打击匈奴,封狼居胥,使汉匈之间的关系彻底逆转。其他如窦婴,田汾,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皆当世人才,和这样一大批人才摆在一起,东方朔就没那么重要了。


对于武帝自己也是如此,每一个大臣汉武帝自己都是有一个定位的,他自己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皇帝,虽然治国总体采用的是外儒内法的方式,但他还是需要儒家的窦婴,道家的汲黯,庄青翟等人来中和这个朝堂。东方朔在汉武帝心中也有一个位置——弄臣!有了那么多各领域的人才,你东方朔就不要再掺和了,发挥你其他的特长,讲几个笑话,变几个戏法,让汉武帝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心情就足够了。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三·东方朔自身的问题

东方朔如此有才,却得不到汉武帝的重用,这显得非常矛盾。但矛盾本身就是一个对立关系,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矛盾采取辩证的角度,一分为二的全面看待这一问题。汉武帝没有重用东方朔固然可惜,东方朔自己本身也存在问题。


1.素质问题

汉代以孝治国,所有的皇帝中间都会加上一个孝字,如汉景帝也称孝景皇帝。所以说汉代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节和个人素质的朝代。东方朔在这方面的表现就非常一般,他有个怪癖:娶老婆。而且是一年一换,还要求长得漂亮,京城户口。这种行为让当时很多人都看不上东方朔,经常向汉武帝告状,汉武帝虽然对此不以为意,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习惯,武帝以儒学包装,儒学那一套礼节和素养还是要讲的,东方朔显然不合格。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2.形象问题

东方朔的第二个问题在于他的形象问题,身为官员,尤其是中央的官员,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应该给老百姓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官员的形象非常重要,可在这方面,东方朔也做得很差。因为智慧过人,汉武帝赏了东方朔不少吃的用的,可东方朔很没吃相,吃完还把剩的肉用上衣包起来带回家,所以东方朔的衣服总是油乎乎的很难看,喝多了还在皇帝的宫殿里撒尿。这样的一个官员形象如果提拔上去了,武帝的脸面也就丢光了。


今天,我们看到了东方朔那封奇葩的求职信,那篇搞笑的检讨书,想到了他邋遢可笑,玩世不恭的形象,这不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吗?这就是东方朔选择的路。东方朔也为自己当初所未选择的路感到可惜,可惜自己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生逢明君却郁郁不得志,只能以夜深人静时,写下一篇《答客难》聊以自表罢了。这条未选择的路,却也成为东方朔一生最大的遗憾!

西汉史上的一大奇才,不受皇帝的重用,论第一印象很重要

历史结语: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首一千年后辛弃疾写的词放在东方朔身上也非常合适。东方朔生逢其时又生不逢时,个中滋味,又有几人可以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