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讓人看了很心酸(談熱點)


“感謝貧窮”,讓人看了很心酸(談熱點)

河北女孩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大,家庭貧困的她寫文“感謝貧窮”,這一事件感動無數網友,但是它同時帶給人更多的卻是心酸。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省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心儀從小就比一般的孩子懂事。從小學開始,心儀就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家務,經常會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餵雞割草,採摘棉花,放羊。春耕時幫媽媽在田間犁地,她在前面拉,媽媽在後面推,深一腳,淺一腳,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幫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擔。同時她更加懂得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刻苦努力,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一般的慣例,經歷了生活的磨難,同時也享受到了苦盡甘來的甜蜜。然而,這個過程和經歷卻是痛苦的是倍受煎熬的,在本不該的年齡承受了過多的痛苦,讓人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心痛。或許有人會說,不是生活的不易未必能造就堅強,這其中應該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坦然接受這種痛苦,因為美好的花季最需要的是陽光雨露而不是狂風暴雨。

這種苦,旁人的感觸是酸楚,而作為自身更是重壓和無奈,只能以建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去克服和戰勝,心儀就是那個勝者,享受著風雨過後愈發豔麗的彩虹。但我們在讚歎之餘,可否想到過,或許還有更多的象心儀相似經歷的孩子,並沒有走出暴風雨,而是被生活的苦難打倒,過早的承受了生活的不易,沒有了美好的前景。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在讚美心儀這種頑強意志的同時,無需過多對事件進行宣揚,而應該更多的深思如何減少這種不幸的發生,儘快建立起一種基本的保障體系,對這種特殊情況的家庭給予大力的扶持,讓其能夠足以抵抗住生活的陰霾,這是我們迫切需要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