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影版《魁拔》已经出到了三部,从第一部“十万火急”到第三部“战神崛起”,从本着支持国产的心看完第一部,到一上映就迫不及待地看完第三部。

我觉得导演王川所坚持的动画电影的工业实践已经略有小成。国产动画电影也已经有了新的突破。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1.关于《魁拔》本身


每隔333年,魁拔诞生于天地之间,引起元泱界的劫难。第六代魁拔躲过天神的击杀,被兽国窝窝乡的妖侠蛮小满收养,取名蛮吉。

蛮小满带蛮吉悄悄溜上开往涡流岛的曲境一号,随着神圣联军一起,指望打败魁拔建功立业,成为最伟大的妖侠……

故事的设定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元泱界,妖侠们使用脉术相互切磋,打开脉门进行脉术的修炼。而纹耀是这个世界的等级划分的标准。若非贵族纹耀可以说毫无话语权,就拿蛮小满来说,自称为独行族妖侠,拿着杂牌纹耀,连住店都困难,参军更是没门。

除了基本的设定外,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兽国人民都有明显的动物特征,而主角蛮吉就是以猴子为原型。可能是参考了孙悟空吧,我猜测。

另外,这个系列的音效也不错,尤其是打开脉门的声音带有金属共振的清脆。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元泱界地图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涡流岛景观

《魁拔》并不是没有缺点。他所设定的世界观太过宏大,没法在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展现清楚,剧情衔接也不算流畅,人物性格略有苍白扁平。

但是当你不带国产滤镜走进电影院,你会发现,它与我们之前印象中的国产动画完全不同,你不必把它当做国产动画,而是可以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它。

在电影刚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评论说画风的日漫感太重,但我觉得这不算是什么缺点。毕竟日漫已经风靡多年,和美国的迪士尼分庭抗礼。学习优秀的前辈无可厚非,毕竟模仿才是创作最好的老师。

2.何为动画电影的工业实践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开篇所说的工业实践。

一说起工业,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起工厂、车间……而王川导演则认为

任何可以分工协作的,在一定标准流程下作业的产业都可以称为工业。

而在动画电影上该如何体现工业呢?

就拿包饺子来说,和面、擀皮、剁馅,每个步骤都由专人负责,分工协作。这样下来,时间久了,和面的就成了和面专家,擀皮的成了擀皮专家。

动画电影也是如此,分镜师就负责机位的调配和安排,画师专职画画,背景师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三年五年下来,每个人都成了自己本职领域的专家,到时再换一个职位,这样十几下来,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这也就是工业化的目的:提高效率、提高品质、加速成长。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3.动画产业分水岭:工业化还是艺术化?


美国人用了100年的时间只研究出了一种动画风格——美国风格,并且制霸全球的动画风格,那时候无论是欧洲、日本、中国,动画电影都带有美国风格的影子。

随后日本发现了去迪士尼化的写实风格,随后40年,这个风格风靡全球。

而中国的动画与美国同时起步,但是到现在还有形成一种所谓的中国风格。

这是因为中国在动画起步时,把它定义为艺术,而不是工业产品。而艺术的一大特征就是"艺术忌雷同"。

各个动画作品都在相互躲避,所以无法形成统一的风格,更没有行业的标准。而在无标准的条件下创作,产出的作品毫无疑问会带有"粗糙感。"

王川导演在演讲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画师徒弟对师傅说:"我可以为中国动画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师傅说:"你不用死,你只要把结构画对了就行。"

徒弟说:"那我做不到。"


以上就是因为没有行业标准所导致的,每一个流程都是见仁见智地进行,那么最终呈现到观众眼前的就是充满粗糙感的作品。

在魁拔3上映后,评分高过之前两部不止一分,这就是践行工业实践的成果。

所以我个人赞同王川导演的主张,动画产业应该走工业化的路线,应该创造行业标准。

很多人对担心标准使得国产动画的风格僵化,完全不必考虑这个问题,前有美国和日本为例,并且我们得知道规则,才能去打破规则,对吧。更何况目前的我们还没有规则。

最后,兽国窝窝乡游尾郡独行族妖侠蛮吉,我期待你的成长。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国产动画电影究竟该走哪条路?看完《魁拔》就有答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