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无人值守停车场普及,停车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2017年是无人值守的发展元年,从零售行业开始,无人值守便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应用场景包括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无人餐厅、无人酒店、无人仓、无人驾驶等等。不知不觉中,"无人化"已经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更迭,设备智能化运营、网上便捷支付的实现,加上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运营效率、增加服务密度等需求日益旺盛,停车行业的停车场无人值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无人值守停车场解决方案依托先进的软硬件产品、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人工智能"为停车场提供集中化服务,从而达到降本、增效、创收的目的。通过深入分析停车场业务,其痛点主要包括:

通行效率低:进出口车辆识别、现金/刷卡缴费等程序繁琐,导致通行效率低,且极易引起交通拥堵;

人工成本高:对于传统停车场,岗亭多采用人工记录、手动控制抬杆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工作量大,车流量大的情况下,一个人无法兼顾,甚至需一个岗亭2人x3班的人员配置模式,即便是车牌识别管理的停车场,每个岗亭仍需至少配置一名管理人员24小时值守,人工投入大,成本高;

车主体验差:传统取卡式进出停车场的管理方式,存在进出口等候时间长、支付操作繁琐、车位信息获取及车场寻车等各项服务体验差等方面问题,即便是出入口实现了车牌识别,但对于支持多种缴费方式、多场景车牌识别、便捷寻位、一键呼叫等多种需求,仍缺少一个综合解决方案,车主难以实现便捷停车,停车体验仍旧不佳;

缺少应急管理手段:传统停车场一旦岗亭电脑故障、宕机或设备故障,车场无法进行智能判断与应急处理,常会导致停车场运作受阻甚至瘫痪。

一套完整的无人值守系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通常来说,有八个组成部分:首先需要一个统一的智能管理中心,它在整个无人值守系统中扮演着系统大脑的作用,汇总收集各类型智能终端采集的数据,通过对各种场景的判定和协同调度,以实现对设备、车辆、支付、服务的整体监管;其次是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与交易系统、监控系统、终端采集设备、移动监控终端数据连接,为停车场提供精细化运营管理平台;再次是云控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智能诊断与分析,快速响应并处理无人值守车场发生的问题;第四个是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在无人值守的场景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并且支持无牌车的进出场支付;第五是全智能卡口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对信息的采集来实现车牌识别、车辆检测、设备预警,快速完成卡口的进出抬杆,提高通行效率;第六是智能实时预警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及时应对停车场断网、断电的异常情况;第七是移动监控管理终端,应对停车场现场发生的紧急故障;最后是车主移动端服务系统,包括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各种渠道​方便车主缴费。

停车场的无人化主要体现在车辆进出停车场时,能自助完成车辆识别、抬杆、缴费、以及应急处理等操作。其工作流程包括进入停车场时,系统识别车辆,并自动抬杆;停车完成后,车主可在车场内通过各种支付方式完成支付;驶出停车场时,已缴费车辆直接离场,未缴费车辆付款后离场,如已开通无感支付,则在后端自动扣费。车主可实现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智能的管理系统,不停车、免取卡、便捷的进出停车场。可以说,无人值守是目前提升停车场管理效率与车主体验最优的解决方案。

无人值守停车场技术从2017年爆发式发展,截止目前,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历程。面对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无人值守解决方案,其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未来趋势等仍需要客观、前瞻性的分析与判断。

市场需求:无人值守真的适用于所有场景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停车场对无人值守的需求点不同。从停车场的容量规模、停车吸引强度、服务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分,可以将停车场简单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容量规模、吸引强度较小,无服务考核要求的小型停车场,比如小区、单位、学校等区域停车场,这类停车场存在降本增效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无人值守系统的投资成本、管理方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二种类型是容量规模、吸引强度中等,对服务有一定要求的中型停车场,比如大型小区、写字楼、商场、公园、图书馆等区域停车场,该类型的管理方亟需降低人力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对服务考核要求不高,应该是无人值守的主要目标群体;第三种是容量规模、吸引强度较大,停车场服务要求高的大型停车场,比如大型交通枢纽点(机场、高铁站、口岸)、医院、体育馆、商业综合体、高端写字楼等,这类停车需求巨大且交易频繁的停车场,系统一旦故障,极易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因此它们一方面需要通过无人值守提高车场运管效率、体现停车场的现代化管理;另一方面,对完全无人化诉求不高,本地部署客服的诉求大。由此可见,不同的场景,无人值守的适用性各有不同,制定解决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追求云客服、智能预警等大而全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根据细分市场具体的需求特征、量化评估系统效益点,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推进无人值守停车场普及,停车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技术成熟度:无人值守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说停车场无人值守场景相对简单,车辆标识、支付手段、检测设备等技术相对成熟。但在人、车、设备交互的复杂场景中,无人值守系统的报错率仍然较高。虽然视频图像识别技术识别率达到99%以上,但在具体的停车场景中,识别率容易受天气、光线变化的影响而降低,而且车牌识别只是简单的号码识别,对套牌情况无法辨别,这个漏洞极易引起信用危机。随着ETC的普及,如何将ETC识别和车牌识别结合,采用多模识别、优势互补的思路,把ETC读到的加密车牌号与摄像机识别信息两种识别技术进行很好的互补,这可能是下一步破解车辆识别率低的有效方法。另外,道闸、摄像机、车牌识别一体机、通道机、触发/防砸地感等设备,由于磨损、环境影响导致现场设备故障,也容易引起出入口交通拥堵。车辆准确标识、设备正常运转是无人值守停车场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的技术应用和硬件产品质量尚存不足,通过有人值守,增加稽查和人工客服补充方案治标不治本,本质上只是人工转移而非人工减少,而且车主停车体验不佳。提高复杂场景下的车辆标识度率、降低设备故障是无人值守停车场推广必须跨过的难关。

推进无人值守停车场普及,停车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未来趋势:无人值守仅仅是最大化的替代人工管理吗?

在无人值守产品和技术日趋成熟之后,未来停车场无人值守将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无人值守的发展目标仅仅是最大化的替代人工管理吗?笔者认为一味地追求无人值守的无人化程度反而效果不佳,一方面,仅提升车场运营效率产生的效益,仍不足以说服管理方积极推进停车场的无人化管理模式,进而发挥无人值守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车场现场管理人员缺少,对于照明不足、停车需求较少的车场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停车场安全仍然需要增设值守人员。在推广无人值守停车场过程中,可将停车场的管理功能向停车相关服务的载体转变,打造围绕车场展开的服务场景,在线上、线下布局车后商业服务。利用停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提高停车吸引强度、停车行为特征分析,实现精细化运营、广告投放、车场招商引资、车主APP运营等多渠道盈利,而无人值守系统仅仅为一个流量入口,通过提升车主体验,增加流量、提高车主粘合度,进而构建基于"场"的停车生态系统,激发停车场活力,这样的发展方向才是无人值守的发展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替代人工管理。

推进无人值守停车场普及,停车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从各方面来看,当前停车行业无人值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真正实现无人值守任重而道远。当前需要借力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迭代,通过不断积累项目经验,优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技术与场景的落地能力,赋能停车场实现其降本增收;同时需要转变车主停车习惯,提升整个行业对无人值守的管理认知和对应岗位的要求,最大化发挥无人值守停车场的效能。

*本文刊登于2019年第4期《城市停车》杂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