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問題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前幾天在外媒看到一則報道:左撇子的基因和右手者是不同的。想起自己所瞭解的一些有關左撇子的情況,在11月23日發了一篇文章,文中把左撇子作為例子,闡述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個性,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現象,並以紀伯倫的名言“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為題,希望家長不要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而是要尊重、瞭解他們的個性。

文章引起了較大關注,到目前為止閱讀量已經達到了26.8萬。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有的讀者似乎並沒有關注文章主題,而是更關注左撇子問題本身。即便如此,網友們關於左撇子問題的評論,同樣引起了我關於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左撇子問題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有兩位網友的評論是這樣的:

說實話,我從小就用左手使用快子,拿刀,等等都是左手比右手方便,就是小時候父母親強行要我使右手食飯抓快子,直接從小至今講說話都會有口吃病,雖然現在五十幾歲人了還是有些了口吃。

我孩子就是左撇子,現在七歲了,左撇子是改正了,但是一激動就結巴,尤其跟我說話結巴的特別厲害,跟小朋友玩不結巴。早看到這篇文章就好了。

他們的評論顯露了對無法挽回的過去的痛苦和遺憾。事實上,對左撇子的錯誤糾正只是我們不當家教的一個太小的冰山一角。有人說社會上很多職業都需要持證上崗,但對於父母這麼重要的角色,卻無需資格證,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曾有一則消息說一對博士夫婦的孩子在學校常常考試成績全班倒數,這條消息只所以上了媒體,必定是因為很稀奇,但在我看來卻並不奇怪。父母是博士,只能說明他們在某一領域有成就,但並不代表他們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為人父母者,不管你已有的學識、成就如何,對於這個新的角色,必須研究學習才有可能勝任。在做父母這個問題上,與本人的文化並不一定有必然的聯繫。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不止一次地提及他的母親——一位沒有什麼文化的農村婦女對他的教育和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也就是說新一代的父母有了較高的素質,但這隻意味著具備了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可能性,是否能夠真正地提高,還要看新一代的父母是否願意學習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以正確的方式愛孩子。

左撇子問題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還有的評論說左撇子被糾正了。但並沒發現有什麼影響,一位網友說:

我女兒一兩歲時,是左手自己吃飯,後來,硬是叫我給她調整過來了,左撇子可能有遺傳,我母親就是左撇子,現在女兒讀高二了,學習非常好,沒有看出有什麼音響。

研究發現強行糾正左撇子有可能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發生諸如說話結巴、神經緊張、情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但人與人是不同的,高概率事件並不意味著必然發生,這也正是教育的艱鉅性、複雜性和挑戰性之所在。同一種教育方法,對這個孩子有效,對那個孩子卻可能不起作用,而對另一個孩子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孩子不是像工業產品那樣,按照一定的程序就可以生產出來的。他們是有思想、有個性,活生生的人。俗話說:“一娘生九等”,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環境,卻可能走出不同的孩子。

學校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家庭教育同樣應該如此。家長了解孩子的個性,制定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案非常重要。

左撇子問題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再思考

許多專家認為左撇子是不需要糾正的,因為它並不是缺陷或不良習慣。研究發現,雖然不能說左撇子比右撇子聰明,但絕不比右手者差。社會各個領域卓有成就者中,都可以發現左撇子的身影。

但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會遇到一些困難和不便。左撇子孩子在學校也可能因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不安和孤獨。有網友的評論中也反映了這個問題:

現在的許多設計都是按照右手方向設計的,有時候會很不習慣。

本人左撇子,尤其多人吃飯時,感到不便。

因此,在孩子心理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用右手寫字和使用筷子這兩項技能。因為這兩項技能在生活中使用最多。其他方面的動作可以讓孩子隨自己的心願。事實上,有的家長就是這麼做的,一位網友評論說:“我家老二也是左撇子,但只有寫字才會要求他用右手,其他無所謂,隨他高興”由此可見,這麼做對於有的孩子來說還是行得通的,因為嚴格意義上的左撇子是很少的,很多孩子都可以用右手學習一兩項技能。當然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只是個人看法。如果家長嘗試這麼做一定不能採取強硬手段,必須不斷地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只能嘗試不可逼迫。

人們常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為了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了實現美好的希望,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而家庭教育要從瞭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差異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