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王維

王維,字摩詰,號維摩詰居士。王維一生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多樣藝術領域。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詩,多為崇佛,詠山水田園之作。

王維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後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

維摩詰是印度高僧的意思,梵文裡“維”是“沒有”之意,“摩”是“髒”,不乾淨之意,而“詰”是“勻稱”, 即為無垢,即“淨”之意。以維摩詰作名,以示王維心靈“平靜”,達到了靈虛空境的境界。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意境帶入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淡遠的意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蘇軾評曾價王維作品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宋朝文人魏慶在《詩人玉屑》中寫到:“之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裡,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王維是精通禪理的佛教徒,常以禪法人詩,力求

創作出禪宗所主張的在“觀境” (現實世界)中求得“淨心”而不“粘滯於境”、富有意趣的作品。所以王維的詩作亦有“造意之妙”。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首聯寫自己中年以後厭棄塵俗,嗜好佛理,晚年隱居終南山,過著超然世外的生活。頷聯寫自己有了興致即獨往山林,領略閒遊之樂。“自知”前綴以“空”字,表面看是徒然,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高懷逸興、罕有同調的獨得之樂。頸聯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尋水之趣乍盡,而觀雲之樂復起,情緒不粘不滯,自由灑脫。情趣自然,隨處生髮,悠悠不絕。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

尾聯說自己本來就已悠然自得,而又偶遇林間老翁,談笑不已,更有一番別樣之趣。“偶然”二字將出遊過程中偶然遇到的種種情境上下貫穿,創造出一種韻味無窮、禪趣盎然的藝術境界。整首詩語言曉暢通脫,平白如話,而詩情、理趣兼備。

《終南別業》即是這樣一首佳作:禪法入詩,力求“觀境”。本詩正如,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說》說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句: "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雲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