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研究5,西游记续集,求上门

“六学”研究5,西游记续集,求上门

本篇讲的是拍摄《西游记》续集的故事。《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中语焉不详故取材自《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但是,到这里的这件事已与"六学"没多大关系了。

1994年,《西游记》里三个徒弟的扮演者,马德华、章金莱、阎怀礼等先后几次到我家里来,一方面为几年前发生的那场闹剧向我道歉,请求原谅;一方面希望我能把那被甩下的几集故事拍出来。他们的歉意,表示得非常诚恳,有人还痛哭流涕,使我感动之余,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重拾起了当初的梦想。

我答应他们:我们大家都努力寻找资金,共同争取把《西游记》因为经费而不得不甩下的经典故事拍出来,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寻找经费,但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告吹。有的简直让我不能理解:一次,我在林志谦的帮助下找到了拍摄的经费,但向当时的台长黄××请示时,她却阴阳怪气地回答:"你有钱自己去拍好了,中央台不挂名!你拍好了我们也许会买,买不起我们还不买呢!"这样的回答,让我一头雾水,拍摄当然告吹。

看起来中央台是不准备要我打算拍的《西游记》了。于是我转而寻求别的有拍摄权的单位和资金。

说起来又是怪事,信不信由你:1998年的春节前大约一个多星期前,那时,刚刚又"黄"掉了一项看来比较有希望的投资意向,我在痛苦之余,深为时间的飞逝而恐惧,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西游记》的梦此生能不能圆?我忍耐不住地给湖南的张诚打了个电话:请他替我预卜一下:我究竟能不能实现愿望?

电话打通了。张诚的声音在耳旁响起,我就急不可待地问他:"请告诉我,我今年有什么事情可干?"

他在那边推算,我在这边等待。不久,他犹豫地说:"今年你好像没有什么事情。"

我大失所望,但他马上说:"不对,等等,我给你用另一个办法试试,你的杨字是十三划……"

我又燃起了希望。

他忽然兴奋地:"你今年有件大事能办成!"

"真的!"

"真的,还是一件很大的事!"

我忍不住告诉他:"我打算拍的是《西游记》呀,这也能办成?"

"能!"

"可是这事刚刚被领导搞黄了,根本没有可能了!"

"可能!前三十天,领导"克"你,现在不"克"了!"

"不"克"了?但我觉得领导对我很反感,我已经寒心了。"

"不要寒心,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卦上注定你今年能搞成!但是你还要争取,任何事不是都得努力吗?你要是放弃,才会没有机会……"

张诚的几句话使我大为振奋。我立即向现任的台长杨伟光打了一个报告。里面恳切说明拍出这些故事的必要性和我的急切心情:"……王母娘娘已经驾鹤西去,金池长老也已魂归故里,若再不拍,《西游记》的遗憾将永远存留下去……"

出乎意外,不到一个星期,春节前,杨伟光台长的批示就来了:《西游记》中央台拍,每集一百万,十五集共一千三百万元……

张诚的预言又一次验证:真灵!

再就是演员的问题:我是打算师徒四人全部用原班人马。这期间有不少人关心这个问题。有人好心地劝告我:"你还用他们哪?他们如今都是大款、大腕了,你还指挥得动吗?……"

我很有信心:"没问题,拍完《西游记》是我的希望,也是他们的愿望,他们会很好合作的!"

有人问我:"他们年岁都大了,沙和尚都六十多了,还干得动吗?……"

我回答:"最大的是沙和尚,我给他准备了替身,远景时替他挑担子,他只是演戏就行了,猪八戒应该没问题吧。"

有位领导说:"你还和他们合作?我都替你生气,你自己就忘了吗?"

我说:"年轻人的身份地位变了,思想变了,见了满天票子飞舞就难以控制,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可是,开拍之前就发生了几件事,事虽然不大,却使我警觉到:众人的忠告不会是空穴来风,我的想法也许太天真了。事情并不像我认为的那样简单,师徒四人全部用旧人不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为了保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我必须当机立断。于是,在台领导和电视剧中心领导的支持下,我更换了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演员。

故事终有尽,下期《"六学"终章,遍地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