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手機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無論去哪裡,都可以看到人們捧著手機玩的不亦樂乎。但是關於手機的一些說法也是越來越多,比如"胸前掛手機容易得肺癌",比如"經常打電話容易得腦癌"等等。

那到底手機的輻射有多大呢?真的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嗎?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輻射

很多人一談起輻射,就會嚇得渾身一哆嗦,恨不得趕快躲起來,因為在大家印象中,輻射都是這個樣子的: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

其實,這只是輻射中危害最大的一種—核輻射,它是屬於電離輻射,對人的身體是有危害的。

那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難道還有對身體沒有危害的輻射嗎?

當然有啦!

並且還要告訴大家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那就是輻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

因為科學家發現,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約為零下273.15攝氏度)的東西都會向外輻射能量,而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所有東西都高於絕對零度,所以都會產生輻射(包括我們人類自己)。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既然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輻射,但為什麼我們還活的好好的呢?

這是因為首先,並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是有害的。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對身體有害的輻射,除了剛才我們提到的核輻射之外,它還包括一些醫療射線(比如CT,X線檢查等)、一部分的太陽光,一些食物,還有香菸等等。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香菸裡還有電離輻射?
這是因為香菸內具有放射性的釙-210,所以是屬於電離輻射。

其次,有害的輻射需要達到一定的劑量才會造成損害。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電離輻射量的國際標準單位是"西弗(Sv)",1Sv=1000mSv(毫西弗)=1000000 uSv(微西弗)。只有在短時間內受到2000毫西弗以上的輻射量,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甚至死亡。

可能很多小夥伴看到這裡就著急了,怎麼還不說手機的輻射呢?

這是因為手機的輻射根本就不屬於電離輻射,它是屬於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比較低,並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非電離輻射包括低能量的電磁輻射。有光線、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它們的能量不高,只會令物質內的粒子震動,溫度上升。

非電離輻射基本上來說是對人的身體沒有傷害的。除此之外,像電腦屏幕,微波爐,WiFi,無線電,也都是屬於非電離輻射。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那有些朋友會問,畢竟無風不起浪,那為什麼會有手機輻射致癌的說法呢?

這是因為2011 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把磁場歸到了“3類致癌因子”裡,因此很多媒體就此宣佈,專家認定“手機輻射會致癌”。

但是“3類致癌因子”的意思是如下圖所示:對人和實驗動物致癌證據不足

並且人們常喝的咖啡/茶,也位列其中,但顯然大家並沒有因此不喝咖啡或者不喝茶。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並且科學家採用了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以及實驗室動物模擬法等進行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支持手機輻射能致癌。

其實阿丹還想再多說一句:大家如果真的特別在意輻射,擔心會致癌,那還不如立即去做一件事——那就是戒菸!

之前在網絡上有一個非常火的視頻,是來源於YouTube上的 Veritasium 的視頻頻道,創辦人 Derek Muller 是一個物理學家,他拿了一個蓋革計數器(專門測量電離輻射的工具),去了美國核爆炸試驗場、飛行中的飛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日本福島隔離區進行電離輻射的測試,最後震驚地發現電離輻射最多竟然是菸民的肺!視頻中提到每一位菸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160000 微西弗的輻射。

「闢謠」經常玩手機,輻射太大,會增加患癌風險?聽醫生怎麼說

因為視頻裡並沒有詳細的介紹菸民的年齡、煙齡、每天的吸菸量,所以具體輻射量的數值可以持保留態度,但是吸菸的電離輻射量很大,這點是肯定的。

經過粗略估算,假如一個人每天抽30根菸,一年下來累計的輻射量是相當於做200~300次的胸部X片,對人身體的傷害是毋庸置疑的。

總而言之,手機的非電離輻射吸菸的電離輻射相比,簡直是太微不足道了。只是,如果沉迷於手機,不分晝夜地玩,不僅僅對眼睛不好,還會使生活作息紊亂,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聽阿丹講了這麼多,您明白了嗎?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贊後轉發;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關注後留言。

@頭條健康@清風計劃@頭條養生

@今日頭條@健康真相官#真相來了##我的養生日記##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