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看得见的老建筑看不见的人与故事

烟台山,看得见的老建筑看不见的人与故事
烟台山,看得见的老建筑看不见的人与故事

槐荫里4号(池志海摄)

“五口通商”福州开埠之后,烟台山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之地。日前,在第六届海峡读者节上,一本关于烟台山前世今生的《看不见的烟台山》(福建人民出版社)颇为吸引眼球,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之一的郑芳,让她带着我们的读者慢读烟台山的建筑与故事。

郑芳说,促使她开始写烟台山是因为一位“晓瑜姐”:念初中之前,晓瑜姐对烟台山的印象,来自于她的长辈们的只言片语,他们会说那里以前是洋人聚居地。后来她从台江考入师大附中,每天拎着饭盒走过解放大桥,沿着这个安澜会馆旁边的小路登上往华南女院方向的台阶,到达乐群楼……学校也快到了。放学时,她会变换回家的路线,可以在路上看到各种老房子。经过一些同学的家,她会有一种惊慌感,因为同学家的奶奶或外婆可能会在家弹钢琴,爷爷或外公可能在家里看英文报纸,对于一个在台江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文化差异。

在师大附中的三年,晓瑜姐印象最深的是遇上学校的百年校庆,当时她是学校鲜花队的一员,可以非常近距离地看到很多老校友,比如沈元、陈景润、侯德榜,他们温文儒雅,给人一种安静中却有力量的感觉。“这些也影响了晓瑜姐的一生,之后的工作生活,她都在仓山,也越来越了解仓山的建筑与历史,建筑可以修旧如旧,但那些历史、故事却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不去记录,可能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于是才有了我们的这本书的写作。”

《看不见的烟台山》里描写了烟台山25座深具代表性的老建筑以及建筑里的人与故事。开篇是建筑学博士林轶南所写《旧时领馆今安在》,从寻访烟台山区域外国领事馆旧址说起,追溯其历史由来;在《“兰记”与沈绍安脱胎漆器家族史》中,我们读到脱胎漆器世家沈绍安家族的发展史;在《康山里5号的房客们》中,我们读到了林徽因那唯一一次的到访福州;我们甚至读到了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嘉宝”的影星胡蝶在仓山的轶事;福州第一家西餐厅快活林的故事……

“我们从烟台山可寻迹的建筑出发,希望呈现建筑背后的个人史、家族史,透过看得见的建筑,看到‘看不见的历史’。”郑芳说,烟台山区域的历史也是福州的城市发展史,故事里的人们,亲历着福州城市化的进程。他们是烟台山的过往与现在最生动的连接者,他们的历史,也是烟台山的历史。

□书摘

《槐荫里4号与影后胡蝶》

1936年春天,有两个人的到来轰动福州文艺圈,甚至整个福州城,一位是著名作家郁达夫,另一位是电影皇后胡蝶。

胡蝶和福州槐荫里4号发生联系是因为潘有声。潘有声祖籍莆田南坛乡,因为父亲曾在仓前开福胜香茶行,他从小在福州读书,不过,潘有声的父母早逝,留下兄弟四人互相照应。

潘有声肄业于福州青年会中学后不久,便随长兄潘有年到上海经商。他先是在上海永兴行茶叶部当职员,后到上海礼和洋行任职,又到德兴洋行任总经理,经营纸、茶叶等大宗货物。潘有声善于经营,也擅长交际。当年,用纸大户电影公司、新闻媒体有很多他的朋友。1929年间,潘有声通过胡蝶的堂妹胡珊认识了胡蝶。之后,两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恋情。

……

□冯梦龙笔下的福州爱情故事③

乌石山下的“女追男”

N王凌(福建冯梦龙研究委员会)

在冯梦龙的《情史类略》“情憾类”中,记载了一则发生在福州乌石山下的爱情故事。

“张壁娘者,良家女也,于归半岁夫亡”,她是不幸的寡妇。“壁娘光丽艳美,妖冶动人。里中少年闻其新寡,竞委币焉,张皆不受”,可见她也是个有主见、有操守的良家妇女。

可她偏对书生林子真动了真情。“林生子真,读书乌石山房,往返里巷间。有一姝,素服淡妆,倚门露半面曰‘徐徐行,谁氏郎君耶?’”这就是张壁娘!在当时以这样的动作,主动示爱慕是够大胆的了!书生则谨小慎微。

张壁娘胆大心细,她观察林子真已久,得知“张所居后即山,山后折而数十步即林读书处”。原来两人是乌石山下的近邻,这就为以后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林子真“郁郁不自得”时,张壁娘主动出击了:“是夕,张使侍婢引林匿复阁中。夜静,张篝灯至,遂为长夜之欢。平明,林从山麓而出,如是者累月。而张亦时诣林读书山房,虐浪绸缪,无所不至。”“壁娘素善音,而尤善吹箫,往谐林书房,曾倚梅三弄。”

尽管张壁娘多才多艺多情,但不对称、不明朗的爱情关系是无法长久的。“无何,林移家临汀,就父公署。”可以说是为了功名和前程,林子真不敢明言,“于临别之夕,不复与言,但与张极欢痛饮而已”。林子真并没对这段爱情的未来作任何安排,负心行为已见端倪,“明日,登车径去”,于是壁娘写了一首诗,寄给林子真。当林看到诗时,“始知张病”,却未采取任何行动,终究他是个软弱之人。当他终于托人带信给张壁娘时,“张于数日前死矣”。

林子真并非无情,只是一个不敢担当的男人,无意中伤害了壁娘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