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之前一篇再也回不去的,让所有上海人怀念的“东宫”

让很多老上海人感慨,有人问怎么不写写更有历史的“西宫”,好!这就趁热打铁来说说所有上海人都知晓的“西宫”公司。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某品牌啤酒广告,酒不重要,歌词很重要

如同小时那首脍炙人口的《喜欢上海的理由》里唱的那样,“城市的高度越变越快,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当城市的发展、生活条件日益完善,但那些曾经的岁月和记忆也随着时间慢慢地尘封在记忆的深处;

犹如紫霞在至尊宝心里留下的那滴泪一般,当你讲不清这种淡淡而又莫名的忧伤时,才明白它才是你心头的朱砂痣,这便是我们的“上海情结”。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

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第一次干杯,

头一回恋爱

……

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

上海让我越看越爱

好日子 好时代

我在上海 你也在”

里面的歌词听到仍让人感动(大家都懂的啊,绝不是广告)

在那曾经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却有那么几处地方承载了好几代人的美好记忆和怀念。

里面或许没有今天的大商场那么物资充沛,或许没有迪士尼乐园那么精致有趣,但是这一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的某段美好记忆似乎锁定在了那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家店面之中。

之前介绍了杨浦区的“东宫”,今天就说说大名鼎鼎的“西宫”吧!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西宫

西宫,全称“沪西工人文化宫”,位于普陀区武宁路225号,是全上海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1959年建,1961年2月7日,西宫正式对外开放。

因为沪西是上海开埠后较早建立近代工业、产业工人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经过数次更名,一直到1979年2月才定为现如今的“沪西工人文化宫”。它和上海工人文化宫(市宫)、沪东工人文化宫(东宫),并称上海“三大宫”。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西宫,全称“沪西工人文化宫”

有人问,上海除了东宫和西宫,还有南宫和北宫吗?的确没有哎。

上海的工人文化宫只有沪东和沪西。

比如,长宁区和静安区,都有工人业余文化活动场所,但它们的名字叫长宁区工人俱乐部、静安区人工俱乐部。部,小来兮;宫,大气派。

其他区的代表别着急,听我解释:为啥是沪东杨浦和沪西普陀才有工人文化宫呢?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申新纺织厂内外景

因为啊,这两处都是上海最早的工业发祥地,纺织、面粉、火柴、冶炼等,自然是产业工人云集。沪西日本纱厂的顾正红烈士、沪东国棉十七厂著名全国劳模黄宝妹,都是必须写进历史的工人阶级楷模。

根红苗正!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解放后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一村就在普陀区

而南市,那是市井老城厢,烟纸店遍地;市中心的黄浦,更是十里洋场的代表,是上海的灯红酒绿。在那里,产业工人不可能家挨家、户连户。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老上海地图略影

为啥没有北宫?北在哪里?翻开当年的上海地图,普陀和杨浦,一个西北、一个东北,就像现在的俄罗斯罩在了我们东方雄鸡之上。

那时的宝山和嘉定还叫县,农民伯伯的家园。闸北算北面点的,但闸北出名的是火车站、巡捕房和滚地笼,劳苦大众要谋生,还是得去沪西和沪东的工厂。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历史上我党领导的几次上海工人武装斗争,核心区域就是沪西和沪东!

沪西工人文化宫最早是在1961年初正式开放的,曾经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它和上海工人文化宫(市宫)、沪东工人文化宫(东宫),并称上海“三大宫”。

西宫最初是叫“沪西工人俱乐部”,然后文革期间曾名为“区文化宫”,文革后改名“区工人文化宫”,直到1979年定名为“沪西工人文化宫”并沿用至今,由市总工会领导。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算是西宫最老的照片了吧,还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名字。

阿拉上海人一般管老西宫就直接叫西宫,本是供人们休闲、散步的地方,有2个门,武宁路前门,曹杨路后门。老西宫最集中的是一堆摊头,卖饰品、指甲油、耳环配饰、眼镜之类的比较多。还有做指甲,接头发,纹身的。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老西宫入口

在老西宫马路斜对面、东新路武宁路口的则是新西宫,新西宫是一幢4层的楼,走到老西宫约5分钟。新西宫主营服饰类,有卖那种“大兴”名牌耐克阿达之类的,也有卖小包、配饰、玩具什么的

1、沪西“城隍庙”

当年还不知道七浦路为何物的时候,什么做指甲,接头发、纹眼线之类的东西都已经在西宫流行起来了,西宫的游戏机厅、花鸟市场、远近闻名的“实惠点心店”:小笼、豆腐花、酥饼、鲜肉月饼、咖喱饺、萝卜丝饼,都是上海的味道,东西也很实惠。可谓沪西“城隍庙”,走在潮流前沿(如今管这叫“杀马特”)的姑娘们里面兜一圈出来就整一个大变样。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区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西宫小商品市场号称沪西“城隍庙”

还有那时候流行拍大头贴,小姑娘们揣着兜里的零花钱一起去拍个大头贴别提多高兴了,西宫有“交交关关”的大头贴机器,最火的时候,几乎家家都挤满了学生妹。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拍过这个照片的目测都三十了吧

西宫的闹忙只要看一下当时的公交线路就很说明问题。

63路、94路、36路等直达武宁路正门,44路、62路停在曹杨路后门口。

啥概念?63路途经大自鸣钟、老北站,94路连接静安公园和长风公园,36路是经北京路一直到南市老城厢的,44路和62路,一个开到徐家汇,一个开到静安寺。闹忙伐?交通便捷伐?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坐过这种公交车的目测也都四十好几了吧

西宫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去处。里面有假山,有人工湖,还有湖心亭。

《繁花》的作者、上海作家金宇澄在上世纪80年代曾在西宫短暂工作过,他曾撰文回忆西宫,写到这样一段文字:

1987年,西宫是我短暂工作的地方,当时上海沪东、沪西工人文化宫影评组,已非常出名,似乎每个新电影都在等待他们的评论,其实我到西宫的时段,评论组的活动已式微了(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这个湖畔的建筑里,已经开辟了被承包的舞厅、游戏机房、露天儿童游乐场等等名目,暑假期间,按照“夜公园”方式管理,人头攒动,同事们一到值班期间都觉得十分辛苦,之后,就是我获得《上海文学》奖,被调去这家杂志当编辑,离开了风景宜人的西宫,初夏的凉爽湖风,隐隐约约传来的舞厅萨克斯音乐,是我对它最后的记忆。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西宫的景观湖

金宇澄所提到的“凉爽湖风”就是指西宫的景观湖,西宫涵盖的区域其实很大,除了人工湖,还有门口的影剧院,还有后面的一些建筑,其实倒是更像一个大公园。

上海最早一批脚踏船就是西宫引进的,那时长风公园里还没有。可能是银锄湖水域太大太深,不利于脚踏船的安全。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游船入口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当年的大白鹅电动船可是抢手货

不过,脚踏船真的好白相,有四人座的,适合一家人;有两人座的,撑把阳伞遮牢两只头,开到妖尼角落里,辟情操(爷叔们懂的!)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几年里,时兴纳凉晚会,热闹和精彩如春晚。这或许又是西宫的原创。

夏夜或节假日,不仅西宫的各个楼层里有各式游园节目和文艺表演,在湖心亭上临时搭台的节目,更是将湖的四周变成了厚厚的人墙。最惬意的要数买到脚踏船票的人,把船开到演员的鼻尖下听歌听戏。

月亮映在水面,晚风吹拂,歌声阵阵,此种享受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不由得人们不去打卡的。如今上海又时兴放露天电影了,但这能跟昔日西宫的纳凉晚会媲美吗?

2、去西宫看电影

西宫,连着普陀区少年宫,连着普陀区体育馆,连着普陀影剧院,连着普陀区委区府和公检法。

其实就是一个硕大的地块被几家单位相继切割了,可想而知这里当年规模有多大!

去少年宫白相好,再去西宫白相,再到体育馆里看比赛,空了再去看场电影。在上海,哪个区能找到这样前脚跟贴着后脚跟的白相地方?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沪西工人电影院

那时,体育馆里经常放电影,就是一半看台坐观众,在另一半的看台上挂个大银幕。孩童时代,小孩子常常钻到银幕后面,空荡荡的地方,横过来坐竖过来坐都可以,只是,看到的动作都是反向的。

说到看电影,西宫和旁边的普陀影剧院就如同连体姐妹。普陀影剧院曾取过”沪西工人影剧院“之名,足见两者的亲密程度。

不过,我们从来不会把西宫的影剧院简称为”沪西“的,只会叫它”大剧场“,因为在翻过一座苏州河桥的曹家渡,就有一家电影院叫沪西电影院,名气大得不得了!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现在的沪西电影院也勿灵光了

不光如此,还因为西宫里面真有一个座位不多的剧场,叫小剧场。

那时是要跑片的,西宫好像是和沪西、和长寿路上的燎原跑片,摩托车开过来快来兮的。

记得一个区里也只不过四五家、顶多五六家电影院,普陀区算多的,曹杨电影院好像是和光新电影院跑片的。

西宫的业余文化活动要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在上海各区县里排前列的!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曾经,西宫的文艺表演和展出不断

可以说,除了西藏路上的市宫,社团活动的规模西宫绝对可以排第一,这还是谦虚的。西宫的淮剧团,水准不会逊于市级团;西宫还有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团队,真的是天天夜里歌舞升平,熙来人往。

那时,家里小孩要学习就拿一张爸爸的工会会员证到西宫的阅览室里去温书,周末更是要抢座位的。累了,就到其他楼层玩一会儿电子游戏,还可以漫步湖边,让头脑清凉清凉。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电子游戏厅,男孩子的天堂

还记不记得在1990年代,西宫有了号称全市最早的溜冰场。那时溜冰5毛钱一小时,溜冰鞋都是铁做的。没老师教就自学,刚开始总摔跤,裤子破了、手脚上乌青块不断,去了三四次后竟也无师自通,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啊。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想想当时的人真是简单,一双溜冰鞋就能让人满足的过上一整天

不得不说,西宫最最有特色的,要属西面的花鸟市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却是很多一家们最最欢喜白相的地方。那里大大小小的鱼摊还有各种宠物店铺几乎也是许多老上海人每周必来西宫的原因。很多小朋友即使不买,也要大人带着自己每周来这里一次看看小鱼小猫。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花鸟市场入口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宠物鱼摊

玩累了,门口那家“实惠点心店”不能不去!天天中午生意好了伐得了。这里的餐点和店名一样“实惠”——豆腐花2元,菜肉大馄饨7元,大排面9元,午间套餐11元……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菜肉馄饨大排面……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实惠点心店

“实惠点心店”不能店主是84岁的老人张绍铨,张老“创业”是从静安区第二饮食公司退休以后的事。1995年的一天,他去西宫锻炼身体,肚子饿了却找不到小吃店,不少和他一起锻炼的老人都遇到同样的难题。“西宫人流量这么大,何不开一家物美价廉的小吃店?”于是张老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筹备起来,查政策、跑部门、租门面,3个月后,在95年4月23日,实惠点心店开张了。张老开店远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家庭有困难的下岗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个工作机会,小店的盈利也大部分用来做社区慈善。这些年累计捐款约32万元,单说汶川地震那年张老就交了2万元特殊党费。然而店面里没有挂出一张捐款证书,也从未打过慈善的旗号。


5、西宫,寻常百姓的乐园

普通年轻人更为怀念的是西宫的足球场,坐落在西宫西面一片开阔的大场地,四周绿树成荫。

在那个年代,每个学期开学之时,都要进行一个星期的军训。

西宫对面就是陕北中学,几乎所有的军训和大的比赛都是在西宫体育场进行。九月暑气未消,军训是紧张活泼,每次训练下来都是汗流浃背,休息时,在绿荫下同学们都嘻嘻哈哈,享受着不远处人工湖面吹来的习习凉风。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上海体育记者足球队留影

而受到当时徐根宝等上海教练的影响,上海人欢喜足球也不少。西宫足球场的工人足球赛事还是很频繁的,每周都有一场比赛。

记得当时有大隆队(大隆机器厂)、一棉队(国棉一厂)、中纺队(中国纺织机械厂)的比赛,看的人特别多,看台上是里三层外三层。听说这些足球队都有专业足球队退役下来的足球运动员。

可惜后来的足球场后来变成了游乐场,又变成了花卉虫鸟市场。

来西宫,不是为了青春,而是实实在在的上海人生活。

其实,上海曾经最出名的一年一度展销会,一个是西宫的,另一个是天山一条街的。

阿爷阿娘爱去,叔叔阿姨爱去,谈情说爱的也是必去的,小朋友更是吵着闹着要跟在大人后面去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

改革开放之初,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票证一张又一张。

也就是那时,西宫办起了商品展销会。吃的、用的、穿的,以轻纺和食品为主,只要钱不要票。

那时,有几个上海人没去过西宫的展销会?五一、国庆开展游园联欢活动,专业剧团著名演员也会到这里演出,西宫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

结束语

2015年,承载着至少两代人的记忆,也寄托着上海人的情感,且深入到血液的西宫开始拆迁,虽然也有消息说这里将来会哪能哪能……

西宫,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地标,是许多上海人的记忆和骄傲!

拆迁中的西宫余晖

但是不管怎么说,真正藏在这些有些破旧,有些不堪的建筑里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和美好的往事。

没了西宫,虽然上海更好玩了,但是能否请多保留给我们一些曾经的回忆和骄傲?

觉得好看,点个赞,给作者点鼓励吧!

-----------------------------------------------------------------------------------------------------------

文:五里东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