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社交媒體的普及,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窺探別人的生活。

現在,每個人都至少有好幾百微信好友,變態的我見過有3000好友的。

好友一多,覆蓋的年齡、職業就會廣;涉及的喜好、怪癖、不良嗜好就會多。

打開朋友圈,感覺像逛廟會,曬娃的曬娃,做微商的做微商,發自拍的發自拍。

這就給了許多人瞭解、評價、並最終貶低別人的機會:

還沒小孩的,看到曬娃就說,長得醜,長得好看的就說,像隔壁老王。

不做微商的,看到做廣告的就說,這是假冒偽劣,用了會爆炸,吃了會死人。

不願意發自拍的,看到別人發自拍就說,磨皮磨得把黑板變白板,修臉修得把柱子弄歪。

無關朋友圈,帶著惡意的人一向如此。

而,不刻意去貶低他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修養。

同一種白色的、軟軟的、用大豆做的食物,在南方加糖吃,叫豆花。在北方,上面放豆子、榨菜、香菜,倒醬油醋,叫豆腐腦。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端午節,南方的粽子是鹹的,裡面有肉,豬肉,肉裡面有油,咬一口,肉汁穿過糯米之間的空隙,在你的嘴裡、舌尖開花。

北方人的粽子裡有豆沙、棗,蘸蜂蜜吃,立體三角形的粽子,4個面中的3個面粘上膩滑的蜂蜜,咬一口,蜂蜜、豆沙填滿你的嘴,像被女神用吻填住嘴。

中國南北分為兩個陣營,都說自己的豆花和粽子才是正統,傳承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偉大榮光,對方的是山寨。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每一個地方因為地形、河流、氣候、生長的植物、奔跑的動物的不同,蓋不一樣的房子,吃不一樣的東西,喝不一樣的水,產生不一樣的文化,是自然的。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每一個人,因為稟賦、爸媽性格、成長道路、教育背景、職業發展的不同,秉承不一樣的價值觀,喜歡不一樣的姑娘,吃不一樣的食物,拿不一樣的人作為榜樣,最終成為不一樣的人,也是自然的。

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不一樣得很自然、很純粹、很獨特。

有的人享受,在高級餐廳吃牛排,黑毛和牛,配舊世界紅酒。

有的人喜歡,在半夜12點去路邊,要一份包子米線,配燻肉大餅。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這,沒有貴賤之分。

有獨立女性40歲不結婚,在一個男人掌握話語權的行業冒死打拼,闖出屬於女性的一片天地。

有好看的姑娘25歲遇到人生真愛,結婚生子,爭做賢妻良母,尋找自己的小確幸。

這,沒有高低之分。

每個人都有選擇人生方向的自由,自己有,別人也有。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同時,也應該做到不去貶低別人的選擇、喜好、向前奔跑的姿勢。

對於包容,我們應該做到以下的幾點:

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擅自評價這件事情的動機、利弊、影響,可以選擇不看、不聞、不問、眼不見心不煩。

看見自己不喜歡的人:不當面問候他母親,不在背後問候他母親,不用武力向對方傳達不喜歡。

看到自己不認可的價值觀:內心默唸三遍“阿彌陀佛”,參考黑格爾名言“存在即合理”,思考這種價值觀的合理之處。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不是他頓悟了,懂得世間的一切,而是可以包容所有的一切,驚喜得發現自己討厭、過不去的東西少了。

小學的時候,老師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但同時要求我們“少數服從多數。”

這,很矛盾。

他沒有解釋,為什麼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卻又要服從多數人。

難道,我們跟真理有仇嗎?還是怕被多數人打?

答案應該是:包容。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世界很大,人很多,每一條河不一樣,每一個人也不一樣。

世界因為少數派的存在,變得不逼仄,不狹隘,不無聊。

紛擾的世界中,他們無視世俗普遍標準,不在大多數人的跑道上奔跑。

用三年的時間寫一本特定領域的書,全國只有不到1000人能看懂;

用五年的時間,關注底層人群的生存狀態,幫助他們發聲,維護他們的權益;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用十年的時間,在一家慈善機構做義工,幫助無家可歸的老人、小孩、小動物。

他們堅定得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這些事情離夢想很近,離金錢很遠;離愛與自由很近,離三從四德很遠;離自己的內心很近,離別人的眼光很遠。

毛姆說過,“我們要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

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看這些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對於他們的尊重和認可是對於這個世界的尊重和認可,到頭來,也是對於我們自己的尊重和認可。

是否可以對別人寬容,最終,取決於我們的內心。

柴靜說:“寬容的前提是理解,你理解嗎?”

你的內心是豐盈的,你就會嘗試理解;你去理解,你就能明白:

在朋友圈曬娃的親孃,想抒發孩子成長的喜悅。

在朋友圈發自拍的姑娘,想得到別人的讚美。

在朋友圈發廣告的尾箱,也就是想賣東西,養家餬口。

他微信有3000好友,說朋友圈裡每個人都是傻叉

理解別人多一點,自己的心的容量就大一點,眼裡的世界也就會大一點。

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友善到將心比心,大度到推己及人,自信到不卑不亢。

不論在朋友圈內,還是圈外。

最後,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劉採臣(liucaichen11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