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一、唐宪宗接过的烫手山芋

公元805年8月,唐宪宗李纯登基做了皇帝,这一年他27岁,可是他的登基有些特殊。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和老皇帝死后太子继任新皇帝的传统套路不同,李纯做皇帝时,他的父亲唐顺宗李诵还活着。唐顺宗李诵是公元805年正月才登基,只做了8个月不到的皇帝,而且年龄也不大,才44岁。

44岁,登基才8个月的皇帝就把帝位让给儿子,似乎不合常理。而且又过了4个月,即公元806年正月,成了太上皇的唐顺宗李诵就死了。

因此,唐宪宗李纯的登基和唐顺宗李诵的死,就成了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目前,史学界已经对唐宪宗李纯的登基做了结论,因为唐顺宗李诵身体不好,却又雄心壮志想革旧立新,但是抗不过势力庞大的宦官和藩镇节度使,因此不得不禅让给李纯。

对唐顺宗的死因却一直没有定论,有说是被杀,甚至和唐宪宗脱不了干系,证据是来自对大诗人刘禹锡的一些诗词考证,还有当时彭城县令李凉写的《辛公平上仙》传奇。但更普遍地认为,是唐顺宗和唐宪宗父子情深,唐顺宗的死是因为中风。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无论怎么说,李纯的登基引来如此多的口舌,也说明他的帝王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事实上,唐宪宗从他的父亲唐顺宗手中接过的,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唐宪宗即位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近43年。这43年以来,唐朝的和平安定始终没有恢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藩镇的坐大。

二、选择:维持现状和继续削藩

自唐玄宗以来,藩镇就成为影响唐朝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唐玄宗扶持藩镇是为了开疆拓土,没想到引起了安史之乱;为平息安史之乱,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又大力扶持和启用藩镇;而唐肃宗的儿子,平息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宗又将收复后安史地盘分给了安史之乱的降将们,于是旧藩镇被平息,新藩镇又起;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李适不得不发起削藩运动,却又在藩镇们的反击下差点亡了国。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到唐宪宗即位时,由于藩镇们后浪推前浪的野蛮生长,数量已经多达57个,黄河以北如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尽为藩镇所有,南方的湖北、安徽等地也在藩镇手中。之所以说地盘在藩镇们手中,因为这些藩镇“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他们之中大者拥兵10万以上,小者也不下5万,总揽一方行政,军政、财政和司法大权,俨然是独立王国。而且一旦中央有措施,这些藩镇就互相联合,以百万大军和中央抗衡。

这些藩镇的节度使们,在各自的领地上还玩起了父子或者兄弟相袭,再或者被自己部下推为“留后”,先斩后奏之后逼迫朝廷认可。据统计,57个藩镇中,其中被朝廷任命的节度使仅4人,而杀了节度使后自立者有23人。

唐宪宗要想顺利行政,重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继续唐德宗的未竟之事——削藩。

可是,唐德宗的削藩是打蛇不成反受其害,不仅把藩镇越削越大,还差点亡了自己。因此对唐宪宗来说,唐德宗是前车之鉴,这样的前车之鉴给唐宪宗带来两个选择,一是维持现状,二是继续削藩,只不过要采取和唐德宗不同的削藩策略。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唐德宗削藩的失败,在于他操之过急,他采取的是四面出击战略,结果引来各藩镇的联合对抗,不仅没有削弱藩镇,反而还催生了四个王和两个皇帝。唐宪宗吸取唐德宗的教训,他的战略是各个击破,具体到战术上,是先捡软柿子捏,他第一个捏的软柿子,是西川节度使刘辟。

三、唐宪宗刚即位,就有人伸手要官

西川节度使刘辟是个自封的节度使。

公元805年8月,唐宪宗刚即位9天以后,西川节度使韦皋死了。就在韦皋死的同一天,韦皋的府佐,剑南支度副使刘辟自称留后,接管了韦皋留下的一切。10多天后,刘辟指使他手下的将领们向唐宪宗上表要求“节钺”,也就是要朝廷给予自己可以独立行使军权和行政权。

在任何朝代,“”和“”都不可轻易授人。刘备对关羽、张飞以及诸葛亮如此亲密和信任,也只是给了张飞和诸葛亮可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而并无“”,唯有守荆州的关羽才被授予了“节钺”。刘辟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名分的副将,却主动向朝廷伸手要“节钺”,可见此时朝廷在藩镇眼里是多么的软弱可欺。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刘辟的行为,给了刚上台的唐宪宗一个下马威。

唐宪宗对刘辟的要求是“不许”,之后任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和山南西道安抚大使,让刘辟担任给事中。结果,刘辟不仅拒绝唐宪宗的任命,还派兵占据各险要,把个中央正式任命的袁滋吓得不敢赴任。

唐宪宗刚登基,手中权力还没有稳固,而且做为天子还是要以德服人,刚登大位就舞枪弄棒似乎不是明君所为,更何况他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主动妥协,让刘辟担任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也就是让刘辟以副节度使之职行使节度使之权。这个职位比刘辟原来的职位和权力,是大大的提升了。可是刘辟依然不满意,他采取了得寸进尺的策略。

刘辟先接受了唐宪宗的任命,一个月后他就要求将权力扩大到统领三个川,即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不让刘辟担任节度使是唐宪宗的底线,他自然又是“不许”。于是,刘辟主动向东川节度使李康用兵,他攻陷了东川节度使李康的治所梓州,并俘虏了李康。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一个节度副使,公然在皇帝眼皮底下攻打并俘虏另一个节度使,这就是唐朝藩镇的典型表现。

刘辟的行动,使得有雄心的唐宪宗不得不应战,他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领5000步骑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率领2000步骑为次军,以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配合,三路军征讨刘辟。

8个月后,刘辟兵败被俘,被押送至长安灭族。

当刘辟攻占了东川时,夏绥留后杨惠琳也有样学样,以武力阻止朝廷派出的节度使,要求朝廷改封自己为节度使。杨惠琳的理由是自己这么做是被麾下将士们所逼,因此他本人情非所愿。

此时,唐宪宗对刘辟的征伐比较顺利,因此信心十足,他对杨惠琳的讨伐毫不犹豫。杨惠琳的权力其实并不稳固,他这么做也是小看了朝廷,他以为朝廷忙于对刘辟的作战,不可能再得罪自己,却没想到唐宪宗不吃这套。于是,唐宪宗派出的讨伐军还没有到,杨惠琳就被自己的部下,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所杀。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唐宪宗上任不到一年,竟然连续灭了夏州和西川两路节度使,顿时使其他各藩镇为之一振,态度立刻转变,大多数节度使老老实实地请求入朝,表面和朝廷一心的态度。

这时,镇海节度使李锜又反了。

四、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的藩镇

镇海节度使李锜在唐德宗时代,曾担任浙西诸道的盐铁转运使。盐和铁都是朝廷垄断的战略物资,因此李锜在这个肥差上干了不少贪赃枉法之事,囤积了不少财物。李锜用这些财物打点领导,却残酷压榨百姓,各种酷刑层出不穷,为了永久占据镇海节度使这个肥差,他招募了不少军队,因此他的军队数量很庞大。

唐宪宗平定夏州和西川的行为也让李锜感到了震动,他非常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因此刚开始时他也随大流主动要求入朝,没想到唐宪宗不仅爽快地答应,还专门派使者到京口慰问。李锜本没有入朝的意思,因此屡次改变入朝的行期,被催得急了就说自己有病,要求年末再入朝。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宰相武元衡对唐宪宗说:“陛下刚即位,李锜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来和不来全由他说了算,陛下你处于什么地位?”唐宪宗正要中兴唐室,对这样的行为当然不答应,立刻下诏要求李锜入朝。

此前李锜主动要求入朝和此时受唐宪宗下诏的命令入朝,性质已经截然不同。李锜图穷匕首见,开始了武力对抗。

为了抵抗朝廷的兵马,李锜想先取富饶的宣州(今宣城),他命令手下三位将领领3000兵马袭击宣州,没想到三将并不看好李锜,联合牙将,李锜的外甥裴行立将李锜拿下,械送京师。

唐宪宗不废一兵一卒,将镇海节度使李锜拿下。如此,唐宪宗登基不到两年,就平了三个节度使。

但是,唐宪宗要实现唐室中兴,对藩镇的威慑还远远不够,因为在57个藩镇中,他平定的是3个弱镇,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足以威慑所有藩镇。

不过,有了平定三镇的经验,唐宪宗有了信心,他将目标瞄向了一个强大的藩镇淮西。

五、平定淮西叛乱

公元815年,即唐宪宗元和十年正月,唐宪宗发出了讨伐淮西的命令。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淮西的问题,是唐德宗削藩产生的遗留问题。

唐德宗时,曾用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削藩主力,对安史之乱的四位安史旧将以及他们的后代进行削藩之战。在李希烈节节胜利,眼看削藩就要成功之时,唐德宗一味强硬蛮干,既不同意四位藩镇的投降,更对削藩有功的李希烈不加体恤,结果,削藩主力李希烈也反了,不仅反了,还自立为楚帝。

后来,李希烈被麾下大将陈仙奇勾结医生陈山甫毒杀后,受李希烈宠信的淮西兵马使吴少诚又杀了陈仙奇自立。吴少城死后,他麾下大将吴少阳杀了吴少城的儿子吴元庆后自立。

对吴少阳的自立,唐宪宗因为正在对河朔用兵,因此无暇顾及,他干脆给吴少阳送了人情,承认他的自立,之后又让吴少阳担任节度使。到公元814年6月,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自任蔡州刺史,并隐瞒吴少阳的死讯,乘机接盘了吴少阳的全部军务。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对吴元济的处理,唐宪宗在手段上采取了先礼后兵,他要吴元济入朝另履新职,同时派遣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到蔡州吊祭吴少阳。吴元济首先翻脸,他拒绝李君何到来,并领兵北上攻打舞阳和襄城,一直打到洛阳东部,引得关东震骇。

于是,唐宪宗讨伐吴元济。

吴元济的淮西是大镇,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唐宪宗对吴元济的讨伐,又重现了唐德宗削藩时藩镇们抱团取暖的一幕,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站到了吴元济一边并对吴元济提供支持。

面对成德对淮西的支持,唐宪宗在对淮西用兵之时,又同时对成德用兵,结果重蹈唐德宗覆辙,对成德的战争陷入僵持,对淮西的作战接连失利,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一年半。

一年半以后,唐宪宗猛然清醒,他又调整战略,先对付淮西吴元济,再对付成德王承宗。于是,唐宪宗启用太子詹事李愬。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李愬不负唐宪宗所望,在对吴元济之战中一举成名,生俘吴元济,留下了青史留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

吴元济的被擒,宣示淮西叛乱被平定。淮西被平定,又有着敲山震虎的作用,之前朝廷对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久战无功,此时却引得王承宗主动归附,随之而来,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横海节度使程权,幽州节度使刘总相继归附。

于是,最为跋扈的河南河北三十余州的节度使们“尽遵朝廷约束”。

对藩镇问题的解决,终于使得颓废的唐室迎来了一次中兴,即历史上的“元和中兴”。

六、中兴的原因

唐室的颓废,主要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造成唐朝无法掌握全国的人口和税收,甚至无法掌控各藩镇之间的战争,中兴也就无法谈起。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唐玄宗之后的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乃至唐顺宗,无一不想中兴大唐,却都没能做到。唐肃宗忙于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则对藩镇过分姑息,唐德宗虽有志削藩,却策略不对导致半途而废,唐顺宗更是被藩镇逼得自动让位,只有唐宪宗实现了对藩镇的震慑,也就实现了唐朝的一次中兴。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在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受到破坏,户口大量流亡,原有的租庸调法已经难以实行,唐德宗李适实行了两税法,即以资产和房屋住户为征税对象,改变了均田制下官僚豪强不负担租庸,流民不纳税的规定,使得唐朝的税收有了巨大增长。到唐宪宗即位时,唐朝的税收已经达到了最富裕天宝年的六成,相比唐代宗时期唐朝的税收只有天宝年的两成,唐宪宗的财政有了相当的富裕。打仗就是打经济,富裕起来的唐朝,自然也就有能力和各藩镇抗衡。

第二、唐宪宗认为唐德宗的问题在于不听群臣纳谏,因此他本人虚心纳谏,收获了不少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在对西川、镇海以及淮西的平藩行动中,策略都出自唐宪宗以及身边宰相和大臣们,这样的头脑风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错误,也使得唐宪宗能根据客观情况不断调整战略,避免唐德宗的覆辙。在平淮西时,在对淮西和成德两线作战不利情况下,唐宪宗能快速调整策略,重点对付淮西,最终获得了胜利,和他的纳谏不无关系。

第三、唐宪宗对削藩的决心坚定不移,这样的决心在宰相武元衡遭到刺杀时也没能改变。唐宪宗的决心,对主张平叛和主张妥协的两派有完全相反的作用,也成了他平藩成功的重要因素。

唐宪宗如何实现唐室中兴?又为什么说唐室的中兴,唯有宪宗一朝?


正如唐史学家蒋系所说:“唐室中兴,章武而已”,意思是唐朝中兴,只有章武帝做到了,章武就是唐宪宗李纯。

可是,唐宪宗的中兴并没有得到持续,唐宪宗对藩镇的措施,也只是抑制,并没有能彻底铲除,而且他本人在晚期也走向了昏聩。而唐宪宗之后,唐室就更加走向了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