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前言

西汉晚期由于社会危机十分严重,再加上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频发,最终王莽凭借其外戚身份逐渐攫取了西汉封建王朝的实际执政权。

随着他在朝廷中央的威信不断提高,并且拉拢贵族和汉室宗亲,最终在公元8年,王莽篡夺西汉皇位,自立为皇帝,并且改国号西汉为新。王莽的即位固然是自己长期经营的结果,使得自己的野心终于变为了现实。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莽建立的新朝无疑接受了西汉末期那种社会危机急剧加重的烂摊子。或许是因为王莽自认为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些社会危机,不然他也不会急于称帝。从新莽王朝建立之后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我们可以看出王莽的确不是一个等闲之辈,相较于西汉晚期的那几位昏庸无为的刘氏皇帝来说,王莽本人无疑是一位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政治家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王莽诏书

但是有创新归有创新,王莽在改革中暴露最明显就是弊大于利,这不仅仅体现在他没有顾及现实社会情况将天下的土地以极端的方式收归中央在进行重新分配,更重要的是他对于那种本来就已经处于混乱阶段的封建市场经济更增添了混乱。就从他发布的一系列货币来说,有的是从未有过的,有的却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淘汰的,原来用的好好地五铢钱却被他废除了。

在加上五均司市官的设立,初衷是好的,为了调控市场的物价水平和市场秩序稳定,但是对于这些司市官的选拔王莽却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他们经常收受一些富商大贾的贿赂,使得商品交换市场更加乌烟瘴气。除了在新朝建立之初各种制度方面的胡乱改革之外,王莽还一改西汉时期对外停止征伐的战略,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对外战争,导致新朝建立不久就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汉书》载:"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宛、成都市長皆爲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爲稱。"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王莽

王田、私属制度遭到封建地主的强烈反对

王莽自立为帝之后,率先就对西汉末年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和奴婢问题进行了改革。但是他只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危机问题进行改革,但是丝毫没有考虑到封建地主、贵族等群体的实际利益。许多中小地主的多余的土地被剥夺,将他们的势力削减成了普通百姓。要知道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是封建地主不断发展的产物,王莽直接强制性剥夺这些中小地主的土地,势必会发生反抗。

《汉书》载:"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其男口不滿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與九族鄉黨。制度又不定,吏緣爲姦,天下謷謷然,陷刑者衆。"

这些中小地主成为了王莽开刀的对象,而中小地主却又和封建大地主以及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拔出萝卜带出泥,王莽既然敢于向这些中小地主开刀,岂不是表明了王莽间接向那些封建大地主和贵族们的势力宣战吗?王莽能够成功上位建立新朝,靠的就是这些有权有势有钱的封建官僚地主和贵族的支持,一旦王莽惹毛了他们,那么改革还怎么进行呢?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复古井田制

再者说,王莽对于土地和奴婢的改革也明显不切实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将这些已经极具封建化的土地和奴婢居然按照奴隶制时期的制度进行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西周井田制的授田原则进行分配,这种措施明显是逆历史潮流的,注定会失败。将奴婢改名为私属,在实际上仍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改变,只不过是简单换个称呼而已。

土地和奴婢问题在王莽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罪于王莽改革方式方法的不对,毕竟当时的社会危机已经到了无法缓和的地步,必须需要一场全国性的战争打破现有的土地占有现象,尤其是打击那些大地主的土地占有现状,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样中央才能有足够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社会矛盾才能够缓和。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新莽时期的私属

对于商品市场的混乱改革

王莽在对于土地和奴婢问题的改革中遭遇到瓶颈和阻碍之后,他本人也认为却是当时的封建地主势力已经过于强大,自己不可能仅仅凭借一纸诏书就将他们嘴里的东西吐出来,这明显不切实际。王莽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那些中小地主开刀,对于社会阶级矛盾能缓和一点就缓和一点。土地改革的无奈,使得王莽将视角转向了自己更擅长的商品市场领域。

王莽对于商品市场,尤其是货币方面的改革在现代人看来仍为具有十分复杂的内容,一般不懂经济的人也看不懂王莽的改革举措,所以这也可以间接证明王莽对于商品市场的改革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虽然想要对于混乱的市场秩序进行稳定性改革,并且设立了五均司市官监督,但是问题就在于他没有考虑到当时市场所存在的各种潜规则。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新莽元年所制铜质标准量器拓本

商品市场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地方,古人说商人重利轻别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要想成功管理这个鱼龙混杂的商品交换市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五均六筦的设立,由国家对于市场进行严控监管,并且为了防止民间高利贷的发展,由国家出资贷款,这只能表明国家对于市场的干预过多。久而久之市场的经济活力不断下降,那些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后汉书》载:"民私以五銖錢市買。莽患之,下詔:敢非井田挾五銖錢者爲惑衆,投諸四裔以御魑魅。乃但行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二品並行,龜貝布屬且寢。"

商人利益受损,变会引发他们的不满,开始抵抗征服的干预措施,而且当时中央政府向商人征的税在国家税收中还是占有巨大比重的,这样一来,国家财政也会跟着减少。另外对于流通货币的改革,只能说王莽是越改越乱,货币的种类越发越多,刚实行每一年,又开始废除。货币换算上也是非常不切实际,这让本来就已经十分混乱的商品市场更加混乱。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大钱


王莽进行多次对外战争

新莽王朝建立之后,原来属于西汉的附属国此时对于新莽王朝并没有任何态度,王莽有鉴于此,便主动向这些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宣扬国威,告诉他们中原已经改朝换代,原来的西汉已经不存在了。王莽为了证明对于西汉时期附属国的统治权,首先将西汉统治者授予给少数民族政权首领的印绶收了回来,然后重新颁发新朝的印绶。

其次,王莽为了表现自己的崇高地位以及对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绝对统治,直接将西汉时期受封的王全部废除,将他们统统降一级,改为侯,以显示新朝的国威。然而王莽这一系列不友好的举动直接导致周边少数民族的反抗,王莽对此并没有采取妥协的方式,而是在社会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接连发动了对外战争。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征高句丽


王莽率先派兵将高句丽的反叛势力平定,这次战争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将高句丽改称为下句丽,以表示自己对高句丽政权的鄙视。随后又派兵前往西南地区平定规模庞大的巴蜀叛乱,由于路途遥远且地形复杂,王莽也是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平定。但是这种武力镇压使得周围地区的反抗势力一直蠢蠢欲动。

《汉书》载:"平蠻將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賦斂民財什取五,益州虛耗而不克,徵還下獄死。更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擊句町,頗斬首,有勝。"

还没有消停几年,王莽随后继续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他认为西汉灭亡之后,有必要向匈奴通知一下新朝对于他们的管理权。不仅将西汉的匈奴印玺收回,还重新颁发了王莽亲自命名的"匈奴单于章",随后又擅自干预匈奴的内政,逐渐引发了匈奴的不满。由于新朝兵力有限,王莽广泛征发周边乌桓、鲜卑人民作为军队镇压匈奴。严重引发了新朝的边防危机。

论王莽改革:一个只顾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北征匈奴


评价

王莽改革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当代也是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比较关注的一个历史事件,这充分证明了王莽及其改革政策所遗留下的深远影响。王莽作为封建时代的历史人物,又是在遥远的公元前后,毕竟是生活于封建发展过程的初期阶段,因此王莽有其巨大的历史局限性。

他的局限性在其改革的内容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一方面想要改变西汉末期以来危机四伏的社会局面,比如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土地问题和奴婢问题是当时危机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关乎统治能否继续的问题。因此他率先针对这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他在改革中又开始循规蹈矩,甚至出现逆历史潮流的的土地改革。

这体现出了王莽作为新上位的皇帝,他想要靠自己的权力去改变现状,但是现实社会中非常强大的封建地主和贵族势力却让他无可奈何,这不仅是王莽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更是封建王朝时代社会危机不断爆发的重要原因。王莽自认为在商品市场和货币改革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但是在实际执行起来却始终充满了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商品市场和货币流通却是混乱,难以一时间稳定下来。另一方就是王莽本人并没有深入到实际情况中去探索,他所推行的政策都是想要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美好想象中得到实现。内部改革还没有出现好的结果,王莽又开始为了宣扬国威去搞对外战争,在这种社会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还要大征挞伐,无疑是将自己和新朝往坟墓里送,因此新朝快速灭亡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汉书》、《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