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一)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1863年5月14日清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第一抹晨光中兵临紫打地,从这个日子开始,石达开正式拉开了死亡戏剧的大幕。

72年之后,另一支军队——红军避开了这个日子,他们则是在十天后,即5月24日傍晚,来到了安顺场。与石达开不同,他们避免了覆灭的命运,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安顺场就是紫打地。

紫打地因为光绪年间的一场洪水而改名为安顺场。

红军时叫做安顺场,石达开时叫做紫打地,都指同一地点。

石达开部人数清军说有三四万,因为清军一向喜欢谎报敌人军队人数,太平军也喜欢吹嘘自己,所以数字需要大打折扣。

红军呢?《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记载: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为3万7千人,同年六月,即过了大渡河之后为2万人。

比较一下两支军队的战斗行动,我们便会发现,红军渡过大渡河分两步。

那么,红军的两步是什么呢?

1、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并控制对岸。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问题来了,既然红军已经控制了安顺场流域的大渡河两岸,为何不从此地过河呢?

原因是安顺场水流湍急,不能架桥,只能船渡。

然而,红军只找到了四条船,只有一条是好的,即使有足够多的船只,渡口也不够宽敞,同时摆不下太多的船。

所以,种种条件决定了红军在短时间内不能把大军全部渡过河去。

此时,追尾的国民党薛岳部正在向大渡河一带赶来,所以红军必须迅速实施第二步军事行动。

2、直趋泸定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红军留下部分部队继续在安顺场渡河,过河之后,沿大渡河向泸定进发。

主力则在安顺场南岸沿大渡河直趋泸定,两军夹河而进,直奔距离安顺场320里外的泸定桥。接下来便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飞夺泸定桥”了。

(二)

与之相对的,石达开是怎么做的呢?

石达开来到紫打地之后,由于找不到渡船,又天降洪水,他不得不在此地停军三天。

石达开凌晨到达紫打地,客观条件决定他无法在12个小时之内过河。

当天夜里,洪水肆虐,他自然过不了河了。这才是石达开在紫打地停留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民间传说的石达开是因为王娘生子,犒赏全军将士三天,耽误渡河时间的。

三天后,清军来到了对岸,石达开几次抢渡,因为洪水水位不降,对岸的清军又开炮射击,所以抢渡都失败了。因此,石达开无法完成红军的第一步。

因为红军是两岸夹河去的泸定,也就是说,石达开在紫打地即使过不了河,同样也是可以去泸定的。

那么,为什么石达开没有这么做?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原来,如果想从紫打地去泸定,先要过一条河——松林河。

松林河对岸,就是土司王应元的属地松林地。

石达开本来可以像红军一样,通过松林地来到泸定。

因为比起大渡河来,松林河是一条小河,河上还有个铁索桥。

但是,石达开为何没有做到呢?

答案是翼王慢了半拍。

石达开刚刚到达紫打地的时候,大渡河并未涨水,铁索桥也并未拆除。

当时,石达开命一支小分队前去探路,却被桥对岸的土司部队用劈山炮射击。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困大渡河,为何不学红军飞夺泸定桥?


于是,石达开下令收兵,没有继续尝试占领对岸。

如果翼王石达开在这个时候发动猛攻,是能够占领松林地的。

然而,石达开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当天夜里,大渡河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水。

土司王应元也拆除了松林河上的铁索桥。

于是,石达开便被困死在了紫打地,既过不了大渡河,也过不了松林河,因此,他自然也就无法去泸定,更别说飞夺泸定桥了。

这可能是一种天命所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