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大学心理舒适区

写在前面,大学生的心理舒适区最明确的就是觉得很多事情都离自己很遥远,以及做什么事情都习惯用解题和考试的方式去应对。为了这种舒适,往往会找借口去搪塞一些失败,逃避去面对某些困难,以及沉迷在某个项目上的某个成功点无法自拔。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舒适区,也是一个你想留也留不住,总要走出去的舒适区。所以校园生活确实需要规划,但更多的也建议大学新生好好体验大学生活。

跳出大学心理舒适区

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三步走战略,希望能够给到各位新生一点指引:

  • 第一步,适应大学生活,在最短的时间内多尝试,扩充自己的兴趣点;第二步,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调整生活节奏;第三步,拆解目标,暗暗努力,闷声发大财。
跳出大学心理舒适区

01 多观察 勤调整 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的主动权在于各位新生自己手里,你需要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自己要面对各种生活和学习甚至是感情困难,如何调整,如何把控方向,如何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如何为考研、国考、留学等做准备。

这些问题在大学的不同时间和不同场景内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应的策略也不同,大家切忌着急,拆解成目标,慢慢来实现。大学生活里还需要你提升自己的情商、财商,要学会和室友相处、学会主动和老师交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费等等等等。

你需要的是怀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不断的去接触这些信息,怎么让你自己在进步的同时大学生活过得开心也是很重要的。

必须要强调一下,大学之所以挂着个学字,就是因为学习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的绝不只是专业要求的课程而已,但是课业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奉劝大多数朋友不要放弃或者任由挂科不断发展,虽然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不重要,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这些坑而在之后付出代价。看看知乎上有多少挂科能不能够保研、挂科怎么才能去更好的学校留学之类的问题你就知道了。

跳出大学心理舒适区

02 多尝试 多思考 全面拓宽视野

大学阶段是一个最适合试错的阶段,尤其是大一、大二有大把大把的事件,切莫浪费在看剧等没有太多实际收益的内容上,要做有收益的事情。

(防抬杠备注:如果想要往游戏方向发展,你大可以打游戏,但是你要储备制作游戏相关的技能和相关思考;如果向往文娱方向,则可以看剧,也可以尝试着去拍摄制作或者书写评论)

眼界决定一个人的走向,

如何利用好大学的资源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是进入大学后必要的重要一课。

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尝试,有需要思考哪些内容呢,下面举一些栗子。

你想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不要把目光局限于班干部、学生会等。你可以考虑去尝试带一个团队,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甚至于从大一开始尝试去接触一些实习和外面的工作,哪怕是运营一个粉丝社群,其实都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总结,如何调动团队积极性,如何扮演好团队里的不同的角色…

你向往别的专业,你可以采用去互联网上听相关课的方式、可以去选择双学位,可以去对应的工作岗位实习,可以去通过各种渠道找行业大佬交流。总之你有太多的办法可以去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先做过这方面的事情,你就会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而不只是自己的心生向往。不要盲目跨考,很多时候只是你觉得别人家的西瓜比较甜。

你很向往某个互联网大厂,

你可以先了解他们的招聘需要,再持续关注他们的新闻,在各个岗位对应的内容上做出尝试。如果你选择技术方向,技术也分很多方向,你可以每一个方向去尝试,不要等到学到某个特定的阶段再去尝试。如果希望成为产品经理,你可以不断的去分析这个产品,去研究同类产品的发展,去找一些师兄给你指点…在这个过程中去尝试去反思。

你想做一个网红,想拥有自己的粉丝,你先不要管这件事情可不可行,你完全可以利用你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做好这件事情,保持一定的频率去坚持输出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可以总结很多东西,比如什么样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关注。

你想要去创业,你可以尝试去做一些事情,大学会提供很多的贷款啊包括各方面的内容支持你的创业项目。最关键的是你不能等待某些机会,完全可以主动的去找寻机会,面对困难一个个的去想办法解决,协调身边的各种资源。哪怕失败,也有很多可以反思思考的点。

跳出心理舒适圈的第一步,就是

不要觉得什么事情都很难,先去做。做完这些事情,无论结果如何,你就会知道要如何做这件事情才能做的更好,你就能够看到前人是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的。

建议大家给自己所有的思考和尝试都留下对应的作品和记录,一定会变成你的财富。

大学生活里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要害怕,先去尝试,多去反思,所有的付出,一定都会在你之后的人生中给与价值。

特别说明:这些尝试不代表你可以完全放弃大学阶段的学习,完成专业基本学习,不挂科,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体现,更何况不挂科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跳出大学心理舒适区

03 多学习 多总结 逐步达成目标

我们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大学阶段你最终可以走向的方向:

  • 继续深造(保研、考研、留学)创业、直接就业(国考、外企、互联网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些目标和规划你应当在大三之前给与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并在大三的初始阶段开始针对性的准备。不是说决定了就不能修改,但是你半途去准备另一个内容也意味着你会浪费一些时间。

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就要把目标拆解,每个阶段去实现一小部分。 比如考研,(不是说要大家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啊啊啊啊),信息收集就可以在大三之前完成,如果想要跨考,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当做平时的兴趣,按照步骤去补充一定的知识。

具体针对每个目标怎么做,在知乎上有非常全面的资料来帮助你,这边就不赘述了。

之所以说之前要多尝试拓宽眼界,就是为了能够结合外在条件与自身能力在做决定的时候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尝试过并且认可某个发展方向,比如你认为自己适合当一名程序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留下了一定量的作品能够说明自己的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储备。这个时候无论是找实习,还是考研究生,你都会很轻松。

这边特别要劝诫各位的就是不要眼高手低,看这山望那山,尤其是看到某些同学或者某些师兄师姐取得了某些成绩,就心心念念想要去达成某些目标。或者盲目的去追逐某些看上去很光鲜的工作。

也不要得某些优越感爆棚的臭毛病,举个例子,某些哥们一心想要钻进某些互联网大公司,总说着找不到工作,还不愿意承认自己优越感太强,看不上很多工作。殊不知其实很多自己没有听过名字的工作都是闷声发大财的工作。

如果按照以上的步骤,你应该已经完成了大一、大二去尝试很多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去做够积累,然后在大三、大四去实现大学阶段性目标的一个大框架。

如果还有什么不完善的,那就是你需要补充和完善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

。这个东西因人而异,需要你自己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探索和发展。

最后再强调几个:

  • 不管你打算干嘛,建议好好学习本职内容,不要挂科。不管你想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你睡一觉醒来还想去做,那就先去尝试。不管做了什么,记得总结记录,多留下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