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学书直到永和前

从王西神鬻书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文\ 安健

资深媒体人

文史随笔专栏作者、中国南社研究会会员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王西神照片。)

梁溪,有山谓西神,惠山之别称也;有人谓西神,王蕴章之别号也。民国初年,王西神在文坛名声很大。早年他趋身于激扬文字的南社,又创办《小说月报》,为首任主编,在职十年,后来才有沈雁冰、叶圣陶等接任。


王西神是个通才,精通诗词,尤擅四六骈文,是一位辞章家,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书艺功力甚深。张大千老师曾农髯称王西神的楷书“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王西神不光字写得好,书法理论亦嘉,著有多种著述如《墨林一枝》《墨俑余沉》《碑林奇字》等,惜未流传至今,已湮没无闻了。


王西神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他曾自称:“成佛肯居灵运后,学书直到永和前。”口气甚大,而其书艺亦确实上佳,蜚声于民国书坛。然而,岁月销金,沙砾埋玉,如今一些书法研究者已对其淡忘了。检点书架上今人著述,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收录120人。赵润田《民国书法风度》收录211人,管继平《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收录90人,均未见王西神。当然也有未遗忘者,当今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镰的父亲陈祖范著有《近代书苑采英》一书,其中列有王西神一节。南社研究资深学者李海珉《南社书坛点将录》,自然少不了王西神,着墨较多。李海珉将南社书家分为三等,即书法大家,书法家,善书者,共75人。书法大家6人,为于右任、李叔同、沈尹默、黄宾虹、萧退庵、谢无量。书法家15人,王蕴章列第二,名列马叙伦之后,邓尔雅之前,评价是很高的。


笔者亦是王西神书艺的粉丝与爱慕者,平时对他的翰墨亦多有留意和观察。本文拟从王西神的鬻书润格以及他创作的润格诗词,来谈谈他的书法艺术及其社会功能。


润格,亦称润例、润笔,是指受者付给作者的报酬。润格的出处,可追溯到《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 高熲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唐宋翰苑官员撰写公文,例奉润笔物。后泛指付给作诗文书画之人的报酬为润笔。相传第一首润格诗,是唐代殷文圭《贻李南平》七言绝句:“紫殿西头月欲斜,曾草临淮上相麻。润笔已曾经奏谢,更飞章句问张华。”此诗载于《全唐诗》七百零七卷。而古代最为著名的润格诗,莫过于郑板桥所作的“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一诗了。王西神所写的润格诗,虽然远没有郑板桥那么有名,但却是从古至今润格诗写得最多的书家,王西神共写过有关润格诗词多达十多首,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仅从笔者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王西神在上海报刊上曾先后刊登过九则鬻书润格(不完全统计),主要刊登在《申报》上,在这九则润格中含有七言绝句十三首,还有沁园春词一阕,四六骈文一章。在这些诗词中,既有王西神对书法艺术的感悟,更有一种鬻字办校的社会责任感,从中颇彰显其性情。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申报》报头。)


第一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一则润例:刊登于1922年《申报》(日期不详),文曰:“明码标价曰:暑假中索书者众,改定润例如下:扇面篆、隶、行书每页一元,工楷二元,联每副二元,余及文例均详润单,函索即寄。收件处:上海宝山路存仁里三弄底一七九号绿铁门内,莼农王蕴章启。”


1922年,王西神已从《小说月报》辞职,以后的十多年间,他曾陆续在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任教,还创办了上海正风文学院,亲任院长。这则润格中说“暑假中索书者众”,暑假是教师一年中最长的假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再加上王西神在沪上文坛的名望,以及书法造诣甚深,故索书者众多,于是他改定了原有的润例。说明以前就有过润格,但有没有刊登在报纸上,无法查明。现在所能见到的,这是王西神的第一则润格。


我查阅了一下当年同时期的名家鬻书润格,主要是看名头,当然书艺亦要在行,章太炎的润格最高,他写的四尺对联要二十元一副,清末状元张謇的四尺对联十二元一副,康有为的四尺对联十元一副,要比王西神的“联每副二元”,高出五至十倍。当然这些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名家。其实王西神的润格亦不算太低,南社耆宿高吹万的对联也只有三元。李海珉《南社书坛点将录》列为南社书法六大家之一、誉满江南的书坛名家萧退庵的对联与王西神一样,也是二元一副。可见王西神当年的书坛地位并不低。


第二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二则润例:刊登于1923年《神州吉光集》第5期,前面是一阕词,曰:“非人磨墨,乃墨磨人,莫笑诠痴。笑少年书剑,后车误中,半生铅椠,覆瓿同嗤。莲幕红凋,荷衣缁化,画尽蛾眉不入时。蹉跎处,试朝来看镜,鬓已成丝。 无端浮海秉桴,但荡气回肠感不支。算东涂西抹,前尘如梦,五张六角,许事谁知? 江上秋心,人间哀曲,伴我愁祗有诗画,无憀甚,援板桥先例,卖赋陈词。《沁园春》。”

词后附润例:“文例:寿序散文廿五元,骈文五十元,诗词题件每首二元……,书例:寿屏每幅三元,楷书篆书四元,楹联四尺二元,以上每尺加一元。条幅四尺四元,以上每尺加一元。堂幅四尺四元,以上每尺加一元。榜书每字二元(篆书)。扇面二元(篆隶行草)。小楷工书加倍。册页二元。碑志等件另议。加磨墨费一成。”


这一年的润例与上一年相比,对联价格相同,没有变化。扇面由一元加至二元。然润例前面的一阕《沁园春》,则添了无限的感叹,那时王西神已从民国初期的文坛上挥斥方遒的状态有所消退,他先后辞去了《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主编,在学校里教教国文,闲来写写书法。时年王西神已年届四十,颇感时光流逝,故在词中叹曰“半生铅椠,覆瓿同嗤。莲幕红凋,荷衣缁化,画尽蛾眉不入时。蹉跎处,试朝来看镜,鬓已成丝。”数年前他辞去《小说月报》主编时,亦有相似的感叹。当时他辞去主编既有不舍亦颇无奈,于是请黄宾虹绘《十年说梦图》,遍征友人题咏,大都为南社同人。并自作《十年说梦图叙》,那是一篇骈四骊六的典章,文中曰“卖痴未尽,怜西华之单寒;衒嫁无媒,许东邻之颦笑。往往驿骑纷来,订神交于尺素;邪许相应,牝微波于寸心。蠹食而求神仙,鸡鸣而思风雨。遂得因兹一说,慰彼四愁。尚留身外之身,更作梦中之梦。则斯图也,其诸飘风之箫,过时而在林,皱水之面,观河以自镜者乎!说梦命名,夫何间然?”从喧闹的文坛抽身而退后,王西神除了在学校教国文外,倒是有更多时间在书房里磨墨写字了,故自谓“非人磨墨,乃墨磨人,莫笑诠痴”。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王西神主编的《小说月报》)


第三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三则润例:刊登于1924年6月9日《申报》(见下图):“甲子年重订[文]寿序每篇五十元,墓志百元,诗词二元,点景倍直;[字]扇联各三元,行草篆隶工楷随点,余详润格,函索即寄。通讯处:上海《新闻报》馆及虬江路承德里一弄二家,先润后墨,随封加一,不如约不应。介绍人:吴昌硕、江亢虎、周梦坡、天虚我生、严独鹤、朱古微、王一亭、李洪然、杨翰西、天台山农、周瘦鹃同启。”


以往润格的惯例,有自订润格,亦有代订润格。而由一些名家与前辈署名代订润格,这样能抬高自我身价。比如齐白石早年的书画篆刻润例,便是由当时文坛与艺坛首领樊樊山、吴昌硕署名代订的。苏州名画家陆廉夫早期润格是由南浔大收藏家庞虚斋代订的。王西神这则润例,联合署名代订者众多,有书画名家吴昌硕、王一亭、天台山农,有文坛名人天虚我生、严独鹤、朱古微、周瘦鹃,还有同邑商界名流杨翰西等,可见王西神交往的朋友圈非同一般。果不其然,名家联署,身价立涨。这一年的寿序文章,润格比去年翻了一倍,扇面对联润格亦涨了百分之五十。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申报》王西神润例。)


第四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四则润例:刊登于1925年8月29日《申报》,这则润例是王西神与江南名画家谢公展书画合作润例,前有一段四六骈文:“荷风送暑,蕉雨迎凉,小联书画之船,藉订苔岑之契。因缘翰墨,请以一月为期,挥洒烟云,聊助三秋之兴。”后面的润格为“扇面西神书二元,公展画三元。围屏每堂书八元,画十二元。小楷点景加倍。余详润格。”


书画家合作是艺坛惯例,尤其像扇面,都是一面书法一面绘画,除了像吴昌硕书画皆擅者,能一人包揽,一般均为书家与画家合作而成。与王西神合作的谢公展,丹徒人,近代名画家,尤擅画菊,时有“谢家菊”之誉。谢公展当时在江南一带颇有名声,除了画得不错,而且他还在沪宁一带的美术院校任教,曾在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暨南大学国画学科任教,弟子成行,桃李无数,名声自然也大了,故他的画价比王西神的书法略高,比如扇面,王西神的书法是二元,谢公展的绘画是三元。当然,在艺术市场上,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档次,绘画通常要比书法贵一些,因为绘画的欣赏比书法更雅俗共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故民间有“好字不及烂画”之说。


第五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五则润例:刊登于1928年3月5日《申报》,文曰:“佣书海上逾十年,文字神交时相諈诿,不知其人可乎? 爰赋小诗,聊代五柳之自传。”后附七绝五首:


短墨磨人不自聊,秋心卷尽雪中蕉。

家风惭愧红鹅换,润格亲题学板桥。


名场少日惯奔忙,浮海归来鬓未苍。

却为周妻何肉累,江关萧瑟不能狂。


掌书参幕复从征,局近弹棋总未平。

翻尽十眉新样谱,蓬门犹是旧书生。


呼牛呼马任人施,翠迭龙峰系梦思。

差喜渔洋家法在,头衔残客换吟诗。


大雅扶轮孰启余,登车不落体何如?

酬缣计字难忘俗,草草劳人草草书。


诗后是润例:“[书例]屏联三四尺四元,五尺六元,六尺八元,七尺十二元,八尺十六元;堂幅三尺六元,四尺八元,五尺十二元;扇面四元,小楷八元,双行小楷二十元;册页四元;寿屏每幅八元。[文例]碑志传文二百元;寿序骈体一百元,散文六十元;诗绝句四元,律诗十元,词小令八元,中调十六元,长调廿元;联句八元,书件墨费加一。收件处:上海各大笺扇庄,余详润格。”


王西神在诗中说,从昔日的名噪一时的文坛归来,虽然视名利为浮云,却又为“周妻何肉”之世俗生活所累,于是只能卖文鬻字,一副酸书生的模样。所幸其文名书名日盛,他有王羲之的书风,王渔洋的文笔,操翰弄墨,酬缣不薄,从润格看,他写的寿序、联扇的价格,要比前几年高出不少。这里特别提一下第五首绝句的最后一句“草草劳人草草书”,草草劳人即出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骄人好好,劳人草草”,前人释“草”读为“慅”,假借字,忧愁之意。而王西神在此则别有所指,是指他的书法,王西神的书法各体皆擅,篆隶行楷,无不精妙,独草书稍欠,所以平时不常写,如有人要点正草隶篆四条屏,他一般会写笔调略带潦草一些的行草来代替草书,而且他常会在这类非正规的草书作品上钤一方“草草劳人草草书”的印章。王西神颇嗜六朝人书,他说“上承晋后,下开唐初,化篆之圆,得隶之方,凡盛称唐之欧虞褚薛,宋之苏黄米蔡,以及元之松雪,明之香光,六朝人均己导其先路。”我认为在王西神的各种书体中,他的楷书与篆书最佳,他曾撰有一联云:雕虫绝拔追秦相,挥尘清谈似晋人。他自认为篆书师承李斯,楷书师承六朝隋唐。至于他自谓“学书直到永和前”,乃是他的自负语,不必当真,他的篆隶可谓到永和前,楷书则得益魏碑,瓣香率更,都在永和之后了。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王西神书法四条屏。)


第六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六则润例:刊登于1930年2月《申报》,这次润例的标题为《王西神募建校舍合作减润书诗画启事》,内容为:

“西神为募建正风文科大学(本学期遵照部章分科大学制,改名正风文学院)校舍事,减润鬻书。虽小技,自愧夫雕虫而大雅不嫌乎?疥骆纷纷諈诿,笔墨为疲。近复承襄阳赵半跛先生(工画法花卉禽鱼,宗法青藤雪个,每幅均题诗一首)、徽歙吴子鼎先生(专画工细人物仕女,得费晓楼法乳)、钱唐汪馥园女士(洛年从女弟何诗孙孙女,山水得诗叟正脉)热心教育,加入合作。值春光淑媚之时,当几净窗明之会,张诸素壁,可作卧游;馈送亲朋,尤征风雅。所费不多,福缘甚大。谨铭心版,附贡简章:王西神书四五尺对联连玉版笺每付二元五角,如用各种金笺每付三元八角,屏条连纸四尺每堂四幅十二元,五尺十六元,六尺廿四元,中堂四尺连纸每幅五元,五尺八元,外埠寄费在内。邮票代现九折,以一分四分为限。字体正行篆隶,分八种随点,印有样本,函索附邮一角,内附黄淡如画、赵半跛画每联为一件,一星期取件,多则递加。合作诗书画对联、屏条、扇面例:赵半跛画中堂三四尺六元(连联八元五角),五尺八元(连联十元五角),屏条四尺四条(连字四条)念四元,五尺四条(连字四条)三十二元,扇面一书一画每页六元,均题诗一首,扇面自备。吴子鼎画中堂四尺念二元(连联念四元五角),二尺立轴九元(连联十一元五角),三尺立轴十四元(连联十六元五角) 扇面每页四元,连书七元五角,两星期交件。汪馥园女士画扇面每页三元,连字每页六元。以上合作之件必须书画同定,单定画者恕不应命。西神各种诗文寿序在三个月以内一律减为八折,过期照旧,详载润例。代收件处:上海九华堂记及各大笺扇庄,均加墨费一成。总收件处:(一)上海新闻报馆;(二)上海静安寺对面延年坊一六六二号秋平公室;(三)上海静安寺路三四五号正风文学院。

附缀小诗,藉博一笑:

( 一) 不作商人不作官,蠹鱼生计伴丛残;家风只爱红鹅换,赢得诗人一味寒。

( 二) 虚名难望砚田丰,文未成家书未工;冷抱冬心听荣落,看他桃李嫁东风。

( 三) 鸡鸣风雨闭闲门,浓泪染成淡墨痕;窃取定公豪宕语,黄金交遍美人魂。

( 四) 砚池点点落飞花,睡起惊看日影斜;只有白云懒如我,春风吹不出山家。

附:戚饭牛先生书联每付连纸二元;陶寿伯先生刻印每字五角。收件处:上海静安寺路三四五讧,正风文学院。”


这则润例文字颇多,内容亦很丰富,主要是为募建正风文学院校舍而募集资金,王西神邀请了一批书画界的朋友参加这次活动。当年王西神从文坛第一线退下后,一度十分热衷于教学事业,他担任了多个大学的教授,并与南社同人胡朴安等于1926年发起筹办了正风中学,后增设大学部,更名为正风文学院,以国学为教学重点,王西神自任院长。至1938年王西神辞去院长一职,他为正风文学院倾注了十多年心血。据当年的正风文学院学生江蔚云回忆说:“正风文学院是上海滩专研中国文学最高学府,校董是国民政府元老吴稚晖。王院长平时结交的都是硕学之士,因之他聘请到的教授,如胡朴安、胡寄尘兄弟、朱香晚、姚明辉、钱基博、吕思勉、潘兰史、陈祖壬、陈彦通、孙公达(孙诒让之孙,他是教《庄子》的)等人。章炳麟、陈石遗也来讲过学。”


江蔚云称正风文学院是当时上海的文学最高学府并非虚言,看一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便可知晓。这些师资中,一部分是王西神的南社友人,像胡朴安、胡寄尘、潘兰史等,还有一些人是乡梓朋戚,如校董吴稚晖,他虽是武进人,但从小在无锡生活,讲一口无锡话,自称是无锡人,与王西神颇为友善。钱基博是王西神的妹夫,钱基博早期的一些文章,许多是在王西神主编的刊物上发表。随着师生的增多,校舍已逐渐紧张,正风文学院早期的校舍是租借的,这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王西神准备寻找新地块,建造新校舍,但需要不少资金,王西神却一时筹集不到这么多钱。便想方设法动脑筋,各方筹集,而鬻字卖画亦是筹资的方法之一。王西神邀请了画家朋友赵半跛、吴子鼎、汪馥园,以及南社书家戚饭牛、无锡籍画家陶寿伯等人,一起减润义卖,筹资建校。他在润例后附了四首七绝小诗,诗中有“不作商人不作官,蠹鱼生计伴丛残”、“虚名难望砚田丰,文未成家书未工”、“鸡鸣风雨闭闲门,浓泪染成淡墨痕”等句,流露出艰辛办学、缺乏资金的无奈,不是商人不是官,人在江湖处处难的辛酸。幸有红鹅换字的功夫,以及友人的鼎力相助,让其聊以自慰。经过二年多的集资筹办,终于在上海闸北新建了正风文学院的新校舍。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正风文学院《纪念刊》)


第七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七例润例:刊登于1931年4月26日《申报》,标题是《王西神鬻书鬻文廉润例》,润例前是二首七绝:


东风扶柳上红墙,洗砚烹茶日渐长。

堂燕自忙人自懒,祗凭笔墨遣春光。


秦权周鼎差能随,晋帖唐碑亦我师。

一艺流传斯未信,涂鸦敢忘锡良规。


诗后是润例:“三四五六尺对联连玉版笺奉送,每对四元,字体真行草隶篆钟鼎甲骨砖文随点,铁线篆加倍。寿序杂文诗词均照庚午年润例八折,余祥润例。通讯收件处:上海胶州路一号西神寓,上海新闻报馆、上海南京路大庆里韦千里寓、上海各大笺扇庄。另加墨费一成。润资悉充正风文学院建筑校舍之用。”


从1930年起筹建正风文学院新校舍起,王西神的润例大多是为了筹资建校。同时他的诗句与润例中也体现了王西神的书法造诣,如“秦权周鼎差能随,晋帖唐碑亦我师”之诗句,还有润例中“字体真行草隶篆钟鼎甲骨砖文随点,铁线篆加倍”等字句,可见王西神于书法艺术是昆乱不挡,各体皆擅,颇见其传统功力甚深。陈祖范在《近代书苑采英》一书中(见下图),撰写王西神的一章,称其书法是“化蜕北碑,神到永和”,概括得十分到位。陈祖范还说:“王蕴章书法浑厚工稳,宗法欧阳询。字形多取扁,转折甚得力。笔者揣摩,他只是以率更体为主旋律。味其笔趣,似还涉及隋代的《七帝寺造像》,北齐的《郭铁造像》,北魏的《元均墓志》及《残玄墓志》,并不局限于欧体。”笔者亦认同此说,王西神的书艺可谓转益多师,除师承晋唐一脉外,还参法金石碑版,诸如甲骨、钟鼎、简牍、碑碣、瓦甓之类,无不涉猎。在各种书体中,他于篆书尤多心法,诸如大篆、小篆、缪篆、铁线篆,无不精通。书法创作与研究,有碑学帖学两派,碑学得益于清乾嘉金石学的兴起,晚近以来包世臣、康有为倡导碑学不遗余力。王西神对此亦深有研究,并撰有《碑林奇字》等金石学专著。王西神在正风文学院还专门设立书法课,由他亲自上课,并自编讲义,传授其平生书艺心得。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陈祖范的著述。)


第八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八则润例:刊登于1932年7月17日《申报》,标题是《王西神吴子鼎合作减润书画》:“扇面每页八元。书,真行篆隶随点一种,每页四元。单行小楷八元,四体十元。画,人物仕女随点一种,惟点品不应。仅七八两个月以二百页为限,额满即止。总收件处:上海新闻报馆。其余各种书文画件均原润不折不扣。各大笺扇庄代收,加墨费一成。西神寓上海胶州路一号,子鼎寓苏州闾邱坊巷十一号。”


王西神与吴子鼎的书画合作润例,两年前为筹建正风文学院校舍就合作过。吴子鼎,名瑞汾,安徽休宁人,工山水、人物,晚清时曾入江苏巡抚、直隶总督陈夔龙幕府。王西神、吴子鼎两人均是赵半跛创办的“秋英会”成员,赵半跛,原名赵润,有足疾,故自号半跛。民国初期画家,以花卉草虫见长。秋英会是海上文艺界的雅集活动,成立于1928年,经常参加集会的有曾农髯、潘兰史、王西神、朱古微、王一亭、吴待秋、张大千、张善孖等一众大咖。成立之初便举行了书画金石展览,参加者众多,盛况空前。王西神与吴子鼎都有书画参展,故两人常有艺术切磋与交流。此次两人的书画作品减润酬宾有何目的?润例中没有说明。但据笔者揣测,应该也是为了筹资建校,从1930年开始筹办,到1933年秋建成新校舍,此则润例刊登于1932年7月,正是建设校舍的关键时刻。


第九则润例

王西神的第九则润例:刊登于1935年12月10日《申报》。前有七绝一首:


广厦成时室已倾,秋心郁郁与云平。

惟将一管生花笔,博得全家藜藿羹。


仆因建造校舍而破家,因破家而不得不卖文鬻字为活,以文字禅作逋逃薮,片纸只字,仆视之皆粒粒盘中餐也,空言諈诿,恕不应命。客有以仆润格曾否变否及有无廉润为问者,口占一绝答之:


煮字疗饥笔有灵,三年润格未曾停。

不增不减无明尽,一卷多心般若经。


寿文每篇百元,寿屏每幅八元,三日取件。对联三四尺每幅四元,五尺六元,六尺八元。屏条每堂四尺十六元,五尺廿四元,六尺三十二元,余详润格。函索付邮二分即寄。通讯收件处:(一)上海新闻报馆,(二)上海白克路修德里十七号秋平云室,(三)上海闸北交通路正风文学院电话30630号。


刊登此则润例时,正风文学院新校舍已建成,然亦耗尽了王西神的全部家产,故有“广厦成时室已倾”之叹,因建校而破家,不得不年复一年以卖文鬻字为活,贴补家用,故云“煮字疗饥笔有灵,三年润格未曾停”。笔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约郑逸梅先生在无锡日报上刊登专栏文章,其中有一篇写王西神的文章,便提及王西神鬻字建校之艰辛,文曰:“他为了创办正风文学院筹备基金,减润卖联,日间无暇,每晚写联二十多件,精力为瘁。”郑逸梅与王西神是文友,又都是南社中人,当年常在沪上公园中茶聚闲聊,相知甚多。郑逸梅的这篇文章,笔者至今还保存着原稿。


王西神是笔者的乡梓前辈,一向倾慕他的文名与书艺,故亦留意他的翰墨,有幸于三十多年前在上海博古斋画廊购得王西神书法对联一副,字体是大篆,写得圆浑古朴,联语为:“为国招贤,如工求木;因才成器,犹沙得金。”那时价格亦不贵,约本人一个月的薪酬奖金而已。斯人虽逝,墨香尚存。笔者常于春秋佳日,将此联悬于书房白壁,心赏之,目悦之。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图为:笔者所藏王西神书法对联。)


综上所述,书画润格是艺术创作与流通中一个重要的媒介因素,润格的背后有着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它反映了社会与市场对书画家艺术造诣的评介,同时也是艺术市场繁荣与否的晴雨表。而润格的撰写,也表达了艺术家的志趣与心迹,像郑板桥、王西神的润格诗即是如此。而在王西神的上述九则润格中,约有一半是为了筹资办学而鬻字,也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这也赋予了书法润格在市场功能之外,还有其社会功能,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良知所在。对于今天日益功利化的艺术界是有所启示的。


资料参考:

1,著述《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作者:王中秀、茅子良、陈辉)

2,文章《从润例看民国书画家经济意识的提升》。(见《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第6期。作者:陶小军)

3,文章《由办刊到办学——从报道中看王蕴章的人生嬗变》,(见《新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 。作者:傅宏星)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说明:


本文是笔者为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学术研讨会所撰写的论文,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论文已收录于团结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的《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学术论文集》。

安健 虑得居:从王西神鬻字润格论其书法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