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彰顯匠心獨具

巍巍太行山,盈盈汾河水。在美麗的汾河河畔,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的建設者們正全力以赴,建設太原市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重重挑戰,大家鼓足幹勁,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已完成約50%的工程量。

太原市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北起中北大學,南至清東路,是我省首條自行車專用道工程。據瞭解,河東部分全長43公里,河西部分全長32公里。其中該公司所承建的標段全長17.5公里,專用車道施工範圍約7.1公里,採用雙向通行的設計,道路淨寬5米。

“勿擾模式”,惠民又便民

“因施工給您帶來不便,請您諒解”“您諒解,我出力。攜手共建美麗太原城”……深秋時分,記者走進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工程施工現場,這樣溫馨的文明標識牌隨處可見。

“因公司施工部分場地靠近長風商務區,車流量和人流量相對較大,處理好因施工所帶來的市民日常出行問題,成為公司建設者們面臨的首要問題。”中鐵十七局集團五公司太原濱河自行車道項目經理陳棟告訴記者,項目部在動工前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徵集附近住戶意見,按照“必需、緊湊、高效”開闢通行通道,採取了動態封閉圍擋施工、勞務人員和設備車輛錯峰進場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證市民的正常出行。

記者瞭解到,在施工標段內,需建設2個自行車道出入口,因自行車專用道佔用了長風商務區(西側)與濱河公園和躋汾橋(東側)連通的踏步和無障礙坡道,因此在原踏步位置設計了自行車專用道下穿通道。

建成後,將形成一個空心長方體結構。行人通過通道頂出入濱河公園,而下方則是為騎行者們提供的通行空間。

降塵防汙,愛護母親河

隨著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項目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避免因施工對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具體採用溼水作業的形式,調動水車、噴霧車等車輛設備,及時對施工所產生的揚塵進行處理。

“我們對裸露土壤採用綠網覆蓋的方式,儘量減少土壤的肥力流失,為後期綠植的再次覆蓋提供基礎。”陳棟告訴記者。

因施工現場靠近汾河,為保護汾河水質,該項目部在施工現場並未設置工人生活區,同時安排專人每日定點送餐,並對餐飲垃圾進行集中統一處理,嚴禁產生不必要的生活廢水,最大化保護汾河。

材料環保,共享美好生活

“我們使用了彩色陶粒路面這一新型的施工技術,打破了傳統黑白兩色單調的路面顏色,以其鮮豔的色彩有效地改善道路空間環境,具有調節城市熱島效應、交通警示、保障行車安全等作用。”具體負責路面施工的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

記者看到,在一段已經完成路面鋪設的路段內,兩旁的銀杏樹換上了“新裝”,水面上野鴨嬉戲逐鬧,空中不時地飛來幾隻白鷺,落日餘暉下,泛著金色水波的汾河靜靜流淌。

“等到濱河自行車專用道全面完工後,市民在通過騎自行車享受綠色便捷交通的同時,又可以暢享汾河景區美景,進一步改善城市親水性。”陳棟告訴記者。

據悉,該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構建汾河道橋綠色出行交通體系,實現景區設施功能與城市發展互聯互補,滿足市民遊客綠色出行,讓太原市民可以悠閒自在時在花海綠林中暢遊,也為日後環太原國際自行車賽提供了場地設施,進一步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之路,使城市的影響力更上一個臺階。

本報記者王佳 通訊員張歆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