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增加青少年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昨天門診接待了一個女孩,一米六五的個子,體重只有70斤,可她依然覺得自己太胖了。已經好幾年時間了,她尋找一切機會避免和家人一起進食,偶有家庭聚餐,她就不停給別人夾菜,忙碌著自己都顧不上吃。同學聚會,她聲稱自己對很多食物過敏或者她胃腸道不好,不能吃太多東西。她尋找一切機會和藉口逃避進食。讓她最開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體重秤上看見體重減輕了。如果體重沒有變化或者變重了,她就很煩躁,控制不住地發脾氣。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增加青少年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這樣嚴格控制食物攝入很長一段時間後,她開始無法忍受飢餓,無法控制自己的食量,有時一次能吃下十幾個饅頭、2碗酸辣粉、3碗米飯、菜和水果,相當於十幾碗麵條的量。只要她開啟了進食的過程,她就要把身邊能夠見到的食物全部吃完才善罷甘休。吃完她就非常害怕體重增加,於是就通過摳吐、吃瀉藥、大量運動等方式將食物清除出去。一次暴食之後,又進入很長一段時間“厭棄”食物的過程,最後又失控了,爆發了一次大量進食、催吐、導瀉、大量運動。就這樣週而復始。她的月經也不來了,好幾次因為低血壓低血糖暈倒。父母強迫她前來就診。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增加青少年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根據這個患者所存在的持續的限制食物的攝入,強烈的害怕體重增加,對自己的體重產生扭曲的認知,即明顯體重已經低於正常值了,可仍然覺得自己太胖,可以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這是屬於進食障礙譜系的一個診斷。對於“厭食症”,很多人存在誤解,認為困擾患者的主要是對食物的討厭和拒絕,其實這並不是“厭食症”的核心要義。厭食症中暴食/清除型有時容易和貪食症混淆,但二者最容易鑑別的點在於對體重指數的判斷,“厭食症”的診斷要點為顯著的低體重,其嚴重程度根據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來判斷。BMI≥17kg/m2為輕度,17kg/m2>BMI≥16kg/m2為中度,16kg/m2>BMI≥15kg/m2為重度,體重指數<15kg/m2為極重度。所以,醫生診斷患者“神經性厭食”,患者卻存在大量進食的情況並不是誤診,進食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患者極度害怕自己發胖的心理,並且體重明顯低於正常依然覺得胖。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增加青少年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神經性厭食症”通常始於青春期和成年人早期,因為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他們開始關注自己方方面面的變化,期望能在各方面都表現理想。對自我的完美期待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讓自己的外形符合大眾的審美期待,而一旦孩子們開啟節食減重的過程,體重減輕帶來的成就感很容易讓人成癮。

當然,我們說對於心理發展相對健全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出現進食的問題,對體形的過度關注,但發展至進食障礙的,除了社會審美的導向和青春期孩子的愛美心理外,還有著更為令人擔憂的就是個體成長過程的創傷。已有的研究表明,經歷過兒童期性或軀體虐待的個體發生神經性貪食症的風險增加,低自尊、兒童期的焦慮障礙也和進食障礙的發展有關。來自於家庭養育中的嚴苛、貶低、忽略容易使個體陷入內在低自尊和外在高期待的衝突中,在無法應對生活時,個體也容易在青春期發展出進食障礙。

剛才提到的那個患者,她在青春期時,她和母親出門,她在前面走,母親在後面,然後她就聽到母親對周圍的人說:你看她,屁股圓滾滾的,像一隻肥母豬。她的母親待她一向言語刻薄,她能想象母親說這句話時那種鄙薄的神情。於是那句“肥母豬”成了她整個青春期的恥辱,她從不敢穿漂亮衣服,只穿那些顏色灰暗、寬鬆肥大的讓人看不出樣子的衣服,她特別害怕別人看見她的“大屁股”,她恨不能把自己隱藏起來。為了與自己內在的“肥母豬”的扭曲意象做鬥爭,她陷入了嚴重的進食障礙中,她看不見自己的消瘦,只能看見“圓滾滾的屁股”所帶來的極度的羞愧感。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增加青少年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青少年的進食障礙往往伴隨著很多長期發展中的心理問題,父母在養育過程中,挑剔、嚴苛、貶低、忽略等行為態度,或者過份關注孩子的進食行為,對孩子的行為過於控制等等影響孩子自尊並對孩子持有過高期待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罹患進食障礙的風險。

注:本文所有的圖片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請告知,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