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評論|把握好常態化防控中的變與不變

□ 本報評論員

伴隨疫情形勢不斷好轉,防控由“應急”轉向“常態化”,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生活出行,也隨之進入一個重新調適期。科學研判當前形勢,準確把握常態化防控中的變與不變,對鞏固疫情持續向好態勢,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經歷過最初的嚴陣以待,當前人們對疫情的感知在變化,整個社會心態也變得微妙起來。在社區一線,有的地方防控,測量體溫“虛晃一槍”,掃碼登記無人查驗,全靠群眾自覺;有的地方則不作區分,一律從嚴,使得高峰時段人流擁堵加劇,無形中增加了聚集風險。常態化防控中,“意思一下”走形式,浪費人力物力不說,還容易出現漏洞;“過度防疫”一刀切,又過於死板、影響效率。到底該怎麼防、標準在哪裡,一些同志直言有些“摸不準”。如何因時因勢因事制宜,以動態管理調整標準舉措,讓防控工作更具針對性、可行性和實效性,是對各級各部門治理能力的新考驗。

從“應急”走向“常態”,堅決態度不能變,思想之弦不能松。還記得春節期間,疫情來勢洶洶,一切充滿未知,但各方防控迅速全面啟動,防控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一舉扭轉戰局。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在於黨中央果斷決策部署,省委堅決貫徹執行,全省上下齊心抗疫,以堅定有力的戰疫態度,從嚴從實的防控措施,築起一道阻擊疫情的鋼鐵長城。抓好常態化防控,也只有繼續保持這種勁頭,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讓防控“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我們才能掌握鬥爭主動權,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向好態勢。

從“應急”走向“常態”,治理方案要創新,具體策略要優化。常態化,絕不是經濟社會“凍結”常態化。我們既要保持警覺,防止出現防控真空,又不能過分焦慮;既要把病毒“鎖”起來,又要讓經濟社會穩定有力地“跑”起來。對此,我們就有必要來一次綜合研判,哪些措施是必須保留的,那就堅決保留;哪些環節關口決不能失守,那就必須精準制導,盯緊盯牢,堅決從嚴;哪些措施當前已經失去了效用,那就要上下協調,逐步取消。如此,我們才能在動態調整中,努力求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