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前段时间,演员王鸥回到家乡广西南宁录制《我家那闺女》,被网友拍到在小店里吃老友粉。一贯以御姐形象示人的王鸥也有如此接地气的时候,毫无偶像包袱,瞬间亲切感爆棚。

还记得之前上《天天向上》的时候,王鸥就推荐过老友粉,还把一碗地道的老友粉带到了节目现场和大家分享。现场的主持人和嘉宾在品尝过后都赞不绝口。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那之后有很多次,只要一提起家乡美食的话题,王鸥就必推一次老友粉。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好吃,太让异乡的游子魂牵梦绕了!

如果说,民以食为天是真理,那么对南宁人来说,一定就是“民以米粉为天”。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南宁人都可以相约“食佐”一碗老友粉。可以当做佐餐小吃,也可以当做主食。

若问何以寄托南宁人的思乡情,非一碗浓香滚烫的老友粉莫属。

人在他乡,最想念的就是老友粉那一口浓郁的汤头,咸鲜够味的猪杂,和可以吃到爽的切粉。

走在南宁那些烟火气十足的小巷里,空气中就弥漫着引人舌尖想要跳舞的香气。老友粉最独特就是它的做法:虽然是汤粉,但却是由爆炒而来。丝丝入味毫不寡淡。

老友粉的魔力,只有亲口尝过它的人才知道什么叫难忘。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 烟火气中的老友香 /

天刚蒙蒙亮,街边的早餐铺就开摊了。

三三两两早起的人来到摊前,坐在小板凳上,朝老板喊上一句:

“老板,来3两老友杂!”

“2两老友粉,不要葱!”

“1碗老友粉,少点辣椒!”

只见老板应声切肉拿锅铲,没两分钟锅上就起了热气。

开锅淋油烧热,豆豉、葱姜蒜末、辣椒碎一并入锅炝炒。当香气扑鼻时,就可以放入已用料酒、盐、糖、生抽、胡椒、淀粉腌制好的猪肉、粉肠、猪肝等食材,再辅之番茄煸炒出汁,同时洒下适量的盐、酱油与醋继续翻炒。

待肉类炒至微黄,便可倒入酸笋丝炒香。然后加入熬好的高汤煮沸,就到了放入米粉的时机了。

有的店家还会在米粉煮散开后,放入几片青菜。当满锅食材一起翻滚扑腾,汤色呈现褐黄色时,一碗老友粉就可以出锅了。

别看工序看似繁琐,老板的动作都是极快的,翻炒下粉出锅一气呵成!

并且,就像南方的菜市场服务事无巨细一样,在南宁吃老友粉,老板也会不厌其烦地满足顾客“不要葱”“不要酱油”“不要豆豉”等等小要求。让你有一种吃到了“量身定制”的感觉。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滚烫的老友粉边吹边吃正是精髓。新鲜优质的米粉咬之Q弹有韧性,肥厚的粉肠入口,汤汁在唇齿间四溢留香。

值得一提的是,老友粉中的米粉不是桂林米粉中的圆粉,而是南宁人钟爱的宽度约1公分的切粉。若在外地,除了空运,恐怕是吃不到这一口地道的切粉了。

而在螺蛳粉中备受争议的酸笋,放在老友粉中,居然只剩下了“香”这一种味道。没有丝毫被嫌弃的“酸臭”味,只有咸香爽脆。

食一口粉,吃一口肉,再喝一口汤。出一层薄汗,浑身舒爽。

/ 老友粉的真谛 /

在南宁,老友粉不是能在米其林餐厅里吃到的美食。人气最高的,往往是最不起眼的小摊。

在老友粉摊前,有早起开工的蓝领白领,有豪车就停在旁边的老板,有晨练结束的老人,也有吃完赶着去上学的学生。

在这里,只有向往着嗦一口老友粉的胃,而无阶层之分。这是属于南宁的“市井”文化,也是“老友粉”这个名称的真谛。

到了夜晚,老友粉又会迎来另一种做法。那就是,省略上述的高汤步骤,一切皆炒之,炒出一份浓香肆意的“老友炒”。在南宁,没有老友炒的夜宵摊,都不能算真正的夜宵摊。

三五好友分吃一份老友炒,“撩”着田螺,喝着啤酒谈天说地,好不痛快!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2007年,在南宁公布的首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老友粉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梧州的炒河粉,并称广西的“四大米粉”。可是在外省,老友粉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其他的“三大”米粉。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友粉的精髓全靠快速的爆炒。厨艺、食材、火候缺一不可,不太便于远距离传播。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 近百年前的归属感 /

相传,老友粉的前身是老友面。

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位老伯是周记茶馆的常客,每天都来喝茶报到。后来有一次,老伯感冒了,因为身体不适好几日都没有光临周记茶馆。

周记的老板十分挂念,于是便煮了一碗面条,配上蒜末、豆豉、酸笋、肉末、胡椒等食材爆香入面,赠予老伯。

这碗鲜香酸辣的热面条令老伯食欲大增,发了一阵汗,感冒也见好转。老伯为感谢周记老板,书写一块“老友常临”的牌匾回赠老板。老友面此后便逐渐名扬八桂大地。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随着历史的发展,老友面也跟随着“粉之都”广西的食材偏好演变,将面替换成了米粉,最终有了今天牢牢抓住每个南宁人的胃的老友粉。

广西的气候潮湿,夏季湿热,冬季湿寒。一碗老友粉下肚,夏可开胃祛湿,冬可暖身驱寒。

如果来旅游的朋友拿不准哪家味道好,有天福香、舒记、复记等连锁品牌等任君挑选。若是想品尝最地道的风味,无名小街的小店更容易吃出一口惊艳。

对于近百年前的那位老伯和茶馆老板来说,老友粉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而对于我来说,老友粉就是家乡最熟悉、最亲切的味道。

归属感就这样在大街小巷的烟火气中,在翻滚蒸腾的老友粉里悄然滋长。

/ 儿时清晨的向往 /

我自小就不是一个喜欢早起的人,很多时候都会为了多睡几分钟,而选择买了早饭边走边吃。

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每周总有那么几个清晨,特地早早起床,就为了吃上一碗老友粉。因为老友粉总是很受欢迎,摊前的队伍总是很长。而等待老板炒出一碗老友粉,再吹凉入口,还需要多一些闲适惬意的时间。

那个时候年纪小,食量只够吃1两粉。老板总是调侃我们几个小朋友是“猫胃”,然后再多给我们加一些菜,让我们多吃一些,饱饱地去上学。

如今,当年一起吃老友粉的小伙伴,早已分散在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

今年元旦过后,小学时的好朋友结婚,那时候的小伙伴又聚到了一起。大家在一起开心谈笑,仿佛都还是那时的少年。而到了约饭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老友粉店。一碗不到10元钱的老友粉,给了我们大大的满足。

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都在每一口舌尖的享受中了。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以前在北京,想吃一碗老友粉很难寻。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家广西人开的米粉店,甚至还有可以网购到家的“方便粉”。只要烧水煮米粉,放入料包就可以了。但是怎么都吃不出街边小店炒出来的独特味道。

倘若时光荏苒,总要有一种味道留存心间。

承蒙生长在南宁,一碗老友粉的满足,够我品尝好多年。

让王鸥念念不忘的老友粉,到底有什么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