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宅經濟化帶來的營銷新機會,“同城到家”營銷時代來臨

全球化的“宅經濟”興起帶動了消費者新生活方式。在國外的“宅生活”是瘋搶末日產品,罐頭、衛生紙在全世界各地線下超商被搶購一空。中國的“宅生活”卻不需擔心囤貨問題,手機下單即可滿足日常生活。

近期,阿里巴巴全域營銷學院在優酷頻道推出了《無忌之談》營銷類談話節目,談現象、談場景、談故事,鼓勵營銷人員打破自己的條條框框,不要被自己內心的箱子所限制。

首期節目,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董本洪(Chris Tung)就“同城到家”營銷展開討論。他在節目中談到:“疫情時代的‘宅經濟’再進化成了同城零售的商業模式,正式開啟了‘同城到家’時代的來臨。”

同城到家營銷不但提高了消費者的體驗度,還同時提高了喜好度以及忠誠度。此外,線上線下一體的消費者資產沉澱在品牌數據銀行,以全域營銷下的消費者為核心,分析、洞察商業機會點,同時針對消費者決策鏈路做出全盤掌握。

四大特徵,詳解“同城到家”時代的營銷

在同城到家的營銷模式之下,營銷人有怎麼樣的啟發?同城到家營銷方式,和以往的傳統營

銷會有什麼樣的不同?

第一,在營銷理念上,傳統的營銷理念是電視廣告、戶外宣傳,大面積粗顆粒度的營銷轟炸;同城到家營銷裡,是以消費者所在地為核心,區域化、個性化營銷。

第二,在消費者觸達方式上,傳統的觸達消費者方式,是單一而且割裂性的觸達;在同城到家營銷中,以地理位置及時間為考量,跨媒體觸點的立體式觸達。

第三,在評估指標上:傳統營銷看重的是銷售額、與市場份額;在同城到家營銷中,看重的更是一個品牌在城市中,人群的增長空間及滲透率。

第四,在體驗指上:同城到家以地域為營銷核心,提供消費者商品個性化推薦、就近配送的五星級及時需求滿足的體驗。

年初的宅家生活帶動了“同城到家”新營銷時代的來臨。以地理圍欄為核心的本地生活加入,大大提高了消費者的便利性體驗,對於商家除了可以增加覆蓋量,還可以提升購買頻次和客單價。

三把鑰匙,抓住“同城到家”營銷新風口

風口已來,掌握好“同城到家”的新趨勢,乘風而行事半功倍。董本洪因此希望每個營銷人心中都能有三把鑰匙,掌握好”同城到家”這個新風口:

第一,數據分析能力,基於生活圈地理位置,達到人貨匹配的提效。過往的營銷對於人與貨的匹配有一定的掌握,但是要做好”同城到家”以生活圈為維度的營銷,需要結合數據趨勢,視線上線下消費者資產為一體,掌握好消費族群在不同場域的購買習慣,並以地理位置為中心的人貨匹配,以數據為核心達到營銷的提效。

第二,營銷觸達能力,多端、高頻、智能整合,達到人群增量以及時時提給供消費者更好的商品。同城到家營銷的特殊點在多端,除了線上旗艦店、線下門店以外,疊加上了本地生活”餓了麼”、支付寶,以及手淘輕店三個強消費者觸達機會。三者聯結相互覆蓋的多端與高頻觸點,無縫滿足消費者無所不在的需求。

第三,高效履約能力,小時達、同城達、前店後倉的服務及物流的運營保障。同城到家營銷是基於地區小時生活圈,在服務端、物流端阿里巴巴給商家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從門店覆蓋、擴展到本地生活同城達的服務覆蓋,以及前店後倉等的網狀式架構的發貨能力,提供消費者更便利的小時收貨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