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子貢曾問孔子:

“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

孔子告訴他——

所謂恕,便是包容。

包容,不是一味忍讓,而是懂得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懂得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是嫉人之才,鄙人之能。

人們常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大海因包容了溪流,才得以成就江河之勢,人亦是如此。

心若計較,遍地是怨言,心若坦然,隨處是風景。

- 01-

察人之難,諒人之過

前幾天下班的時候,突然下起暴雨,我被困在了公司樓下。

這時候迎面衝來一個外賣小哥,我看他全身都溼透了,狂風席捲著暴雨噼裡啪啦狠狠地砸在他臉上。

他舉著電話不知道說著什麼,眼裡寫滿了著急和慌張。隱隱約約從電話那頭傳來:“差評”、“退單”的字眼。

我看著外賣小哥又匆忙整理了雨衣,抬頭望了望天,嘆了口氣,像一條光滑的泥鰍,迅速鑽進暴雨裡,漸漸遠去。

腦子裡頓時浮現起,外賣小哥送達後,對方一頓劈頭蓋臉臭罵的場景。

想想,很是心酸。

若不是生活所迫,若不是養家餬口,誰願意這般委曲求全?

活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委屈和無奈,也有躲不開的疲憊和心累,學會體諒別人的艱辛,學會寬恕別人的過錯,這是生而為人最大的善良。

人的心只有拳頭那麼大,可一個懂得包容的心卻能容下整個世界。

包容,不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胸懷。

正如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一個懂得包容的人,對瑣事不計較,對別人多體諒。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理髮師給周恩來總理刮鬍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就把總理的臉劃破了,理髮師很緊張,不知所措。

但總理並沒怪他,反而笑著說:

“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和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

你看,一件小事,便能看出周總理如海洋般寬闊的胸懷,似春風,如暖流,沁人心脾,予人溫暖。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

人活著一輩子,沒必要處處計較,事事糾纏,放過別人,亦是善待自己。


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 02-

揚人之長,補人之短

我有一個表姐,今天35歲了,還沒有結婚。

家裡人都十分著急,給她介紹了無數對象,但她每次都能把對方氣走。

因為她每次相親不是嫌棄對方個子太矮、顏值不高,就是嫌棄對方賺得不多。總之,在她眼裡,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後來有一個朋友跟她分析了下:

你想找的“完美配偶”是不存在的,每次相親你總是先看到對方的缺點,完全沒有給機會去深入瞭解對方的優點,又怎麼可能有發展的機會呢。

誰說不是呢?

有人說話口音重,你不願和他做朋友;

有人脾氣不好,你抹殺了他其他的好;

有人自私了點,你就認定他人品不好。

與人相處,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缺點,卻看不見對方的優點。

久而久之,這個缺點就會無限放大 ,讓我們忍無可忍。

但你要知道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只要是人,總會有缺點,或粗心,或自私,或貪婪,或脾氣古怪,而我們自己也是有缺點的。

如果你不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又憑什麼要對方包容你的缺點呢?

以前有個同事,就是十足的“完美主義者”。

他很能幹,交給他的工作也能出色完成,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對同事很挑剔,一點都不信任。

每次團隊合作,他都喜歡親力親為,總嫌棄別人效率太慢,寫個郵件要花費大半天,不靠譜到了極點。

他常常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漸漸地,同事也不喜歡跟他一起共事。

後來有一次大型活動,他負責統籌活動流程。

他在活動現場一個人忙前忙後,活動本來很成功,可在最後一個互動環節,他竟然忘記請出一個重量級的嘉賓,就匆忙推上蛋糕,宣佈活動結束了,結果觀眾全都一頭霧水,主持人和嘉賓都非常不開心。

活動一結束,他便質問同事:“為什麼不提醒我?”

同事很坦然地回答他:之前早就問過你,是你自己說統籌由你自己一個人負責,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怎麼提醒?

所以你看,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如果總帶著挑剔的眼光去生活,去看待周遭的人,不懂得包容,那麼不僅你累,你身邊的人也很累。

多記住別人的好,擁有一顆包容之心,遠比記住別人的缺點,要快樂百倍。

多多包容別人,既開心了別人,也讓自己的世界更開闊了。

何樂而不為?


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 03-

敬人之才,容人之能

還有一種最高級的包容,叫不嫉人之才,鄙人之能。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小心眼,不嫉妒別人的才能,懂得欣賞別人的優秀。

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善妒的人,沒有好下場。

孫臏和龐涓均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

當時正趕上魏國廣招天下賢士,龐涓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很快做了將軍,盡享榮華富貴。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墨子向魏王引薦了孫臏,龐涓表面上很歡迎,實際上卻嫉賢妒能,日日夜夜擔心孫臏取締了他的地位。

孫臏來到魏國後,龐涓三番五次陷害孫臏,甚至引得魏王大怒,要殺了孫臏。但龐涓貪圖孫臏的《孫子兵法》,就假意求情,削去了孫臏的膝蓋骨,再也不能帶兵打仗。

得知龐涓奸計的孫臏,裝瘋賣傻被救回了齊國,爾後出任軍師,和大將田忌一起並肩作戰,在“圍魏救趙”戰役中,一舉殲滅了龐涓的全部軍馬,龐涓無路可走,最終自刎於馬陵。

嫉妒,是人最根深蒂固的一種負面情緒,避之不及,如影隨形。

我想你身邊肯定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自己不夠美貌,就質疑別人的天生麗質;

自己不夠有才,就貶低別人的作品;

自己不夠優秀,就忽視別人的努力;

自己過得不好,就見不得別人好。

善妒而不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只會成天自尋煩惱,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當別人有好事時心裡就更加不平衡,不是怒氣沖天,就是嫉恨在心。

其實,嫉妒本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這種負面情緒肆意滋長而不控制。

如果能將嫉妒心化成向上奮進的源動力,見賢思齊,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是一種莫大的胸懷和格局。

就像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境界。

就像鍾子期和俞伯牙,互相欣賞,敬人之才,容人之能,才有後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巒如此,人亦如此。

欣賞別人,是一種氣度,一種胸懷,一種智慧。

學會欣賞的人,內心會生出包容之花,所有的美好都像花兒一樣繽紛綻放。

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林荒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