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存不下錢

我為什麼存不下錢

年初制定了存錢計劃和目標,左擠擠右擠擠,感覺可以攢下好多錢,一不小心就可以湊足一套二線城市首付,於是滿心歡喜。

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2019年已結束,賬戶上的金額連續幾個月都不見漲,相較年初金額沒有多大的變化,存錢目標宣告失敗。

問題已顯露,就很有必要分析一下原因。

(一)為什麼存不下錢

萌萌認為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1、收入太低

收入太低是硬傷,也是存不下錢的主要原因。其次,收入結構不合理,抗風險性低。

受今年經濟下行、P2P雷潮、中美貿易戰等負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理財收入差強人意。

因此,決不能把理財當做開源的主要方式,它只能做到錦上添花。

2、消費惡習

沒有正確的消費習慣,存在消費惡習,如:愛訂外賣、愛囤貨、衝動消費、低質量消費、易被花樣促銷吸引等等。這都是因為無消費計劃、無消費上限,心中無數導致的後果。

(二)怎樣能存下錢

存錢賬戶就像蓄水池,想要實現蓄水目標,無非就是兩個方向的操作路徑:一個是開源,另一個就是節流,按照這兩個方向去思考和行動就能存下錢。

制定存錢目標時切記考慮一筆備用金,保證日常消費具有一定彈性,否者存錢計劃也很難堅持下去。

1、兼職增加收入

很多人都沒有思考過自己的收入結構,絕大多數的人都在為別人打工,耕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領著一份不多不少的工資過日子,這樣看似穩定的背後,風險實則更大。

你是否知道,收入有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兩種形式?

所謂主動收入是指工作才有,不工作就沒有的收入,一種臨時性收入,做一次工作得到一次回報。

本質是“用時間換錢”,我們現在上班每月領到的工資就是主動收入,去上班才可以獲得,停止工作,收入也將停止。

主動收入無法做到同時擁有金錢和時間,生病,受傷,退休或者被解僱等情況都會導致收入消失;而工資越高的人也就越忙。主動收入並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和保障,風險性高。

你可能會驚訝,竟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從事著財務高風險性的工作?的確。

所謂被動收入是指即使不工作也依然能夠獲得的收入,它是一種永久性的收入,徹底地做一次工作,然後持續性地得到回報。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份被動收入。私營企業生產經營取得的稅後利潤、債權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紅、債券、基金、股票交易收入、版稅以及房租等等都是被動收入。

舉個小栗子:

A同學在某企業上班,月收入3萬,工資算很高了,家庭收入全部來自工資,但他的生活不一定幸福。因為高工資一般和高強度加班、高強度工作壓力聯繫在一起。

B同學,月入3萬,工資只有1萬。投資一家美容店,每個月能分紅1萬;買入一套小公寓,每個月能收租金5千;投資一些理財產品,每個月能進賬5千。

A、B同學同樣是月入3萬,幸福指數絕對不同。B同學的收入結構絕對要好於A同學,收入抗風險性也要高於A同學。

完善收入結構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做斜槓青年,這是很好的表現。除了理財收入,萌萌覺得年輕人要多多增加一些被動收入。

2、努力工作提高崗位收入

兼職的同時,本職工作肯定要做好。可以提高自己的崗位職能技能,改善自己與人的溝通技能等,考取專業證書、評職稱、提升學歷等多種方式通過晉升來增加自己的崗位收入。

萌萌認為,兼職是建立在有一份保障性工作基礎上的。

也就是說,本職工作可以保障自己的生活,比較穩定,不再考慮換公司或行業,自己對這份工作也比較滿意,在本職工作穩定的前提下,若此時有精力、有時間、有需求,完全可以找一個平臺兼職,能夠帶來被動收入的最好。

3、學會理財,實現錢生錢

錢全部放在銀行賬戶裡會貶值,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學會理財,讓錢生錢。

平時多看經濟新聞,多瞭解政策,多瞭解行業龍頭,挖掘一隻好股票;如果覺得股票的風險太大,還可以考慮基金定投或者購買國債等,這些都是很好的理財方式。

4、消費支出做到心中有數

消費有規劃,謹防衝動消費,避免超額消費。可以使用一些記賬軟件記錄自己的收支情況。

為什麼存不了錢?無非是收入≤支出;怎麼才能存錢,無非是開源節流。

高收入無非就兩個途徑,一個是改善收入結構,主被動收入兼顧,另一個就是提高崗位工資。

如何做到節流?無非就是發現並改掉消費惡習,控制消費慾望,養成高品質的消費習慣。

道理都很淺顯易懂,但為什麼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那是因為失敗的人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對自己不夠狠!下坡路好走,上坡路卻很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