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近年來,獸藥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增加,由此導致的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問題日益突出。獸藥殘留分析是複雜混合物中痕量組分的分析技術,既需要精細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靈敏的痕量檢測技術,難度大、儀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高,分析質量控制和分析策略有特殊要求。現對獸藥殘留分析中的和檢測方法作簡要介紹。

日前,由農業農村部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 及新增的9項獸藥殘留檢測方法已於4月1日實施。新標準的發佈將對我國的食品中獸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新發標準三大亮點

涵蓋獸藥品種和限量數量大幅增加。與此前發佈的農業部公告第235號《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相比,新標準規定的獸藥品種增加76種、增幅39.8%,殘留豁免品種增加66種、增幅75%,殘留限量增加643項、增幅41.5%,基本解決了當前評價動物性食品“限量標準不全”的問題。

標準要求與國際接軌。新發布的標準採用CAC和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zui嚴標準,對農業部公告第235號涉及的殘留標誌物、日允許攝入量、殘留限量值、使用要求等重要技術參數進行了修訂,設定的殘留限量值與CAC獸藥殘留限量值一致率達90%以上;對氧氟沙星等10多種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獸藥品種予以淘汰或改變用途。

標準制定更加科學嚴謹。本次標準制定中充分考慮了中國動物性食品生產、消費實際和現行獸藥殘留限量標準實施中的關鍵問題,遵照國際通行做法開展了相關風險評估,廣泛徵求了行業、專家、消費者、社會公眾、相關機構的意見,並接受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評議。

新增9項獸藥殘留檢測方法涉及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


GB31660.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水產品中氟樂靈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GB31660.2-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水產品中辛基酚、壬基酚、雙酚A、已烯雌酚、雌酮、17α-乙炔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

GB31660.9-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家禽可食性組織中乙氧酰胺苯甲酯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法

GB31660.1-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水產品中大環內酯類藥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B31660.4-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食品中醋酸甲地孕酮和醋酸甲羥孕酮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B31660.5-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食品中金剛烷胺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B31660.6-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食品中5種α2-受體激動劑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B31660.7-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豬組織和尿液中賽庚啶及可樂定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GB31660.8-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牛可食性組織及牛奶中氮氨菲啶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獸藥殘留分析是複雜混合物中痕量組分的分析技術,既需要精細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靈敏的痕量檢測技術,難度大、儀器化程度和分析成本高,分析質量控制和分析策略有特殊要求。現對獸藥殘留分析中的和檢測方法作簡要介紹。

檢測技術

有許多高靈敏、通用性或專一性強的檢測器供選用,如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氮磷檢測器(NPD)等。但是大多數獸藥極性或沸點偏高,需繁瑣的衍生化步驟,限制了氣相色譜法(GC)的應用。所以,20世紀80年代後HPLC的發展速度超過GC,相當數量的獸藥採用或改用HPLC進行分析,如氯黴索、磺胺類藥物等。

1、標記免疫分析技術

常見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及其應用有哪些:

(1)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是最早建立的標記免疫檢測方法。1968年,Centeno等首次將RIA用於DDT和馬拉硫磷的檢測,其後該技術在對硫磷、克百威、百草枯、氯黴素、青黴素等農獸藥殘留檢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酶免疫分析

酶免疫分析(Enzyme immunoassay,EIA)是在抗原或抗體分子上標記特定的酶,依據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和酶催化顯色反應的高效性對超微量殘留物進行檢測。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1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目前最常用的酶免疫分析方法。ELISA法是一種非均相免疫測定方法,即抗原、抗體反應在固液相間進行,反應平衡後需要進行兩相分離,在實際應用中檢測農獸藥等小分子物質常採用間接競爭ELISA法和包被抗體(或抗原)直接競爭ELISA法。迄今為止,已建立了有機磷、擬除蟲菊酯、三嗪類、磺胺類及氟喹諾酮類等農獸藥的單殘留和多殘留ELISA檢測方法。


(3)熒光免疫分析

熒光免疫分析(Fluorescent immunoassay,FIA)的種類很多

例如,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Time 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

熒光偏振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fion Immunoassay,FPIA);

熒光猝滅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quenching immunoassay,FQIA);

熒光增強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enhancedimmunoassay,FEIA)等,它們以熒光物質為標記物,基於免疫反應對待測物進行檢測。在藥物殘留分析方面,TrFIA的研究目前僅侷限於敵草隆、甲草胺、沙丁胺醇等少數農獸藥。


(4)化學發光免疫分析

發光物質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發光三類。在小分子藥物殘留檢測中,化學發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的應用最廣泛。CLIA以發光物質或酶標記抗原或抗體,標記抗原和抗體與待測物反應後經分離、洗滌等步驟,加入氧化劑或酶底物而發光,通過測量最後的化學發光強度,利用標準曲線測定待測物的含量。目前國內外已建立了甲基對硫磷、涕滅威、克百威、氯氰菊酯、氯黴素、鏈黴素、鹽酸克倫特羅等農獸藥方法。


(5)膠體金標記免疫分析

膠體金標記免疫分析技術(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CGIA)採用納米金顆粒來標記抗體,當金標抗體聚集到一定密度時,出現肉眼可以觀察紫紅色,實現對抗原和抗體反應結果進行測定。實際應用中一般通過製備抗農藥或獸藥的單克隆抗體,將其做成膠體金免疫層析測試條,直接檢測樣品中的農藥或獸藥殘留。


2、其他免疫分析技術

(1)以量子點為探針的免疫分析

導體量子點納米晶(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nanocrystai),簡稱量子點(quantum dots,QDs),特別是IIB-VIA族熒光量了點(如CdSe,CdTc),在納米尺度時表現出許多獨特的光、電特性。在農獸藥等小分子化合物殘留檢測方面的研究則剛起步。


(2)基於核酸適體的免疫分析

核酸適體(Aptamer)是一種功能類似抗體的新型仿生生物識別分子,它是利用指數富集配體系統進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術,從人工體外合成的隨機DNA/RNA文庫中篩出的一段單鏈寡核苷酸片段畔],一般由25~80個鹼基組成,它的出現對以抗體為關鍵試劑的免疫分析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單鏈抗體技術

單鏈抗體技術(scFv)是抗體分子中保留抗原結合部位的最小功能片段的一種新型重組蛋白,由重鏈可變區(VH)和輕鏈可變區(VL)通過一段約15~25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彈性短肽(Linker)以非共價鍵相連而成,分子質量約為完整抗體分子的1/6,具有單一抗原結合位點、分子質量小、組織穿透力強、體內清除快、免疫原性低、易於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和進行基因進化等特點。


4、蛋白芯片的應用

蛋白芯片獸藥殘留檢測試劑盒集成了樣品前處理及樣品檢測過程,該項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食品中獸藥殘留量檢測技術。目前,該試劑盒可以實現對豬肉、豬肝、雞肉、雞肝4種組織以及豬尿中恩諾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鏈黴素、克侖特羅的半定量檢測,除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樣品前處理簡單,檢測方便快速等優點外,還可實現對上述多種獸藥同時並行檢測的優點,極大地節省了檢測費用,縮短了檢測時間,進而提高了檢測效率。


5、穩定性同位素分析

同位素稀釋質譜法(IDMS)是通過同位素丰度的精確質譜測量和所加入稀釋劑的準確稱量,求得待測樣品中某元素的絕對量,從而有效地把元素的化學分析轉變為同位素測量。即在待測同位素樣品中,加入一定量含該元素另一同位素的稀釋劑使其均勻混合,達到同位素交換平衡後,測定相應同位素丰度比值,即可定量測定待測同位素含量,因此,該方法具有同位素質譜測量的高精度和化學計量的高準確度。


6、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

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非常適合在食品檢測領域中開展對違禁藥物的檢測、有毒有害物質的分析和多組分藥物殘留的分析等大量工作。尤其是對違禁藥物和生物毒素的檢測具有準確、靈敏、檢出限低等優點。


7、分子印跡技術

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s,MIPs)由於具有高度選擇性、專一識別性、高度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在許多領域,如固相萃取、傳感器、色譜固定相、模擬抗體、模擬酶催化、膜分離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MIP理化性質穩定,具有耐酸鹼、有機溶劑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又具有良好的分子識別能力,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傳感器的識別元件。因此分子印跡技術使人們可以根據分析對象進行分子設計,製備出相應的分子識別元件,提高傳感器對被分析物的選擇性。


8、SPR-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是用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質、DNA、抗體、抗原、生物膜等)與物理化學換能器有機結合的分析儀器,是一種較先進的檢測與監控方法,也是物質分子水平的快速和微量分析方法。在獸藥殘留分析中,SPR-生物傳感器大部分應用在牛奶中抗微生物藥物殘留分析的研究上,例如檢測磺胺二甲嘧啶、恩氟沙星、鏈黴素和異阿凡曼菌素。


獸藥殘留問題是當前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保證農產品的食用安全性,除了從源頭上對其生產過程加以控制外,還需要可靠、靈敏、安全的快速檢測技術作為支撐和保障。本文列舉了部分農藥殘留檢測技術,這些技術均具有各自的優勢與侷限,因此在具體檢測中需對檢測方法有所選擇,選取最合適的樣品的檢測方法。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為了能更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獸藥殘留的檢測工作,實驗與分析平臺特別舉辦了這期獸藥殘留檢測技術專題公開課,與專家、讀者進行交流討論。

【報名方式】

1、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2、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報名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內容來源:百度文庫 農業部 網絡 由小析姐整理編輯)


與小析姐交流請添加微信:

18201399725

投稿請發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

(歡迎業內人士踴躍投稿,將您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獸藥殘留檢測技術都有哪些?現狀和發展又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