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靠暴力夺取政权的比如朱元璋建立的明帝国、刘邦建立的汉帝国,越王勾践复国后的越国等等,打下天下后,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亲族,手握重兵,一些人居功自傲,不服管束,已经功高盖主,形成啦帝国的安全隐患,成为开国皇帝的心头病。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解决这些心头大患,这些开国皇帝一般使用两种手段。

第一种是霹雳手段。这是这些帝王主要的手段,朱元璋就是这些人典型的代表,“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 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这是清朝学者赵翼对朱元璋的评价。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 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

另外一个就是刘邦。

刘邦杀起开国功臣,也是毫不手软,先后杀了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他还对萧何起了疑心,逼得他设法自污声名以解除疑心,最后也差点不得善终。

另一种手段,比较温和,但很少用,赵匡胤是代表。

细节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赘述了,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连哄带吓,让这些新贵交出了手中兵权。这只是开始,其后也进行了多项改革。"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但是这两个手段有个严重后遗症:帝国后期,国家武装力量被严重削弱,民众尚武精神减弱,致使有外敌入侵或者外族骚扰时,很难组织有效抵抗,帝国实力大不如以前,后代子孙积贫积弱,亡国灭种。

怎么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就是千古难题,那么多年过去了,许多的帝王艰难探索,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但这个问题在日本早就解决了。姑且叫“人质策略”。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日本在17世纪初结束了战乱,大概是咱们明朝末年的时候。全国由幕府将军统治,定都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

幕府将军面临的难题,同中国帝王的一样,就是怎么统治这些能征惯战、立下汗马功劳的200多个诸侯。

结果是,日本平静过了260多年,没有任何叛乱,你翻看世界史,极少有国家经历这么长的和平。如果不是西方列强打断,这种和平统治不知要延续多少年。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幕府采取的人质策略非常简单,就是要求全国诸侯的妻子和长子,也就是继承人,必须住在首都江户。只有到诸侯死的时候,他在江户长大的儿子才能回到地方继任。

请记住,诸侯儿子从小在江户长大。

诸侯本人每两年来朝见一次,汇报工作情况,交一下两年总结报告。

这个制度,简直是小儿科,对不对,没有啥啊。

可是时间放大来看,就了不得了。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现在,咱们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诸侯孩子送来时,是个小孩,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过去了,诸侯的妻子和孩子都住在首都,都成了东京出生的人,东京才是他们的故乡。

他们就不再认为自己是人质了,已成为东京人了,继承时间到了,就要到自己父亲统治的地方接班了,然后,每两年再回来一次,以此类推。

东京,是他的故乡。造反的动机首先就没有了。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东京人,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都在这儿,然后,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带着一群你不熟悉的人,造反,你干吗?就算你想干,当地人对你也是陌生的,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造反,他们打死也不干。

幕府的将军真是人性大师,当时,幕府还下了一道命令,只要不太过分,可以建大房子。

这是摸透了人性的政策。

诸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不愿意让儿子和老婆住得好一点啊。因为当时日本建筑都是土木结构,经常发生火灾,每家至少备了三套宅子换着住。

全国各地诸侯集中在东京住着,还会激发另一个效应,叫攀比心。

幕府时不时提出个工程项目,问有没有人提供援助,大家都有虚荣心,互相开始攀比,大家抢着干,显示富有。

历史记载,有个填海项目,本来一家就能干,结果居然有30多个诸侯报名。为什么?跟风攀比。都是邻居,又都是一国之主,谁没出钱,多丢人啊。

每两年,诸侯要来朝拜一次。每当这个时候,就是炫耀和搞关系的最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家乡特产,还要带大量的随从,这就耗费了大量的金钱,有些诸侯因此财政捉襟见肘,打仗就是打经济实力,都耗光了,哪还有钱来造反呢?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咱们在重新回顾一下,幕府的人质策略有多么高明:不打你、不骂你、不杀你,简单到让你的老婆儿子换个地方住,激发你的虚荣心、攀比心,耗费你的财力、精力,你就再也没有能力反抗了。

两桃杀三士的故事还记得么?

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为避免发生祸患,晏子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他们设个局: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能得到桃子。

飞鸟尽,良弓藏,只能卸磨杀驴?不杀人,能不能解决这历史难题?

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气得拔剑指责两人;两人听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自觉不如,羞愧难当自尽。

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感到羞耻,也自杀了,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这个故事同人质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人性大师设计的杰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