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光彩”辟新路 回报桑梓传佳话 十堰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王国华助力精准扶贫

——记十堰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寿康永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国华

“截至目前,集团共投入精准扶贫资金2.4亿元,其中产业投入2.27亿元、公益捐赠1300万元,通过发展扶贫产业、项目,直接、间接带动2万人就业;创新扶贫模式,和郧阳区联合成立区、镇、村三级合作社和扶贫开发公司,超过80%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这是十堰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寿康永乐集团”)董事长王国华近年来投身“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取得的突出业绩。

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只出实招务求实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国华带领寿康永乐集团,大力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创新扶贫模式,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途径,为十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民营企业的特殊贡献。

授人以渔,精准扶贫重“造血”

今年55岁的王国华是郧阳区青曲人。22年来,他枕戈达旦、大胆改革,最终将负债千万,濒临倒闭的企业,做成如今总资产超20亿元、员工8000余人、连锁门店300多家的鄂西北连锁零售业龙头。

“我是土生土长的十堰人,十堰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十堰父老乡亲的坚韧、执著、勇敢的性格,是我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追求卓越、回报社会的巨大动力。几十年来,王国华始终怀着浓浓的家乡情怀。走访寿康永乐集团近两年发展的一些项目,我们可以真切地领悟到王国华的成功秘笈和经营理念:以人为本、广施仁爱、睿智创新。

4月的郧阳区柳陂镇月亮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名优果树翠绿欲滴,各类花卉竞相绽放,千亩草莓鲜红诱人,前来观光、消费的市民络绎不绝。

“要不是寿康永乐来投资,现在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我也不会住上崭新的安置房。”村民贺廷吉感慨地说,草莓采摘季节和水果采摘季节,园区每天上千人进园,不仅实现了采摘收入,还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

月亮湖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由寿康永乐集团投资控股建设,项目位于郧阳区柳陂镇亮子湾村和吴家沟村,规划总面积5000余亩,集“农业观光、科技培训、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以“花好月圆·福寿康宁”为主题的鄂西北最大休闲农业体验区、农旅融合示范区。目前,已完成3000亩土地流转和96户200套搬迁安置房的建设,解决了200村民的安置问题。项目建设期间,年带动周边300多人务工就业,年发放工资300多万元、土地租金132万元、养老金13.56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320人脱贫。

从月亮湖往北行驶近30公里到达谭家湾镇龙泉村。两年前由寿康永乐集团投资建设的葡萄基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16万株葡萄苗长势喜人。葡萄基地每年付给贫困户土地流转费用、务工工资40余万元,全面带动当地农民持续脱贫致富。

像月亮湖、龙泉村一样,寿康永乐集团还在全市20多个乡镇(村)建有蔬菜基地2000多亩,这些基地按照订单农业的模式,由集团提供生产信息和销售,农民负责种植管理,带动周边群众的增收脱贫。

王国华经常提醒公司人事部门,要“多照顾农村人,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近年来,寿康永乐集团不仅优先录用、安置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还充分连锁零售网点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十堰各县、乡镇建立20多个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年销售农产品4亿元,直接带动1万多户农民稳定增收。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寿康永乐集团发展“造血式”扶贫产业,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来改变贫困面貌,受到省工商联、省扶贫办通报表扬。2018年5月,王国华作为十堰民营企业家代表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倡议,呼吁全市广大民营企业家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积极投身扶贫大业,帮助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

放眼十堰,以王国华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积极投身扶贫事业,正推动全市形成“千企帮千村”的大合唱:2018年8月,全省光彩事业恩施行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推进会通报,十堰市民营企业投入帮扶资金额度位列全省市州第1名,参与企业数量位列全省市州第2名。

“‘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4日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向广大民营企业提出的要求。”王国华说,寿康永乐集团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应该勇担社会责任,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带动老乡们共同脱贫致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光彩”精神。

创新模式,“一司一社”拔穷根

“我们村扶贫公司承包了村里的这条路,修路不仅方便我们自己,还能让务工的村民挣一些工钱。”4月25日,郧阳区白浪镇会沟村贫困户王运涛开心地说。王运涛所在的公司是会沟村扶贫投资开发公司,该公司去年揽接了村内1.5公里入户公路建设项目。

“以前村里是不能直接拿项目的,一些基建工程都被私人老板揽走了,建设的迫切性和质量都不高,群众意见大,现在大家参与建设、分红,很多矛盾迎刃而解。”会沟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从合作社到扶贫公司虽是一小步,但能凝聚民心、民智、民力,是推进脱贫奔小康的一大步。

会沟村的变化,是寿康永乐集团创新扶贫模式,发展“造血式”扶贫的一个缩影。

“民营企业依靠市场机制获得发展,在扶贫工作中,也应善于利用市场手段搞活贫困地区经济。”王国华说,针对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动力不足、外出务工无技术、留乡发展无项目等难题,2018年,寿康永乐集团投资两千多万元,和郧阳区政府合资成立扶贫投资开发总公司和农民扶贫互助总合作社。

在区级总公司和总合作社的统筹下,全区各乡镇、各村相应成立“一社一司”,超过80%的贫困户加入扶贫互助合作社。通过发展产业、劳动务工和红利分配长期增收,贫困户可实现稳定脱贫。

“一社一司”让精准扶贫有了可靠的市场主体。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2018年郧阳区全区“一社一司”共组织4000余户贫困户使用“香菇贷”1.4亿元,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一社一司”还统筹实施了村村通、村部建设、小农建设等项目30多个,实现收入1亿多元,净利润1500万元。尽管开局良好、收入可观,但寿康永乐集团和区政府却将区级扶贫投资开发公司的700万元利润,全部捐赠给村级“一社一司”,以增加各村集体收入、增强稳定脱贫能力。

“一社一司”这一全国首创的扶贫模式,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让发展扶贫产业资金有着落,项目多元化,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村村有集体收入,为促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实施乡村振兴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不忘初心,富而思源不忘“本”

仁者寿康,智者永乐。 “寿康永乐”四个字,不仅是我市商界的响亮品牌,更是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体现出王国华勇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如今,行走在郧阳区青曲镇韩家沟村会发现,村容村貌干净美观,民房外墙粉刷一新,与几年前相比变化巨大。

“寿康永乐集团帮我们村修建了道路、建了福利院和村部,还帮助合作社发展鱼、虾和牛养殖,他们确实是真心在帮助我们村脱贫致富。”谈起郧阳区青曲镇韩家沟村的变化,村民们对寿康永乐集团赞不绝口。

韩家沟村是寿康永乐集团的对口扶贫村。扶贫伊始,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差,人口居住分散,耕地产值低的情况后,寿康永乐集团迅速把“为帮扶村修筑通村道路、建设便民设施、发展特色养殖业带动群众脱贫”作为三件事实来做。目前,该集团捐建的通村道路、便民设施已经完工,新建的鱼、虾、牛特色养殖项目,正助推该村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产,向多元化、特色化的绿色农业转型。

家国情怀始终是王国华的价值追求和立身之本。王国华明白,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十余年来,王国华持续关注贫困学生,先后参与设立“十堰市希望之星”助学基金,捐建 “希望厨房”,参与贫困生“微心愿”圆梦活动。遍及天南海北的数百名十堰籍贫困学子不会忘记,在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是寿王国华帮助他们扬起人生之帆,书写美丽人生。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王国华领导的寿康永乐集团为灾区、福利院、“军民共建”、“希望工程”、“希望厨房”、“金秋助学”、“春风行动”、“精准扶贫”等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超过1100余万元。

在慈善之路上笃定前行的王国华,先后被授予“十堰市首届公益之星”,并当选湖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第四届一次理事会副会长。2018年11月底,王国华还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他领导的寿康永乐集团近年来也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单位”、 “湖北省文明单位”、 “十堰市首届十大公益慈善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

“饮水思源,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寿康永乐集团的今天。我和寿康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十堰的父老乡亲给的。” 虽然荣誉等身,但王国华始终不忘初心、回报桑梓。他说,今后寿康永乐集团将继续发扬“光彩”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发展好企业,服务好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文/纪枫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