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在涇陽】人窮志不短 脫貧致富模範——張彩玲


【決戰決勝在涇陽】人窮志不短 脫貧致富模範——張彩玲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這滾石上山的緊要關頭, 全縣上下一鼓作氣、精銳盡出,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這期間湧現出一批事蹟突出、群眾公認、典型性強的先鋒人物。

有這樣一個貧困戶,曾深陷生活泥淖,經歷命運坎坷,但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普通農民,在扶貧幹部的引導下,通過勤勞的雙手與命運抗爭,讓自己家庭擺脫貧困,成為眾多貧困家庭學習的榜樣。她就是王橋鎮社樹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彩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她的脫貧故事。

今年48歲的張彩玲,是王橋鎮社樹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第一次婚姻不幸,她獨自外出打工,靠自己頑強的拼勁供女兒讀完了大學。兒子天生智力殘疾,生活無法自理,離婚時判給了前夫。在前夫去世後,她又毅然承擔起了養育兒子的重擔。2013年,張彩玲頂著各種壓力,揹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再次回到了社樹村。那一年,她與現在的丈夫組建了新的家庭,給兒子和自己找到了幸福的出口。

【決戰決勝在涇陽】人窮志不短 脫貧致富模範——張彩玲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幸,張彩玲並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被困難擊垮,而是咬緊牙關,積極面對。為了改變家裡的生活條件,丈夫在外打零工掙錢,自己一個人操持家裡所有的生產、勞作和家務。這幾年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搞起了養殖業,從去年養10只長毛羊到今年已經增加到16只,加上又養了三頭母豬,飼養、清理圈舍,樣樣活兒都乾的起勁。如今她家豬圈裡的豬崽、羊圈裡的小羊羔也都多了起來,她說自己越幹越有勁頭。

平日裡,她不但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還要管護兩畝地的蘋果樹,施肥、澆水、摘果、運輸、販賣一樣不落,空閒時還在扶貧工廠打個零工,家庭收入也逐步提高了,一年下來家庭平均年收入兩萬多元。2019年,張彩玲家成功的摘下了貧困的帽子,在國家扶貧各項政策的鼓勵下,她每年還可以享受產業到戶扶貧資金5000餘元。

【決戰決勝在涇陽】人窮志不短 脫貧致富模範——張彩玲

對於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的張彩玲連想都不敢想。她說:“國家也為兒子辦理了殘疾補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給我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讓我感到非常的溫暖,讓我堅定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成為貧困戶並不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我不能在家等、靠、要,坐享其成,別人給的始終沒有自己勞動得來的心裡踏實。”

在享受國家脫貧好政策的同時,她常懷感恩之心,定期義務給村上的花草樹木進行澆水養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著鄉鄰和社會。

張彩玲是我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典型,她對生活中的困難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在生產生活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內生動力,家庭條件逐漸好轉。"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希望更多的家庭困難群眾能夠學習她的這種精神,通過勞動,用雙手創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來源:涇陽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