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忌(4)周、鲁、吕

通过前面四个章节的铺垫,在这里重新强调几个前提,然后我将根据这些前提,对吴国的政治生态进行推演和还原。

首先,东吴的四大都督都不算是善终,三国志说周瑜是病死的,三国演义传言是被诸葛亮气死;鲁肃是病死;吕蒙更加离奇,三国演义里居然是被关羽的冤魂附身,七窍流血而死;陆逊则是在晚期卷入东宫之争,备受孙权的责难,郁愤而死。

其次,前面说过,东吴的政权非常独特,豪族的势力不逊色于君权。而豪族的利益和君主的利益有分歧。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四大都督的出身,周瑜是从外边来的官N代、鲁肃是外边来的富N代、吕蒙是草根逆袭、陆逊就是江东四豪族的陆家子弟。

好,现在把这几个前提拼起来看。

吴忌(4)周、鲁、吕

先说周瑜,赤壁之战后个人声望达到顶峰,又攻克南郡,接下来向孙权提出二分天下之计,让其领兵谋取巴蜀,这个提案和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当时的吴国却会有非常大的阻力,首先,豪族们不支持,豪族的利益在江东,让他们出钱出兵去扫清江东附近的威胁是可以谈的,毕竟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但是要他们派兵去打十万八千里之外的益州,就是强人所难了,一方面,就算能顺利打下益州,那也是孙权的,东吴政权不会再让尾大不掉的豪族势力再在巴蜀蔓延,成为第二个共治的江东。所以,就算打得下来,豪族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另一方面,路程实在太远,军队容易失去控制,不管打不打得下来,派出去的兵都会是肉包子打狗,被政府吸收,不要再想要回来了。所以,对于豪族来说,打巴蜀没有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削弱自己的实力。对于孙权来说,这个战略也难以接受,在孙权看来赤壁之战已让周瑜得尽人心,如果让周瑜继续谋蜀成功,其名望权势将膨胀到何种地步,再想让他做孙氏的纯臣,断不可能了,轻则周瑜挟荆州、益州之地自立为王,严重的话搞不好连江东之地都要姓周。

那周瑜不行,派其他的将领可不可以?在当时的答案是也不行,举个例子,在前面周瑜打南郡的时候,甘宁分兵攻打彝陵被曹仁围困,周瑜本想亲自带兵去救,但是南郡方面的军队就没有人能统帅了,最后问了一圈只有凌统挺身而出,说十天之内我可以代你统率南郡的军队,十日之外,我就不能胜任了。这还只是交战区在吴国周边的集团军。就难以有人能替代周瑜的统率。那么,千里之遥的巴蜀,战局更加瞬息万变,东吴要从内部挑选出一个又有能力又比周瑜忠心的主帅又谈何容易啊!周瑜也想到了孙权的顾虑,所以特别提出让孙权派他的堂兄孙瑜和他一起伐蜀,自愿受其节制,以表明其忠心。但是周瑜没想到的是,孙权连孙瑜也信不过,你周瑜不称王,那孙瑜称王如之奈何?

从这个角度来看,周瑜的二分天下之计太过于理想化了。虽然是从东吴的整体利益出发,但却连犯东吴君主和豪族两大实权势力之忌。所以,在周瑜强势主张伐蜀的情况下,其英年早逝也是可以说得通的了——不管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孙权和豪族都难逃干系。

吴忌(4)周、鲁、吕

然后是鲁肃,鲁肃这个人很特别,他的格局是超越时代的,他出仕前的榻上对给孙权的战略就是夺取荆州,把长江上游完全掌握在手中,然后凭借长江天险建国,以观天下之变。出仕后根据形势的变化,极力促成孙刘的同盟,并对他原来的战略进行了修正。荆州不一定非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一定至少要在可靠的盟友手中,所以,在他掌权时期,东吴可以说基本放弃了周瑜时期对荆州的强硬政治主张,孙权上表让刘备领荆州牧,这也是借荆州的由来。这里我还是写得再详细一些吧,周瑜时期,东吴是要把荆州占为己有的,所以周瑜一方面要和曹仁大战争夺地盘,一方面也要和刘备制造在可控范围内的摩擦,不能让刘备这个搭便车的,浑水摸鱼占太多便宜。对刘备的态度是你爱去哪去哪,不关我的事,荆州是我的,给我一边去。鲁肃时期就不一样了,作为孙刘联盟的发起者,他的格局在周瑜之上,他始终把曹魏作为第一对手,而刘备是来帮忙的。那么,从联盟的角度来看,与曹魏的争夺是零和博弈,联盟内部孙刘之间的冲突就是负和博弈,负和博弈就算一方能占据上风,但博弈双方整体利益是减少的。所以,这样的话那还和刘备争什么,荆州给你又怎么样,只要你能守得住,不危害到长江一线的安全。我把资源和精力放在内部发展和东线的合肥上岂不更好?这个战略定位既符合江东豪族的利益,也是孙权原来顾忌周瑜谋蜀之策的解决方案。因此,在鲁肃时期,蜀汉和东吴迎来了一段黄金般的发展时代——刘备取了西川和东川,而孙权迁都建业,在前线修建濡须坞作为据点,攻取皖城,控制了江淮南部。

但是在鲁肃的后期,刘备和孙权都因为打了几场胜仗,开始膨胀了,互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加上借荆州这个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吴蜀矛盾逐渐升级,此时,鲁肃为孙刘联盟再做出了最后一次努力,请来关羽单刀赴会,然而会上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吴蜀联盟风雨飘摇。随后可能鲁肃仍在积极斡旋,但不久他便因病去世。虽然很可惜,但至少在他有生之年,孙吴联盟并未破裂。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总体来看,鲁肃前期的执政环境是非常好的,孙权和豪族都给予足够的支持。但是后期,由于形势的变化,孙权对鲁肃还是有看法的,虽然表面上孙权说鲁肃“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但他实际是怎么想的,又有谁知道呢。

吴忌(4)周、鲁、吕

接下来吕蒙。吕蒙是草根出身,是被孙权一手提拔上来的。早年因为果敢有胆,而被孙权赏识,但是也有个缺点就是不好读书,东吴这边的将领大多都是有文化的,周瑜、鲁肃、程普那些就不说了,连黄盖和朱然都被举过孝廉,所以孙权就叫告诉他人丑要多读书。但吕蒙不信并不觉得自己长得丑,于是推脱说军务繁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又不是喊你读成学者大家!你就随便看看,知道些历史就行。你讲你事务繁忙,我就问你,是你忙还是老子忙?我都能读,你还不能读?”然后吕蒙就醒悟了,一边打仗,一边读书,日积月累,果然学问精进。后面连鲁肃都赞叹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非吴下阿蒙矣”。这里孙权对吕蒙是有铸造之恩的。

在鲁肃死之前,吕蒙就对鲁肃的孙刘联盟持有相反的意见,他私下和孙权说:“让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蒋钦带1w兵沿江巡察,我帮你打下襄阳,这样的安排,根本不用担心曹操,还要关羽来干嘛,再说刘备、关羽小人也,狡诈无常,怎么能向他们推心置腹!现在关羽之所以没有向东侵犯我们,就是因为您无比圣明,我们这些将领还在。如果不趁现在我们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攻打他们,一旦我们死了,后继无人,要想再讨回荆州,还可能吗?”孙权听了他的话之后,觉得,卧槽,阿蒙你真的长大了,不是小学生了,居然会讲道理了!那你再和我讲一下你对徐州的看法,吕蒙说:“如今曹操在黄河以北,安抚平定了幽州、冀州,没有空暇顾及东面,徐州空虚,只要去进攻,自然可以攻克。然而徐州的地势,只通陆路,是骁勇骑兵驰骋的地方,如果我们打下徐州,十天内曹操就会来争夺,虽说用七八万人应该可以守得住,但还是划不来。不如攻取关羽,占据全部长江流域,形势更为有利。”孙权听完吕蒙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然后鲁肃就死了,孙权让吕蒙代替鲁肃统率陆口一带的吴国军队,后面的事情就是吕蒙白衣渡江,擒获关羽,孙权杀了关羽,摆酒庆功,孙权就在宴会上说吕蒙比周瑜和鲁肃牛逼多了“今子明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然后亲自给吕蒙倒酒,吕蒙刚接过酒,就七窍流血而死了。接着张昭从建业赶来问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这不是给江东招祸吗?刘备肯定会起兵报仇的。被他这样一说,孙权慌了,那怎么办?张昭说只能让曹操背锅了,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吧。然后,孙权赶紧把关羽的首级送了过去。曹操一看,卧槽,关羽死了,我终于可以睡个放心觉了。司马懿说小心,这是东吴的嫁祸之计。曹操说,那怎么办?按王侯之礼下葬吧,这样刘备就知道孙权还是罪魁祸首了。

这里我想说的是,吕蒙是个良将,如果是在君主专权的国家,凭此功绩,他的待遇至少不在周瑜之下,这从孙权的态度上可以看得出来,而且,他比周瑜更有优势的地方是他能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周瑜却不一样,孙权依靠他,却也敬畏和猜忌他。但是东吴说了算的不仅只有孙权,他们还有众豪族。张昭从建业赶来,应该就是为了向孙权通风报信反映豪族的异动,提醒孙权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和决策。毕竟,对于豪族来说,稳定的外部环境最能符合他们的利益。

(预告一下,本系列还有最后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